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村上春树有许多重要的长篇小说尤其中后期的代表作如《海边的卡夫卡》和《1Q84》,作品中常有怪异、晦暗的意象,艰涩难懂。本书作者原善认为,村上春树创作初期的一系列超短篇小说,展示了村上春树的别样魅力——亮色调这一重要的文学特征,这在其代表性长篇小说中是难以看到的,也是其他研究者没有发现或没有论及的特定方面。本书选取了村上春树19个超短篇小说,带领读者寻找潜藏其中的语言游戏式的幽默或奇异迷踪,同时剖析村上文学的两个方面——明朗的春树和晦暗的春树。作者认为,村上春树那些看似轻松的、与当下创作风格仿佛绝缘的超短篇小说,体现了村上文学的明朗一面。通过这19个超短篇小说,作者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寻觅,拨云见日,期冀找到解读村上文学晦暗一面的钥匙,探寻出村上文学特有的、深刻的现代性主题,进而揭示村上文学的真正魅力。
《1Q84》的起源
如果说村上文学对反实假想式爱之回忆的描写具有某种特征的话,那么这篇描写反实假想典型的《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确实堪称村上文学的原型。首先,如果对这种村上文学即反实假想的部分进行印证,确认村上春树的多数作品都是以这篇《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为原型,那么这些作品可谓引发了一个重大现象,在超短篇作品中竟然可以找到村上文学的原型。让我们将目光转到《1Q84》。
《1Q84》在2009年掀起空前的热潮,并在2010年4月出版了读者热切期待的续篇《BOOK3》。在该作品的读书指南、新潮社4月的《新刊介绍》中写道:“如果《1Q84》的世界里有爱,或许就是完美的爱。在全日本、在全世界引起热议的故事,热切期待的《BOOK3》出版!”“完美的爱”!换而言之亦可称作“百分百的爱”。讲谈社在发售《挪威的森林》时,曾在腰封印上了“百分百的爱情小说”这种赞美的语句(这也使“百分百”成了村上的代名词)。新潮社也赞颂这是“完美的爱”,意味深长。此外“如果有爱”的假设方式也与反实假想的“假如”相通,很有意思。回头再看《1Q84》之《BOOK1》的腰封,写的是:“‘或许这样’过去的昏暗镜像浮现的是‘或许不曾那样的’现实状态。”这种重复就是稍稍扭曲的表现,但在对“就是这样的过去”做出“如果这样”的假定时,可以说便符合那般空想描述的反实假想。在《BOOK3》的展开中,或许可以说,那就是希望将假想的现实再次反转的世界。
译序
序言
《卡迪萨克为自己做的广告》—— 或本书为自己做的广告
明喻——以故事为中心
《三个德意志幻想》—— 明喻式的春树文学
《夜半汽笛或故事效用》—— 比喻的效用
《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 反实假想的起源
物语——虚构的力量
《镜中的晚霞》—— 故事的效用
《镜子》—— 虚构的真实性
登场人物的越界——虚构的接受与创新
《夜半蜘蛛猴》—— 侵蚀现实的写作
FUN、FUN、FUN —— 登场人物的相遇
《1963/1982年的依帕内玛女孩》—— 关于“互联”
《意大利面工厂的秘密》—— 创作的秘密
其他超短篇——村上春树的无限魅力
《好新闻》—— 信息的不确定性
《啤酒》—— 表里背离
《尖角烧的盛衰》—— 诀别文坛
《生日女孩》—— 故事的空白
《袭击面包店》—— 想象的能力
《铅笔刀》—— 幸运的渡边升·幸运的交换
《松软轻柔》—— 明喻的暗示力
《蓝色消隐》—— 连续做着同样的梦
《阅读约翰·厄普代克的最佳场所》—— 代后记
自卖自夸—— 寻觅丢失的野鼠
后记
村上春树超短篇目录
村上春树全作品目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