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国学经典释读:广解论语
0.00     定价 ¥ 69.00
长沙图书馆
  • ISBN:
    9787108063021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说)。但今细察内容,其中有一部分,当为七十子之门人所记。按孔子为我民族之一人,而孔子言行,皆载于《论语》;故《论语》者,凡我民族人不可不读之书也。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学经典释读:广解论语》: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
  此章言看人之法。“视其所以”者,看这个人所做的事。“观其所由”者,“观”,也是看,“由”,经过也,看这个人所做和已经做过的事。“察”,是仔细考察他,对于做过的事,他心中安不安。
  世界上的人,总是好人少,坏人多。此章虽然是看人之法,未免注重在坏人的一方面。坏人所做的事,总不免利己损人。“察其所安”者,是说这个人,倘做了坏事,我要考察他对于这件坏事,他心里安不安。
  “人焉廋哉,人焉度哉”者,“焉”作“哪里”二字解。“度”,是作“隐匿”二字解。“人焉廋哉”,是说“这个人,哪里还隐匿得过呢?”。连说两句,是说照上面三句所说的方法去看人,这个人的善恶正邪,无不可以看出来。
  又“察其所安”者,常见一般人做了损人利己的事,往往自以为能,对人说了,觉得很是有趣。我们看人,只要从这种地方去看。他做了损人利己的事,反自以为能,就是他“安”心于做坏事了。像这一种人,他今天对人如此,自然明天对我,也是如此;这是最要紧去观察他的。此章意思,是:
  “孔子说:‘看了这个人所做的事。再看他所做过的事,考察他对于所做和做过的事,他心里安不安。用这个方法去看人,这个人的善恶正邪,哪里还能够隐匿呢?哪里还能够隐匿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即为师,俗称先生者是也。此章是说“为师”之道。
  “温”,《注疏》解作“寻”。我以白话解之:“温故”者,师教我的种种道理、种种艺术,我须时时想想它,时时研究它。“故”,即师教我的种种道理艺术也。
  “知新”者,师教我的种种道理和艺术,我在想它研究它的时候,我要能够发明出新的道理和方法也。能够如此,“可以为”人的教师矣。
  举几个例:如《礼》,是孔子最尊重的东西。但孔子说:“损益可知也。”(此节于后文,再详细解释。)是说礼有不适用的地方,可以删去的,所谓“损”也。有地方可用新增的礼,所谓“益”也。这就是孔子对于故有的礼,发明出来新的道理,故日“知新”。
  又如《诗》,孔子是教人学诵的。师教我的《诗》就是“故”。我时时想着它,研究它就是“温故”。孔子温读了《诗》以后,就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此节也到本文后再说。)是温故《诗》,又能够发明新的道理也。
  又如《春秋》,不过是一部鲁国的史记,被孔子温了以后,就发明一个“正名”的道理来。“正名”者,是说此人名“君”,应该尽为君的道理。此人名“臣”,应该尽为臣的道理。此人名“父”,应该尽为父的道理。此人名“子”,应该尽为子的道理。这个,近人说他是“正名主义”。
  上说三种,都是孔子温故的《礼》、温故的《诗》、温故的《春秋》,发明的“新知”。必如此,始可以为人师也。
  我曾遇见大学里的一位名教授,我对他说:“像你这种学问,在讲堂上教学生,只要拿起笔来,把要教的礼义,随便写写好了。”他说:“写虽随便可以写,但也要随时想出新道理、新发明,去教学生,然后学生始能得着益处,若只把自己读过的书、听来的学问,依样画葫芦,照画一通,那么,只要一部留声机器就好了,何必要教师呢?”这一段话,也就是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的意思。
  又从前苏东坡寄弟子由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旧书,也就是“温故”。何谓“子自知”呢?就是把旧书熟读深思之后,自己能够发明出新意义来。这也是“温故而知新”的意思。
  ……
展开
目录
《论语》读本编述的旨趣
孔子事略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一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广解论语》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