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生态视阈下的语言与翻译理论建构与诠释
0.00     定价 ¥ 79.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7070238
  • 作      者:
    欧燕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生态视阈下的语言与翻译理论建构与诠释》共包含九章。第一章对生态、语言、翻译这三个基本术语进行解释,为后面章节内容的展开做铺垫。第二、三章对生态语言学与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探讨。第四章生态视阈下的语言理论,首先分析了生态语言新思维,进而探讨了语义的进化、生态与语言意义以及语用意义的生态问题。从第五章开始,作者从生态视角审视翻译问题。第五章分析了“何为译”“为何译”“谁在译”“如何译”。第六章分析了文学文体的语言与翻译理论,包含文学文体的语言、文学生态学的国内外哲学根据、生态视阈下的文学翻译体裁与基本法则以及生态视阈下的文学翻译质量。第七章为文学翻译生态系统,包含生态系统的建造、构成、生态环境、主体构成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从研究现状、研究体系、体系构建要素、体系架构、体系应用这几个层面分析了生态翻译批评。第九章作为结束章,论述了生态视阈下翻译研究的发展取向、趋势以及国际化进展情况。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知识全球化的到来,人们对语言学、翻译学内部的许多根本问题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生态视阈下的语言与翻译理论建构与诠释》首先论述了语言、生态、翻译以及生态语言学的基础内容,其次从翻译理论、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生态系统等多个层面来审视生态与翻译结合的意义。最后说明了生态翻译研究的前景非常可观。
  《生态视阈下的语言与翻译理论建构与诠释》围绕生态、语言、翻译来展开论述,具有系统性与全面性,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实用性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生态视阈下的语言与翻译理论建构与诠释》:
  (一)国外研究的基本情况
  如果把广义的有关“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都看作生态语言学的内容的话,那么国外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生态问题。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活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著名学者洪堡特(1767-1835年)对语言与环境、语言与人的关系的论述是非常充分和非常深刻的。他既注意到了语言与人的精神、民族的特性的联系,也看到了周边环境对人类语言的影响。
  洪堡特说:“人类的部分命运完全是与一定的地理位置相关联的语言学,因此首先必须考虑这些地理因素,确定每一语言的所在位置、分布地域和迁徙路线,弄清世界上每一孤立隔绝的地区的语言所具有的差异。即使在纯语法研究的领域里,我们也绝不能把语言与人、把人与大地隔绝开来。大地、人和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①他还说:“人在运用语言时受制于语言所产生的影响,而由于语言与人的全部本质密切关联,这种影响可以说也是人在民族起源、周边环境以及共同生活方式诸方面所受的影响。所以,一方面我们必须警惕,不应仅仅根据影响着一个民族的那些因素来解释一种语言;另一方面却不应忘记,即使是一种无疑拥有历史传统的语言,在一个民族当中也有可能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在语言研究中,我们都会遇到这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当然,与在历史中一切跟人类有关的因素一样,上述两方面的作用始终只是处于事物发展的中间状态,若要设想它们有一个开端,或者企图做出解释,便会导致某些空洞的前提。有时候,历史和传统都无法让我们了解某一早期状态,不能证明某种更为一般的内在联系,但即使是在这类场合,我们自始至终也必须把寻求这样一种联系视为己任,每时每地都注意去发现。”①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论及人类的语言时指出:“语言是常被视作人类特具的技能,和人的物质设备及其他的风俗体系相分开的。这种见解常连带着一种关于意义的学说,依这学说,意义是一字所有的神秘的内容,可以在发音中一人传给另一人。但是在研究实际应用中的语言时,却显示了一字的意义并不是神秘地包含在一字的本身之内,而只是包含在一种情境的局面中(context of situation),由发音所引起效果。发音是一种动作,是人类协合动作方式中所不能少的部分。这是一种行为的方式,和使用一个工具、挥舞一个武器、举行一个仪式、订立一个契约是完全一样的。事实上,字词的应用是和人类一切动作相关联而为一切身体上的行为所不能缺少的配合物。一字的意义,就是它在协和动作中所获得的成就。它的意义时常就是人为了直接地对付他人的动作而间接地运用环境的效果。”②马林诺夫斯基在这里主要强调了三层意思:一是语言的意义包含在“情境的局面”之中,也就是说,要联系语言环境了解意义;二是语言行为与人类的其他行为分不开,是人类“协和动作方式”的一部分和“配合物”;三是语言运用中的意义和人类利用环境(可以理解为“语境”)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简述
第二节 语言简述
第三节 翻译简述

第二章 生态语言学理论概述
第一节 生态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第三节 生态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四节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设立问题
第六节 生态语言学与相关学科

第三章 生态翻译学理论概述
第一节 生态翻译学的背景、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三节 生态翻译学的“生态范式”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生态翻译学的生态理性与伦理原则
第五节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应用

第四章 生态视阈下的语言理论
第一节 生态语言新思维
第二节 语义的进化
第三节 生态与语言意义
第四节 语用意义的生态解析

第五章 生态视阈下的翻译理论
第一节 生态视阈下的“何为译”
第二节 生态视阈下的“为何译”
第三节 生态视阈下的“谁在译”
第四节 生态视阈下的“如何译”

第六章 生态视阈下文学文体的语言与翻译理论
第一节 文学文体的语言
第二节 文学生态学的国内外哲学根据
第三节 生态视阈下文学翻译体裁分析
第四节 生态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基本法则
第五节 生态视阈下文学翻译的质量

第七章 生态视阈下的文学翻译生态系统
第一节 文学翻译生态系统的建造与构成
第二节 文学翻译系统的生态环境
第三节 文学翻译生态系统的主体构成
第四节 文学翻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生态视阈下的翻译批评研究
第一节 生态翻译批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生态翻译批评体系研究
第三节 生态翻译批评体系构建要素
第四节 生态翻译批评体系架构
第五节 生态翻译批评体系应用实践

第九章 生态视阈下翻译研究的发展
第一节 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取向
第二节 生态翻译学研究的趋势
第三节 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进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