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献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生的朋友们》:
儿时美味
过去,大鱼大肉,家中有客人或是逢年过节才见得到、有得吃。平日里,好吃的少之又少。一些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食物,在当时却是孩子嘴里的美味,让他们期待,更让他们满足。
吃罐头
孩子感冒发烧,只得在家养病。不用上学,还能受到优待,小家伙心里感觉挺好。
当妈的也请了假,守在身边照顾,时不时用湿毛巾为宝贝降温。
趁孩子睡着,她悄悄去外面买回水果罐头。孩子醒来后,眼前一亮,玻璃瓶里黄黄的橘瓣、白白的梨块,看着就有食欲。
过去,开罐头比较费事,要用螺丝刀沿着铁皮盖转一圈,一点点撬,用力还要均匀,小了插不进盖沿;重了,一打滑,容易伤到手。
罐头打开后,当妈的一勺一勺来喂,孩子大口大口吞咽,果肉绵软顺滑,糖水清凉甜腻,吃到真是口福。也是,罐头在当时也算个贵东西,平时吃的机会不多,今天能吃个痛快,而且是独享,孩子自然很满足。
果肉吃完了,当妈的又把瓶子高高举起,孩子很配合,仰起头、张开嘴,将糖水喝净,直到最后一滴落入口中。
等身体再好些,当妈的又买来肉类罐头,为孩子补充营养。可能是香酥鱼,鱼块酥脆,味道香浓,很有嚼头;可能是红烧牛肉,肉块红润,汤冻滑嫩,很有滋味;可能是午餐肉,肉质细腻,口感绵香,很有味道。午餐肉罐头的开启比较特别,要用特制的钥匙转一圈,将长条形铁皮拧下来,整个过程十分有趣,孩子也喜欢自己来弄。
生病就能吃到罐头,成了孩子的一种认识,常常惦记着,不好的念头便有了,有时竟会装病,只图能吃到一两瓶可口的罐头。
炸虾片
除了肉蓉方便面、小袋装的海带丝,孩子调剂口味的食品并不多。有时,当妈的会买盒虾片,分次来炸着吃,让孩子过下嘴瘾,解解馋。
虾片,呈不规则的椭圆形,薄薄的,硬硬的,表面光亮,分白色、彩色两种。放入油锅后,体积会立即膨胀好几倍,嚼起来酥松香脆。
要炸虾片了,孩子兴奋不已,站在火炉前翘首等待着。吃是一方面,他还喜欢看烹炸的过程,瞧瞧小薄片是如何变大的,那让他感到十分神奇,甚至有点看变魔术的感觉。
当妈的系上围裙,拿着长筷,夹着虾片逐个下锅烹炸。油锅“吱吱”作响,油花四处飞溅,虾片在油里飘晃游动,扭摆膨胀,片刻就成了“大块头”,更有彩色的,鲜艳诱人。
厨房里的响动将邻居家的几个孩子也招来了,他们站在门口,闻着浓浓的香味,频频咽着口水。
出锅了!虾片被盛放在盆中,花花绿绿的,表面的孔洞散发着热气,一股特有的油香味扑鼻而来。
趁热好吃。当妈的数了数,估摸一下,便分递给了站在门口的孩子们,每人几个,自家的孩子也在其中。可小家伙有了意见,努着嘴嚷嚷起来。当妈的便说,上次邻居家炸丸子,难道你没吃?孩子不吭声了。
等其他孩子走了,当妈的揭开案板旁的锅盖,里面还藏着一些没炸的,孩子立马笑了。
孩子“嘎巴嘎巴”地嚼着新炸的虾片,油花粘满了嘴角,脸上洋溢着满足,心里美滋滋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