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情缘惜红衣:闺秀风雅》:
孤高清绝蕴才情
孤清身世,浮生晚景
1927年,“无敌牌”牙粉大王、著名作家陈蝶仙的女儿陈小翠要出嫁。出嫁前,父亲将女儿的平日创作编成《栩园娇女集》出版。集中既有清隽诗词,又有俊逸之文,还有柔婉之曲,全面展示了小翠的创作才能。陈蝶仙还亲自写了一篇序,详述女儿红闺人俊雅的才情。
据说,陈小翠四岁时说话还不清楚,母亲就叫她背诵司空图的《诗品》。陈小翠十三岁时,陈蝶仙客居在外,她给父亲写信时,函尾常常会缀上几首小诗。如:“仙人楼阁面山开,天际余霞落酒杯。一片竹阴凉似水,夜深和月送诗来。”清新小诗,文采斐然,婉娈可诵。开始,陈蝶仙以为是小翠母亲写的,或者是小翠写后由母亲润色的,后来才知是小翠本人之作。陈蝶仙为女儿已有左家娇女的灵气而高兴,于是,他在著述之余,就让小翠帮他翻译英美小说。
灵襟夙慧的才女,自然吸引同样足女中俊杰的目光。古典诗词名家叶嘉莹给学生讲解唐宋诗,就举陈小翠早慧的例子,以证其少年清才,兰心蕙质。而壶闪老人陈声聪在《兼于阁诗话》中说,小翠的诗“脍炙人口,郁有奇气”。
闺秀才情似水清。这位浙江杭县女子,也是一流人物,她与南唐李后主同月同日生,是著名南社会员天虚我生的女儿,兄长陈小蝶既会文,又会书,词曲书画样样精通,可算家学渊源深厚。陈小翠生活于其中,自然耳濡目染,养成清隽才情。
陈小翠成婚的对象为汤彦耆,为浙江省督军汤寿潜长孙,同样是诗礼传家的世家子弟。可惜婚后,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小翠不甘平庸的生活,在生下女儿后,夫妻终因琴瑟不合而分居。她曾写下“采莲莲叶深,莫采青莲子。同房各一心,含苦空白知”的诗句来抒发婚姻不顺的愁绪。据说,两人曾有约:男不娶,女不嫁。陈小翠毕竟是才女性情,回到娘家,仍然吟诗作画,过清静自在的生活。20世纪40年代,小翠独身一人在沦陷区上海生活。寒门子弟顾佛影是陈蝶仙的学生,别号大漠诗人,曾与小翠同窗共读,灯火论文,玉寨双吟,感情甚好。小翠与汤彦耆分居后,正当盛年,完全可以觅知音伴侣,但小翠无意改嫁,婉拒顾佛影的追求。她作为自由女性,追求人格独立,独立谋生,不让须眉。顾佛影临终前为不影响小翠名声,亦一把火烧了两人的诗文书信,不留痕迹在人间。
陈小翠46岁时,受上海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之聘,任诗词教授;57岁,受聘于上海中国画院为画师。才情艳发、诗画兼工的小翠,可谓德艺双馨,才有如此成就。可惜好景不长,才女的浮生晚景偏与悲凄相缠。陈小翠晚年时,女儿汤翠雏已远去法围,她只得单身索居。1968年的夏日,陈小翠引煤气自尽,终年67岁。就像繁华散尽难免加倍萧索一样,陈小翠的孤清离世,更显刻骨铭心之痛。“文学陈小翠第一”
翻检旧时那些女画家的点点滴滴,有满树着花的繁绮之美,陆小曼冷傲,陈小翠孤清,顾青瑶坚贞,庞左玉秀媚……又很自然地了解到陈小翠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一段因缘。书画会中,有“文学陈小翠第一”的说法。
安徽大学教授刘梦芙钟情陈小翠曾经的闺阁情怀,为她写下洋洋洒洒一篇文章,细述陈小翠与诗人顾佛影一段鸳鸯惊散的爱情往事,又对陈小翠的遗著——20卷《翠楼吟草》推崇备至。陈小翠会吟诗、作词,词堪与吕碧城、丁宁、陈家庆、沈祖蕖等诸名fJ丽人相并论。诗坛耆宿陈声聪先生评述,陈小翠的诗“脍炙人口,郁有奇气”,词“芬芳悱恻,无一点脂粉气”。她的词集足有13卷,既怀文人书面文玩的情趣,又有闺秀笔记念旧的幽思。《翠楼吟草》洋洋大观,偶尔读到一首,心似有余弦拨动,亦给人江南绿梦的感受。
女画家会写诗、会作词,那就有了文人画的意境,有了文人孤高清绝的情趣。置身于一帮钗光鬓影的女子中,陈小翠只爱以翠绿姿影行世。她定是爱极名中的“翠”字,所以一路“翠”下去——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侯、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宛如一枚印章。小巧秀气,翠意吟吟,钤于画幅上,真的是“点翠”了。陈小翠将情怀落笔于一个“翠”字,是一份牛机,一份圆满,也是一份特出。陈小翠不仅出生之地翠影隐隐,写诗作文也翠意不已。翻读《翠楼吟草》,时而消夏词,时而秋宵颂,时而司香曲,时而对酒歌。一个闺阁女子的闲愁清吟,透露出的闲情与生活绾合得规规矩矩,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那份闺秀的清幽,身心俱有凉爽之意。想她,是用尽心力把日常生活里的诗意拢束起来,才吟就了一段绿梦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