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多妩媚》中写了河北与内蒙古接壤处的塞罕坝,这里的生态建设极下功夫,也十分见效,使沙漠瀚海成为名声大振的旅游区。但这种情景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领导下才实现的。清末,由于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开围放垦,辽、金、元几代与清朝前期所培育的“千里松林”被砍伐得荡然无存,是新中国成立后多年来政府和人民经过努力,才建造成这样的绿色天地。与塞罕坝相似的是辽宁彰武的沙地绿洲章古台。6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黄沙,飞沙不断南移,民众的生产生活皆苦不堪言。1952年国家以此地为固沙造林的试验基地,苍天不负苦心人,年轻的科研人员在这里建成了1万多公顷的沙地森林公园,并以合宜的树种与经验支援了后来在沙漠植树造林的地区。生态建设与生态文明是现代提升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人民幸福指数的必求境界。《绿水青山多妩媚》里写的这些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自然生态的典型事例,作为纪实文学的散文,不仅是应有的一种题材内容,也是读者公众所愿知晓的内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