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史上“奇特的小说”
用极端的恨抒发极端的爱,直抵爱情的本质
一部具有广阔张力和深刻内涵的现实主义作品
经典文学名著 中英对照珍藏版
《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思克利夫被呼啸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谋生,后回来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乡绅林顿及他们的后代进行报复的故事。
第一章
一八○一年。我刚去拜见过我的房东——就是那个将会让我吃尽苦头的孤僻邻居。这可真是个美丽的乡间啊!我相信,在整个英格兰,我再也找不到一个如此远离尘嚣的去处了,一个厌世者的理想天堂。而希思克利夫先生和我倒是分享这荒凉景色的非常合适的一对。多棒的家伙!我骑着马走上前时,看见他那双黑眼珠猜忌地缩在眉毛下面;等我通报姓名时,他把手指更深地藏进背心口袋里,显出一副绝不掉以轻心的神气。这当儿,他全然没有想到,我心里对他萌生了几分好感。
“希思克利夫先生吗?”我问。
他点一下头算是回答。
“我是洛克伍德,你的新房客,先生。我一到达此地,就荣幸地尽快来拜见你,表达一下我的心意,希望我再三要求租下画眉田庄,没有给你带来什么不便。我昨天听说,你心里有些……”
“画眉田庄是我自己的产业,先生,”他眉头一蹙,打断了我的话,“我只要能阻止,就绝不允许任何人给我带来不便—— 进来吧!”
这一声“进来吧”是咬着牙说出来的,表达的是“见鬼去”的情绪。就连他倚着的那扇栅门也一动不动,没有对他的话做出反应。我想正是这个情况,促使我接受了他的邀请:我对一个似乎比我还矜持内向的人发生了兴趣。
他眼看着我的马的胸脯快撞上了栅栏,便伸出手解开门链,随即气鼓鼓地领着我走上石板路,等走进院子时,就大声嚷道:
“约瑟夫,把洛克伍德先生的马牵走,再拿点酒来。”
“看来这家子全部的家仆班子只有这一个人,”听了这道双重命令,我心中暗想,“怪不得石板缝里长满了草,树篱只有靠牲口来修剪。”
约瑟夫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不,简直是个老头:也许很老了,虽说人还挺壮实。
“上帝照应啊!”他从我手里接过马缰,怨声怨气地低声嘟囔着;与此同时,还阴沉地瞪了我一眼。我只得善意地猜想,他一定是需要上帝来帮助他消化肚子里的食物,因而他的那声虔诚的祈求,跟我的突然来访毫无关系。
呼啸山庄是希思克利夫先生的住宅名称。“呼啸”是当地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字眼,形容这地方在狂风暴雨的天气里大气如何骚动。的确,这里一年到头都流通着清新纯净的空气。人们只要看看房屋那头几棵矮小的枞树那过度倾斜的样子,看看一排瘦削的荆棘都朝一个方向伸展枝条,仿佛在乞求太阳施舍温暖,便可猜想到北风吹过山巅的威力。幸而建筑师有先见之明,把房子盖得结结实实:狭窄的窗子深深地嵌在墙壁内,墙角都用凸出的大石块保护着。
跨进门槛之前,我停下脚观赏布满宅子正面,特别是大门周围的那些奇形怪状的雕刻。大门上方,我在众多残破的怪兽和不知羞的小男孩中间,发现了“一五○○”这个年份和“哈雷顿·厄恩肖”这个姓名。我本想议论几句,并请求乖戾的主人讲讲这座住宅的简史,但是从他站在门口的架势看,分明是要我赶快进去,或者干脆离开,而我还没看过厅堂内室,不想惹他不耐烦。
一跨步,也没有经过什么穿堂过道,就进了这家人共用的起居室。他们别出心裁地把这里称作“堂屋”。堂屋通常包括厨房和客厅,但是在呼啸山庄,我相信厨房被挤到了另一个角落:至少我听得出里边有叽叽喳喳的说话声,炊具叮叮当当的磕碰声;而且大壁炉那里,看不见烤炙、烧煮或烘焙的痕迹,墙上也见不到有什么铜锅和锡滤器在闪闪发光。屋子的一头,在一个大橡木碗橱上,摆着一排排的白镴盘子,中间还点缀着一些银壶和银杯,一层层地直垒到屋顶,反射出璀璨的光芒和热气。房子从未吊过顶,屋顶的整个构造让人一目了然。只有一处被摆满燕麦饼、牛腿、羊肉和火腿的木架遮掩住了。壁炉上方,挂着几支难看的杂式老枪,还有两支马枪。而为装饰起见,壁炉台上一溜儿摆着三只漆得光彩斑斓的茶叶罐。地面铺着光滑的白石板;椅子都是高背式的,结构简陋,漆成绿色;有一两把笨重的黑椅子藏在暗处。在碗橱底下的圆拱里,躺着一条巨大的酱色的母猎狗,身边围着一窝唧唧哇哇的狗崽子,还有几条狗待在别的暗角里。
……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