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运动有益人体健康,但是事实上运动常常使人痛苦,很难长期坚持。
《行意合一让运动更快乐》以“行意合一”理念为指导,详细介绍了什么是行意合一,列举了多种日常身体活动如何做到行意合一。对于大众来说,行意合一的优势是让大众可以轻易达到维持健康的中强度运动量,引导多种运动达到心流状态。可以使人快乐,甚至令人为之痴迷、疯欲罢不能地长期运动。
“行意合一”是由传统武学中提炼出来的核心理论体系,适用于各种节奏性的体力活动,以此指导跑步、打球等运动以及拖地、洗衣服等日常活动,并能产生无比愉悦的美好情绪,使人爱上各种运动,并能坚持下去,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肥胖以及其他因缺乏运动导致的各种健康问题。
《行意合一让运动更快乐》由武学泰斗吴彬亲自口述指导,由丛远新执笔,吕韶钧审读,在吴京、梁长兴、赵庆建等武术冠军的帮助下完成本书。
走路、跑步、爬楼、跳绳、单杠引体向上、骑行……让我们从这些最常见的运动中开始快乐健身,燃烧脂肪、紧致小腹、塑形臀部、修长腿型、提拔脊柱!
行意合一到底是什么
行意合一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动作与意识融为一体,动作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特征,人在意识上的感受是享受的、专注的,情绪也是连贯的,动作与意识两者高度和谐统一。通俗些说就是你在做一个或一组动作时,不用大脑再给指令,想都不用想就做出来了。
行意合一也叫作身心一元化、形神合一、精神与肉体合一等。
我们推荐行意合一理念,是因为对普通人来说,它具有两大优点。
1.提供最佳锻炼效果。从理论上讲,整体性锻炼显然比局部性锻炼更能使全身受到充分锻炼,从而让锻炼效果更佳;从科学证据上讲,整体性锻炼强度更高,可以使行走、拖地等各种活动达到中等强度以上。上一章已经提及,坚持每周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者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者两种活动量组合)有助降低患多种疾病的概率,有益于健康长寿。
2.让生活变得更幸福。当你在进行体育运动及体力活动时,感到无比的享受,生活的幸福指数无疑会有很大提高,对讨厌运动的超重者来说尤是如此。
对普通人来说,行意合一最大的优势不只在于提供更加科学的运动方式,更重要的是使运动更易坚持,让健康和幸福变得特别简单且可持续。
尽管有关幸福和健康的理念很多,但对大众来说实用的却不多,所幸的是行意合一理念做到了。
人们在运动时,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但如果在意识上很享受,是不是就比较容易坚持下来了?动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会使人在意识上的享受达到极致,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运动锻炼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这对少数意志力惊人的人来说或许没有什么价值(他们或许能坚持从事一辈子让自己痛苦的运动),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却是大有裨益的。本书作者之一丛远新说:“我的几个超重朋友,原以为自己一辈子与减肥无缘了,因为运动太痛苦,他们无法坚持下来,后来在我的指导下,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运动和节奏,逐渐爱上了运动,而且变得欲罢不能,不仅成功减肥,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行意合一的姿势(静态)
人们在日常进行走路、跑步等运动时,一般只有肩、胯、四肢参与运动,躯干部分(除肩、胯)处于相对的静态中。
在行意合一状态时,处于相对静态的躯干姿势表现出 “中正安舒”的特征。
日常,当你加快行走速度时,是不是头顶得更高,脊柱更加挺拔,腹部和臀部肌肉收缩得更加紧凑。实际上,不仅快走如此,几乎所有的节奏性运动在趋于整体性时,身体姿势都会表现出类似特征,传统武学家早发现了这个规律,将其总结为“中正安舒”这四个字。
中正安舒为人之天性,运动达人们往往能在各种运动中凭本能做好,可以忽略本节内容,运动匮乏者可以参考一下。
具体来说,中正安舒就是要提顶拔背、气沉丹田、收腹敛臀,使躯干呈对拔拉长状态,将S形脊柱伸展得更直。如此,身体处在更高的平衡状态,支撑更加稳定,蹬地更加有力,更显高挑挺拔,行走、跑步等会形成比平常更高的“运动身高”即出于此故。
保持在中正状态时,精神更加振奋,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能在快速的变化中使身体保持在稳定状态,使人沉着冷静。否则,稍有打滑或者磕碰身体就会变得东?西歪,甚至导致摔跤,使人心慌意乱。因此,保持在中正状态会有一种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感。聪明的武学家们又拓展成“中正安舒”,从感知的角度进一步准确定位形容其含义。
第一章/行意合一,健康、幸福的试金石
今天,你心流了吗
行意合一,让运动变成至美的享受
合理的运动促进健康长寿
运动的必要性
怎样运动才能健康长寿
如何才能达到合理的运动量
第二章/行意合一到底是什么
行意合一的姿势(静态)
行意合一的动作(动态)
整体性
连贯性
行意合一的意识
享受
专注
连贯
动作与意识要融为一体
行意合一还是超越征服
如何达到行意合一
不同的途径,相同的结果
循序渐进至熟能生巧
注意事项
行意合一——人类核心课程史上的里程碑
核心课程简述
行意合一理论的形成
行意合一的里程碑意义
第三章/行意合一之实践应用
走路
行意合一的动作
意识
动作与意识融为一体
行意合一的体验
至行意合一的过程
行意不合的典型表现/77
日常慢走VS 行意合一状态下的行走
行意合一的作用
跑步
爬楼
跳绳
单杠引体向上
俯卧撑
骑行
家务劳动之洗衣服
家务劳动之拖地
行意合一实践应用小结
案例分享
第四章/最高效、最持久的减肥妙策
行意合一状态下的运动,太适合减肥.塑身了
最利燃烧脂肪
塑身最佳
最易坚持
严重超重者如何减肥——快乐第一
如何选择高效的减肥运动项目
第五章/行意合一:拉伸圣经
行意合一让运动本身变成最佳的拉伸运动
最重要的拉伸是运动过程本身
快走
跑步
俯卧撑
单杠引体向上
爬楼
走跑下楼
行意合一状态下的拉伸优势
第六章/脑力活动启示
杰出才华
整体性、连贯性思维为杰出才华人士的共性
如何才能具备大师们的整体连贯性
思维
创新
创新者的年龄特征
创新者的行为特征
附录1:行意合一的严格定义
动作
整体性
连贯性
意识
享受
专注
连贯
动作与意识融为一体
行意合一理论需要改进的地方
附录2:武术冠军访谈录
吴京
吴彬老师教学特征优势
关于心流
武术与人生
梁长兴
吴彬老师教学特征优势
习武的快乐及形意拳的真谛
关于武术套路与拳击、大枪
大道归一
武术与普通竞技体育的差别
赵庆建
吴彬老师教学特征优势
武学相通性
快乐及精髓
练武的好处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