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少侠》 宋末元初,波谲云诡。武林一脉一一泰山天尊门内,几名少男少女向天亮出英雄胆,除却苍生自无求,涉足江湖、历炼成材的经历,对青年才俊入世拼搏不无启迪。民族兴衰存亡重大关头,栋梁贤士、江湖英豪凛然正气、超凡胆略、炽烈血性,于开拓进取、涛头击浪之雄杰不可或缺。
代序 聚集在家国天下的旗帜下代序聚集在家国天下的旗帜下
吴达宣
世界正处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各类思潮纷纷登场,各种力量互相缠斗,世界向何处去,已经成了人们心中要严肃面对和深沉思考的问题。
正在人们探索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如何安身立命的时候,我读到赵安东先生的新作《风神少侠》,立时便有一种顿悟的敞亮。中华56个民族,14亿中国人,拥有一个最大的公约数,这就是:聚集在家国天下的旗帜下,为民族复兴而共同奋斗。
安东先生的《风神少侠》由《伟哉丈夫》和《风神少侠》两个长篇构成,塑造了三组英雄群像:一是泰山之顶“天尊门”的青年侠士,二是华山派的众路豪杰,三是丐帮。他们都是在宋元交替的乱世,聚集在家国天下旗帜下,抗强暴、卫正义的英雄豪侠。
几经审读文本,发现作家将三拨人马,安放在以泰山和华山为代表的五岳背景之下,有深远的历史考量和文化溯源。五岳是中国群山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形象符号,而文本中情节缠绕的枢纽,英雄文天祥刑场赴义,众路豪侠义劫法场,为读者树立起的英雄群像,正如矗立在五岳之巅的一棵棵枝繁叶茂、永生不倒的劲松。
文本讲述的故事中所蕴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是让我们回到安东先生的作品中去寻找吧。
一、青年人向义疾行
《风神少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传统武侠小说中的家仇国恨、少小栖身深山习武、师恩如山、同门手足情深、艺成下山闯荡江湖等等寻常的武侠要素,被采用独特的、不寻常的结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条从泰山之巅下到山脚的寻常之路,被少侠18年习武的每一个不寻常瞬间,切割成若干历史的定格,敲打着读者的心扉。作家用艺术的匠心,将家国天下、爱恨情仇,在泰山的一个深秋之夜,为我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下山少侠花临风,泰山“天尊门”主叶印竹的二徒,其爹告诉他:“乱世之下,真正是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故送他上山拜师习武。花家灭门后,“国破山河在,我辈何作为?”就成为花临风时刻装在心中的鞭策。师父、泰山天尊门主叶印竹告诉他:“万千民众可能因朝廷腐败、纲常沦丧而蒙受苦难,但芸芸众生不能失去正气、道德和信心。”“侠义之基是为道。道在心中,天下行得。何为道?不可名,亦可名。乃天地规律,人性善恶,事理顺逆。”正是在这样的熏陶和自省下,练得一身武艺的花临风决定下山,除暴安良,游侠四方。
闯荡江湖,仗剑行侠,这一决定对于花临风来说,其实是艰难的。
他不能忘记在泰山五松亭闻听爹爹及全家惨遭灭门之祸时,心急气怒、吐出大口鲜血昏死过去,是师母夏天虹尽展轻功,如飞似翔急扑五松亭,巧手施救,又进行调理,才保住自己性命,并逐步恢复。
他尤为感激修炼出关的师父叶印竹,孤身闯元营斩杀百夫长,用一颗凶犯的头颅祭奠全家的亡灵,为自己报了仇、雪了恨。
他更不能忘怀中天门上,为了师妹叶清萌,与师兄合力战胜衙内鹰犬,击碎衙内霸凌师妹的美梦,赢得师妹芳心的那场险象环生的恶斗。
花临风同样不能忘记,他与师兄庄山平夜遇群狼命悬狼口的时刻,是师父及时赶到,驱散狼群,脱出困境。
他不能忘记清萌弟弟小东元落入黑龙潭,自己相救遇险,九死一生中,师母冒着蟒吞危险,以轻功绝技把自己带出水面,飞越丈潭,轻落崖岸。
代序
一、少侠夜奔思如潮
二、儿女情愫谁知晓
三、爱意初萌护红颜
四、胆气纵横闯危巢
五、兄弟协力战困厄
六、师门呕心育根苗
七、敢入风尘解俗事
八、独步江湖卫正道
一、华岳弟子今安在
二、五大高手赴京来
三、“长空猛禽”血羽洒
四、“莽原群狼”嗥声哀
五、文相丹心照汗青
六、武魁血性挽沧海
七、天荒地老英雄散
八、一脉正气傲千载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