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雅活书系·低头种地,抬头唱歌
0.00     定价 ¥ 48.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9817389
  • 作      者:
    岜农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岜农是谁? 

一位音乐人。瓦依那乐队的主创兼主唱。 

原生、乡土、纯粹,是岜農以及他的乐队的特点。在那流淌出的清澈音乐里,你能够感受到如诗画般的美,宁静而深刻,自然而温暖。 

乐评人杨波这样评价他们的音乐——“像鱼从水里游过,或雨从天上落下来,瓦依那没有花什么力气,即做出了赤诚且纯净的表达。对这个腐可见骨的时代来说,这样的音乐几乎算回光返照了。” 

著名乐评人宁二曾说——“瓦依那的音乐里面有美国南方民谣的味道。”而我,则从岜农的音乐里,听到夏夜的蛙鸣,春天的花开,以及秋天的麻雀拍打翅膀掠过稻田,汗水在谷粒间啪啪滴落的声音。

1.向往的生活不止在节目里,本书的作者岜农就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为读者传达出一种诗性的生活美学:随性自由地安排时间,主动任意地设计种植自己的食物,随时偶遇路边野花交替开放,野菜任意享用,劳动歇息时听虫鸟唱鸣,回家路上看永远不一样的晚霞、泼彩山水画,等等,处处感到美和幸福。

2.书中收录了岜农根据壮族民间神话记忆创作的一万余字的神话叙事体诗歌——布洛陀创世史诗,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其中保存着壮族先民对客观世界、对自然环境的幼稚认识,保存着壮族先民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凝聚着壮族先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积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这首长诗朗朗上口,将壮族的发源和发展娓娓道来,具有很高的水准,为保留和宣传壮族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努力。

3.书中以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嵌入了岜农老师30多首原创歌曲,音乐清澈纯粹。

4.书中选取了80几幅精美插图,关于岜农的唱片、种地、音乐和个人生活,图片处处透露出一种悠然的闲适和美好,展现了故乡的一草一木的美。传达着万物有灵且美的理念,容易激起读者对生活的热爱。


展开
作者简介

岜农,出生在广西南丹县黔桂交界处的壮乡,学校毕业后,在南方的城市学习绘画及从事设计工作。2006年在广州组建瓦依那乐队,一直以平面设计工作为主业。业余时间参加一些音乐活动。2012年后,不时回家修整房子及栽种水稻,并开始整理音乐作品。于2015年最终整理制作完成10年的日记式音乐、绘画、诗歌作品集《那歌三部曲》。与乐队朋友及村民等一起录制完成其中的音乐部分,自行绘画插图,设计唱片装帧,并创作一万余字壮族口头文学式的神话叙事诗《那诗》于其中。2015年3月一并由刀马旦唱片出品发行。2015年5月,回到老家,建造房舍,耕田唱歌,实践自然农法至今。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为作者的长诗、歌词、绘画以及访谈的合集,主要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乐队主唱,为了追寻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从城市逃离回到西南乡野开始半农半歌的生活的心路历程。书中选取了80几幅精美插图,关于岜农的唱片、种地、音乐和个人生活,图片处处透露出一种悠然的闲适和美好,并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36首岜农自创的原生态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本书无论是诗歌语言、绘画风格还是背后的思想都有一种让人感动的干净和淳朴。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辑  那诗 [1] 上古

 

老人家有讲

上古的时候

只有春和秋

人和动物同往来

人跟草木能通话

同生山野游时节

搭伙相帮乐天年

有时老虎背后痒

就请人拿爪耙抓

有时柚子结果多

腰杆要弯断

就请路人帮采摘

就请蜾蠃帮啃落

树老枝叶残

请秋风来摇

摇落老病丫

请春风送暖

枝头冒新芽

反过来

有时下雨洪水涨

鸟帮忙夹草

鸟帮忙搭窝

人得树上坐

兽得树上躲

地开百花结百果

喂养人和物

有时兔子生过多

方圆坡岭吃光光

四周原野啃秃秃

就请狗来帮

就请豺来助

慢的就挨抓

懒的就挨吃

 

