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长安星雨蕴芳华:福建师范大学校报文化副刊选集
0.00     定价 ¥ 95.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6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9447144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志勇,男,1978年7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福建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从事团学工作十余年中因致力于用博客、微博、微信领学生,荣获新浪2013年中国教育盛典“致敬导师奖”。出版《引向优秀一一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影响力一一高校团干领青年的工作艺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读本》和《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著作。《新》一书入选教育部首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工作之余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每年针对团学干部培养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座近百场。
展开
内容介绍
  《长安星雨蕴芳华:福建师范大学校报文化副刊选集》收录了1980至2018年近40年来福建师范大学校报文化副刊发表的100余篇文学性作品,根据作品内容以五个主题分别成辑为:师恩难忘、青春韶华、校园剪影、岁月回眸、闲笔落花,每一辑都20篇左右。
  《长安星雨蕴芳华:福建师范大学校报文化副刊选集》因而也展示着不同作者的芳华,镌刻着不同时期的校园芳华,记录着一个时代的芳华。作者们近40年来的所见所思所感,也从感性角度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伟大变革和发展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长安星雨蕴芳华:福建师范大学校报文化副刊选集》:
  第一辑  师恩难忘
  第122期1985年9月9日
  教师节抒怀——示同学诸子
  黄寿祺
  坐拥皋比五十年,
  榕坛设教岂徒然!
  羲经妙契渐王弼,
  礼学深通慕郑玄。
  华夏声威成众志,
  炎黄文化赖师传。
  先忧后乐期同勉,
  温故知新继昔贤。
  (黄寿祺福建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第122期1985年9月9日
  水龙吟
  教师节赞园丁
  李少园
  辛勤料理秋来,怡红快绿芳菲苑。茶蘼不谢,菖蒲久蕊,姚黄乍绽。护得花繁,拼将憔悴,壮哉斯愿!纵蜗居陋巷,无鱼箪食,徒四壁,夫何憾?眼下风和日暖。喜园中,生机烂漫:嫩杉拔翠,新松抽节,嘉材勃展。百载荣勋,双肩殊任,一腔忠胆。领后昆,笑对无边学海,趁风帆满。
  (李少园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第149期1987年4月5日
  忆易园师
  俞元桂
  易园师逝世三十多年了,不知怎的,我近年时常想起他。
  初见易园师是在他设宴招待新生的筵席上,那时他是协和大学中文系主任,全系学生仅十八人,加上师母,恰好两桌。他环顾一下,得意地称之为十八学士。或许是仿效孔夫子的故事吧,席间易园师要我们各言其志。轮到我,我不好意思地说,要当个新闻记者。其实,我对记者工作所知甚少,在报社也无关系,可能是听到“无冕之王”的说法而感到羡慕。那时才入学,姑妄言之,自然是不算数的。在我印象中,易园师说着一口带北京腔的国语,面露笑容,但有一副师严道尊的庄重神态。
  近年,我常想起易园师在教学上的一些创造性活动。我上易国师的最初课程是大一国文,全体新生的必修课,这课照例是由系主任把关。他规定每节课开讲前,由一位同学上台做五分钟演讲,按座位轮流。讲过后,有两位同学各做一分钟的评论,其中一位也是依座次排定,另一位自由发言。对我们这些未经世面的新生来说,这就遇上一个大难题,因为面向全班四五十人演讲,是生平第一遭,紧张的心情就别提了。可奇怪的是硬着头皮渡过这一关,意外地打破了神秘感,觉得上台并无危险,反而是练习口头表达的极好机会,所以后来到了自由评论时,许多人竞跃跃欲试了。万事起头难,易园师很善于抓这个起头。
  我们系办了一个学术刊物:《协大艺文》,一年两期,铅印的,发表学生的学术论文和诗词作品。还有一个文学研究会,讨论文学的有关问题、每月开会两次。艺文社设有校对、编辑、正副社长,由易园师指定;研究会设有事务、文书、正副会长,由会员选举。按易园师授意,一年级学生只能任校对、事务,二、三年级学生可任编辑、文书,正副社长、会长非四年级学生不可。那时合系的学生数少,任职的机会多。我当过两年校对、编辑,幸而有这基础,以后我接编全校性刊物《协大周刊》,包办编、校和发行工作,就不觉得棘手。我也当过会长,组织能力得到了一番切实的锻炼。
  易园师讲授的《中国文学史》是二年级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规定要交学期论文,好的文章推荐给《艺文》发表,老师很注意极早地让表们进入科学研究阵地。我在学时有两篇文章刊在《艺文》上,用文言文写的,经易园师修改润色而成。这文章谈不上研究,只可以说是科研的模拟训练,它确实大大地增加了我们探索学术的兴趣和勇气。
  上述平平常常的三件事,今天看来自然不算什么,可五十年前则是一种革新。我当时对此并无认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阅历的加深,我才体会到这些并不起眼的措施,抓住了培养能力这一重要环节,很符合于教学原则,就是五十年后的今天也不失其意义。我应该向我的老师致谢,可是他早已长眠,现在无从向他表达我的感激了。
  易园师应过科举,曾留学日本,到了老年没有蓄须,算是一位维新派人物。可我们与他之间确实存在着代沟,那时他六十多岁了,一身夏布或蓝布长袍,足下是圆口布鞋;我们二十岁上下,有的穿着小花衬衫,吊带挂着高腰身三排扣西裤,有的西装革履或中山装。他讲的是诗词辞赋,前清民元。我们谈的是新诗话剧,拜伦易卜生。我们难得和他亲近。可是他确实是我们的恩师,我们在他很有创造性的措施中得到了锻炼,可说是终身受益。事情就是这样充满矛盾,既不亲切而又深受教益,存在代沟而其中又有相通。
  我以后也走着老师的路,四十多年了,这道路迂回曲折,夹杂悲欢。现在路上照着阳光,但我已入老境。我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一条代沟,还曾经有过一堵人造的高墙。也许由于这缘故,我近年会想起老师,想起他的教泽、想从自己对老师的情感变迁中获得一点慰藉。
  易园师晚年还勤于著述,40年代末期我曾拜望过他一次,他十分高兴,告诉我正在继续撰写福建编年史。新中国成立前他在我省教育界负有盛名,如果今天还健在,一定会得到很高的礼遇,可是他无缘领受了。历史将是公正的。我想,易园师和其他在教育工作上做过贡献的老师,历史应该是不会把他们忘记的。
  (俞元桂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师恩难忘
教师节抒怀——示同学诸子
水龙吟
忆易园师
第十届教师节献词
怀念可夫先生
忆根泽师
忆叔夏师
让歌声飞
春在书窗碧水边
星光灿烂
一辈子不用换血
我的老师们
余音缭绕的怀念
我的老师,我的亲人
“愿将暮齿为蚕烛,放尽光芒吐尽丝”
怀念恩师
师大的“风景”
仁智兼具的精神斗士——记我心中的好导师孙绍振教授
我们班与辜老师的愉快记忆
爱如水仙

