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经营》:
天下都知道美的事物之所以称之为“美”,那是因为有丑恶的存在;都知道善的事物之所以称之为“善”,那是因为已有不善的存在。所以说有与无相依而生,难与易相辅而成,长与短相比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追随。
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胡作非为,注重身教而不依赖言教,听凭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滋养万物而不把它们据为已有,助其成长而不自恃其能,大功告成而不邀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业将得到永存。
在老子的言论中,圣人就是指那些有作为的君主,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优秀的领导。从老子的这番言论中,可以梳理出作为优秀领导者应该注意的八个事项:
(一)要辩证地看待人,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
领导看人,不可一概而论,既要看到人的优点,也要看到人的不足,既要从优秀的人身上看短处,也要从不那么优秀的人身上看长处。
如此才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领导看事,不可搞一刀切,既要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利的条件,也要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如此才有可能成为公允的领导,如此领导才能一直把事情做好。
(二)做事要有道
领导做任何事情都要讲道理,否则就会让手下人不信服。偶尔不讲道理时,事后也一定要对当事人有所交待。
领导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规律,因为掌握了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方法多的人才有资格担任领导。
领导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原则,因为坚持原则就会少犯错误,领导犯的错误多了,就会失去手下人的信任。
领导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如果领导不带头遵守规则,那么手下人就会随意破坏规矩,组织将不成其为组织。
孔子说:“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在上位的人如果能够按照规矩做事而不任意妄为,那么下面的人自然就会服从管理。
道理、规律、原则、规则,一言以概括就是道。
领导做事有道,就会得到别人的信服和拥护,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路人。
(三)责己恕人
作为领导,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而且要不知疲倦地做,绝不懈怠。
孔子就是持有这样的态度,当子路向他请教怎样治理政事时,他说:“先之劳之。”意思是自己做在百姓之前,然后再让百姓努力劳作。当子路请求再多讲一些时,他说:“无倦”,意思是自己做事情永远不要倦怠。关于不要倦怠,当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治政的时候,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即在位上不要疲倦懈怠,执行政令要忠诚。
作为领导,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除了要先做以外,还要力争把它做好。
自己做好了,手下人自然会跟着学习。
既学习这种做事的态度,也追求这种做事的结果。
人人都这样想,都这样做,组织就会成为高效的组织,领导也会成为令人信服的领导。
令人信服的领导,在领导方式上通常不会选择使用说教的方法,话说一千次,不如事做一次。
说多了不做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就是批评那些很能说,但却不肯做事的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