那时万物是兄妹

布洛[2]米姆[3]来造就

根性差不多

心思全通明

好玩的事自然有

高兴的事自然多

人跟动物草木做游戏

对方商量好

可换对方衣

人换鲤鱼水中游

鱼换猴子树上走

猴换鹞鹰天上飞

鹰换桃花岭上头

 

听讲布洛米姆造人时

用尿和泥洒下天

撒在水里成鱼虾

 

 

撒在泥地成草木

撒在石坡成野兽

撒在岩洞成人类

撒在天空树枝上

就成百鸟飞

撒在白天成野狗

撒在晚上成野猫

撒在晴天成野鸡

撒在雨天成野鸭

撒在不同地方就成不同的模样

撒在不同时候就有不同的特长

万物不同这样来

万物不同又同根

 

上古的时候

不分贵和贱

各有各的样

共同合成方

人有一双手

牛有角一双

螃蟹两边走

树能长两头

 

上古的时候

不分高和低

各有各能耐

搭伙组成圆

大家有事来相帮

泥太硬就请白肚鼠来松泥

土太杂就请红蚯蚓来清场

搬石头木头就请水牯牛来拉

摘树顶的核桃就请猴

欢庆跳舞就请蝴蝶来领跳

连情唱歌就请画眉鸟带头

动物也请人帮忙

有时羊崽落山洞

就请人帮挖路口

有时鱼塘河水干

就借水车来排水

草木鸟兽也相帮

蜜蜂虫鸟传花粉

风吹种子到四方

动物鸟兽得吃果

种子还在屎里藏

屙在山那头

屙在河那边

果树到处长

到处有阴凉


[1] 诗歌创作中的诸多事物,来源于小时候听到的壮族民间故事和山歌。语言形式源于壮族民间师公的口头文学《布洛陀经诗》。“那”,古壮字,壮音naz。多指种植主粮水稻的水田。无水的土称“利+土”,壮音reih。主要用来种杂粮。

[2]布洛:即布洛陀,壮族传说中的创世祖。“布”为壮语“人”的音译;“洛”是壮语“知晓”的意思。就是全能通晓的人。

[3]米姆:也称米六甲。“米”即“女乜”为“母”的意思。经诗中与布洛陀共创人间的神。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那诗

上古_011

稀奇_016

锦衣_025

吵架_034

造一百零八个山谷国_040

造王、土司和百姓_051

造好人和坏人_061

护稻_075

后记_087

第二辑那歌

壹  飘云天空

01. 唱支山歌等你来_102

02. 哪颗螺蛳不粘泥_104

03. 声音变了形_106

04. 歌声和你在一块_109

05. Maengjbalah _112

06. 小乖乖_114

07. Rongh rib _116

08. 鸟飞笼空着_119

09. 抱个月亮_121

10. 遥遥寄微入远方_123

11. 岜山舞曲_125

12. 飘云天空_127

贰西部老爸

01. 没有名字的河_130

02. 摸石头过河_132

03. 七月的太阳_135

04. 牛啊牛_138

05. 凤凰山下_140

06. 火车飞过我的家_142

07. 山雀_144

08. 二三月惊蛰_147

09. 河水清清好洗手_149

10. Hei, Malwz _151

11. 那歌_154

12. 西部老爸_156

叁阿妹想做城里人

01. 三月三_160

02. 蚂拐歌_162

03. 青蛙的眼泪_164

04. 走地鸡的心情_166

05. 发展中的板佬屯_168

06. 田挨水泡,田坎同样挨水泡_172

07. 阿妹想做城里人_173

08. 妈妈的蓝靛布鲁斯_175

09. 古调_177

10. 五色糯米饭_178

11. 回家种田_180

12. 唱支歌_183

第三辑:访谈_18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