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银行》是了解英国金融发展和财政体系的必读作品,书中系统讲述了现代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诞生过程和发展历史,记述了自1997年脱离财政部“独立”到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历史,深入探究了英格兰银行的内部运作和决策过程,详细分析了其每一次决策制定的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它与财政部、议会等机构的分歧,论述了现代央行如何确定职权范围和决策程序。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和变化影响了现代中央银行的形态和职能,它的决策和职能直接影响了英国、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
本书内容来自作者对英格兰银行各级员工的跟踪采访、与英国政府高层的直接对话,揭示出一个强大无比同时又有诸多缺陷的中央银行如何影响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伊安·弗莱明的小说《金手指》中,英格兰银行令人敬畏的史密瑟斯上校告诉詹姆斯·邦德说,他的部门负责“监控流出英国的黄金”,如果发现有黄金“试图流出,我们会追缴回来,阻断流出渠道,逮捕相关责任人”。邦德被史密瑟斯捍卫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神圣不可侵犯的雄辩所征服(但是对史密瑟斯的秘书却没有这么敬佩,他的秘书“看起来好像曾经是大学的优等生”)。
如果史密瑟斯知道新工党内阁的下一个计划是要剥夺公认的英格兰银行最安全的资产的话,肯定会暴跳如雷。在密谋英格兰银行未来的时候,布朗、鲍尔斯和米利班德查阅了一份被称为《外汇平衡账户》(ExchangeEqualisation Account,EEA)的文件,这份文件是一份典型的不署名白厅文件,每年由财政部审计官员整理成册。实际上,EEA 追踪了英国的外汇和黄金储备——二者被统称为英国的“储备资产”,由英格兰银行负责管理。
EEA 文件指出,储备的金条和金币“都存放在英格兰银行的地基里”。这些黄金除了作为储备资产之外,对公众来说还有图腾一样的意义,有了这些黄金的存在,英国才能在晚上安稳地入睡。几个世纪以来,这些金块都存储在英格兰银行宽大地下室的台架上。这些地下室用水泥砌成,大门非常结实。这是仅次于纽约美联储地下室金库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储备库。英格兰银行的金库自1901 年以来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阿瑟·比万(ArthurBeawan)在《帝国伦敦》(Imperial London)记述他在这一年参观英格兰银行地下金库的经历:
窄小的罗斯巴瑞(Lothbury)街口内有个院子,这个院子通往金库,这里是访客禁区,即使有特殊许可,也会有一名董事或其他政府官员陪同访客一同进入。在这个院子里经常可以看到满载清一色的银锭或者长8 英寸、宽3 英寸、高1 英寸金条的卡车,每根金条价值约800 英镑。但是这些金银太重,无法用人工搬运,所以需要用卡车搬运。卡车要进入金库需要打开一把锁,打开这把锁需要好几把钥匙,钥匙由不同的人分别保管。打开锁之后,卡车需要穿过很多扇大铁门,地下室的顶部拱形弧度很大,里面光线昏暗,小隔间都刷成白色,里面存放着无数的财富,成袋的金币都在墙边,一袋一袋分得清清楚楚,通常存放着3500 万~ 4000 万镑。运到英格兰银行的每块金币都会在精巧的小自动机器上称量,有些机器自从1951 年万国博览会首次展出以来就一直在使用。
进入现代以后,金库的保密性依然如旧,但是安保措施得到升级。英格兰银行服务中心(Central Services)总监描述说金库“深藏地下,如果你走进走廊,将会碰到各种金属栅栏、摄像头和持机枪的守卫人员”。
英格兰银行没有骄傲地守着自己的黄金储备,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管理。英格兰银行向自己的商业黄金客户提供“特别划分方式”的“账户管理服务”。这意味着客户名义上持有某些金条,但是对英格兰银行本身没有持有关系(银行本身是“非划分”的)。除了对黄金的持有权之外,客户还可以通过“电子登记输入转移”(eletronic book entry transfers)在英格兰银行账户和其他银行账户之间转移自己所持有的黄金。黄金本身的位置没有变动,但是持有人可以发生变动。换句话说,英格兰银行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促成了一种基本形式的黄金交易,并且收取服务费。其他收入来自黄金出借,这些钱通常会回到黄金生产商手里,生产商想要对冲未来生产的风险。
目 录
前言 001
第一部分
央行独立:货币政策不再遵从政府的意愿 002
央行与财政部角力:卖了黄金买美元 028
行长的产生:从学者到银行家 040
第二部分
央行独立:货币政策不再遵从政府的意愿 002
央行与财政部角力:卖了黄金买美元 028
行长的产生:从学者到银行家 040
第三部分
QE:最大的购债规模和最低的利率 158
反思危机:三方体制的缺陷 195
第四部分
央行是金融危机的最大受益者 212
“积极管理”:央行用储备金赚钱 229
国王还是行长:最后的学者型银行家 236
第五部分
外部人士:跨国行长的诞生 252
繁荣的基石: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 264
致谢 269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津津有味……科纳汉精确叙述了英国央行从政府部门转变为独立货币政策机构的过程。它的每一页都在探究央行如何运作、央行政策如何产生,本书是了解这两个问题的必读书。
——英国前财政大臣 达林
本书的资料来源和分析都非常深刻,让读者得以了解这个复杂而神秘的机构。科纳汉的《英格兰银行》正当其时,而且内容丰富。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央行的权力可能比政府首脑还大,但它却不需要民众的选票和监督……关于央行的争论,本书无法盖棺定论,但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讨。
——《经济学人》
关于英格兰银行最近一段历史的一部令人愉悦、无法释卷的著作,让我们一窥针线街的幕后,并真实记述了最近的几位英国央行高管。
——路透社《热点透视》
对金融极客来说,这本杰出的著作是必读书。
——M&G投资公司利率业务主管 吉姆•里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