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图解古文观止
0.00     定价 ¥ 68.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0282254
  • 作      者:
    吴楚材,吴调侯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我们此次整理、配图出版此书,主要的特点是:一、《古文观止》选文基本展现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全貌,本书在“题解”栏目中相应地做系统的介绍,使现代读者遍识历代散文名家与其精彩的名篇,加深对于《古文观止》的原编者编选此书的理解。二、《古文观止》不但对学习古文者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学习用现代汉语写作的人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本书在解析这些名篇时注重其写作方法的欣赏,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三、本书除了有详尽的原文注释、译文、题解等栏目之外,还配有能够解读内容的大量的精美插图,这不但能够帮助现代读者读懂古文,而且在阅读中能够产生兴趣,得到阅读的享受。


展开
精彩书摘
  ◎触龙说赵太后◎
  【题解】
  战国中期,秦国派兵攻打赵国。当时,赵武灵王年幼,朝政由赵太后处理。赵太后想找齐国相助,齐国答应出兵,但条件是把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太后不同意,群臣苦谏也没能奏效。这时,左师触龙站了出来,他以极其巧妙的方法,终于说服太后同意派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
  【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a,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b,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c。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d,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e。”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f!”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g。”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h,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i,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j,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k。”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注释】
  a赵太后:即赵威后,惠文王之妻。惠文王死后,因为其子孝成王年幼,所以由赵威后辅佐执政。b长安君:赵威后幼子的封号。c揖:应作“胥”,“胥”同“须”,等待。d郄:身体不舒适。e鬻:通“粥”。f没死:冒死。g填沟壑:指死。h媪:对老年妇女的称呼。燕后:赵威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妻。i踵:脚后跟。j奉:通“俸”,即俸禄。k恣:听任。
  【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确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再来说将长安君作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啐在他的脸上!”
  左师触龙要求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进门之后,缓慢地小步向前走着,到了太后跟前主动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没有见到太后了,只好私下里宽恕自己,但恐怕太后玉体欠安,所以想来看看您。”太后说:“老身也只是靠着辇车才能行动。”触龙又问:“太后每日的饮食该没减少吧?”太后说:“不过吃点稀饭罢了。”触龙说:“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才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安适了些。”太后说:“老身可做不到。”这时候太后脸上的怒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触龙又说:“老臣的贱子舒祺,年纪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疼爱他,希望能让他补一名黑衣侍卫,来保卫王宫。我特地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回答说:“好吧。他多大年纪了?”触龙回答道:“十五岁了。虽说还小,我却希望趁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男人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女人疼爱得还要厉害。”太后答道:“女人疼爱得更厉害!”触龙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疼爱超过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么厉害。”
  触龙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总要替他们做长远的打算。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握着她的脚跟,为她哭泣,为她远嫁而悲伤,这实在是令人哀痛的事情。燕后走了,并不是就不想念她了,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却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长远打算,希望她的子孙能相继成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这样啊。”
  触龙又说:“从现在上推三代,一直推到赵国刚刚开始建国的时候,历代赵王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其他诸侯国里有相继为侯的吗?”太后说:“我还没听说过。”触龙说道:“这大概就是,近的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的灾祸会累及子孙。难道国君的子孙一定都不好吗?只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而无功于国;俸禄优厚,而无劳绩,却拥有大量的贵重财宝。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又分封给他肥沃的土地,赐给他很多宝物,而不让他趁早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您没有替长安君做长远的打算呀,所以认为您对他的疼爱不如对燕后。”太后听完了说:“好吧,任凭您怎样指派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到齐国做了人质。齐国的军队这才出动。
  子义听到了这件事,说:“国君的孩子,是国君的亲骨肉,尚且不能依靠没有功勋的尊贵地位、没有劳绩的丰厚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做臣子的呢!”
  【写作方法】
  触龙没出场前,大殿上形势紧张,太后甚至以村妇俚语大骂群臣。触龙之所以最终能够进谏成功,在于他先叙自己与赵太后的老年光景,引起太后的同病相怜之感。触龙聊家常、引幼子入题,看似无关劝谏之事,等读到最后,方知从头到尾,没有一处虚着。太后听触龙为少子打算,自然而然地引出“爱怜少子”一句,触龙趁机斩关而入,终于言及“长安君”的话题。触龙游说太后,句句闲话,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性情出发,字字机警,笔笔针锋,进言之妙,无过于此。
  ……
展开
目录