第二辑 青春韶华
你和我一样
望海潮
再见了,亲爱的学友
第一排诗行——写在教育实习的日子里
蝶恋花
我属于夜
青春散记政教八二级
远方的涛声
话说校电台
永远的长安山
师大畅想
月上中天
给自己点一盏灯
毕业有感以记母校哺啜之恩
中秋
第二次上大学
奋斗在快乐的跑道上
那年我们在长安山“占位置”
金示演的故事
军旅生涯的一段“布衣”岁月
难忘的生日
长安脚下,安步当车
我和我遇见的他们
长安山
梦忆长安山

第三辑 校园剪影
我们从这里走向未来
文科楼抒怀
我爱长安绿
长安山秋晨
长安山之晨
新春试笔
小巷花语
〔越调〕小桃红·过福建师大新校区
早安,师大
千里有梦长安山

长安秋月
师大赋
长安山
我的长安山
星雨湖月色

第四辑 岁月回眸
沉香师大
梦想的岁月
我是长安山第一批入住者
三个“福建师大中文系”
咱娘家的人
福师大百年赋
百年师大赋
世纪巨树
筒子楼里的美好时光
哦,那二十四号大杂楼
校徽的记忆
回忆大学那四年
十年攀登蓦然回首:离天三尺三
伤心最是近高楼——读陈宝琛书法
留历史之证,传文化之魂
长安山见证我的成长与成熟

第五辑 闲笔落花
元旦述怀
家山洋海隔乡梦又归来
罗汉岭情思
秋访中岳庙
喜欢
绿窗小札
初冬小记
独自前行
书魂
一种缘分
烟水
厦门的骑楼
世界走进我的书斋
书香墨影里的香港
千年韭花
御风而行
读书人
记忆里的春天
秋日想起海子的花楸树
生命的记忆行吟
假想敌
我的三个心境
潜心学术乐在其中
小巷深深
另一种风景——我和华文文学
爱它的人已经老了
我的2017年
五月的惊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