卷一  周文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郑庄公戒饬守臣

臧哀伯谏纳郜鼎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公下拜受胙

阴饴甥对秦伯

子鱼论战

寺人披见文公

介之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卷二  周文

郑子家告赵宣子

王孙满对楚子

齐国佐不辱命

楚归晋知罃

吕相绝秦

驹支不屈于晋

祁奚请免叔向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晏子不死君难

季札观周乐

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论尹何为邑

子产却逆女以兵

子革对灵王

子产论政宽猛

吴许越成

卷三  周文

》《国语》

祭公谏征犬戎

召公谏厉王止谤

襄王不许请隧

单子知陈必亡

展禽论祀爰居

里革断罟匡君

敬姜论劳逸

叔向贺贫

王孙圉论楚宝

诸稽郢行成于吴

申胥谏许越成

》《公羊传》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吴子使札来聘

》《谷梁传》

郑伯克段于鄢

虞师晋师灭夏阳

》《礼记》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曾子易箦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对秦客

杜蒉扬觯

晋献文子成室

卷四  秦文

》《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

司马错论伐蜀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颜斶说齐王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庄辛论幸臣

触龙说赵太后

鲁仲连义不帝秦

鲁共公择言

唐雎说信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

乐毅报燕王书

李斯谏逐客书

》《楚辞》

卜      居

宋玉对楚王问

卷五  汉文

》司马迁

五帝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

秦楚之际月表

高祖功臣侯年表

孔子世家赞

外戚世家序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屈原列传

酷吏列传序

游侠列传序

滑稽列传

货殖列传序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

卷六  汉文

》《汉书》

高帝求贤诏

文帝议佐百姓诏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贾谊

过秦论(上)

治 安 策

》晁错

论贵粟疏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

》李陵

答苏武书

》路温舒

尚德缓刑书

》杨恽

报孙会宗书

》《后汉书》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

》诸葛亮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卷七  六朝唐文

》李密

陈情表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陶渊明

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孔稚珪

北山移文

》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王勃

滕王阁序

》李白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华

吊古战场文

》刘禹锡

陋室铭

》杜牧

阿房宫赋

》韩愈

原道

原毁

获麟解

杂说一

杂说四

卷八  唐文

师说

进学解

圬者王承福传

讳辩

争臣论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与于襄阳书

与陈给事书

应科目时与人书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杨少尹序

送石处士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祭十二郎文

祭鳄鱼文

柳子厚墓志铭

卷九  唐宋文

》柳宗元

驳《复仇议》

桐叶封弟辩

箕子碑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

愚溪诗序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钴潭西小丘记

小石城山记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王禹偁

待漏院记

黄冈竹楼记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范仲淹

严先生祠堂记

岳阳楼记

》司马光

谏院题名记

》钱公辅

义田记

》李觏

袁州州学记

》欧阳修

朋党论

纵囚论

释秘演诗集序

卷十  宋文

梅圣俞诗集序

送杨寘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宦者传论

相州昼锦堂记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祭石曼卿文

泷冈阡表

》苏洵

管仲论

辨奸论

心术

张益州画像记

》苏轼

刑赏忠厚之至论

范增论

留侯论

贾谊论

晁错论

卷十一  宋文

上梅直讲书

喜雨亭记

凌虚台记

超然台记

放鹤亭记

石钟山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三槐堂铭

方山子传

》苏辙

六国论

上枢密韩太尉书

黄州快哉亭记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

赠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同学一首别子固

游褒禅山记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卷十二  明文

》宋濂

送天台陈庭学序

阅江楼记

》刘基

司马季主论卜

卖柑者言

》方孝孺

深虑论

豫让论

》王鏊

亲政篇

》王守仁

尊经阁记

象祠记

瘗旅文

》唐顺之

信陵君救赵论

》宗臣

报刘一丈书

》归有光

《吴山图》记

沧浪亭记

》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贞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袁宏道

徐文长传

》张溥

五人墓碑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