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及其当代发展
0.00     定价 ¥ 49.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232082
  • 作      者:
    杨建春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建春,1969年生,中共党员。1989年8月参加工作,2015年6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理论。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及其当代发展》主要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著来研究他们的文化权益思想,比较系统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主要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权益的内在价值思想、实现条件思想、实现困境思想、实现途径思想,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的现实意义、当代发展等问题。旨在构建一个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的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障和实现人民文化权益,增强人民精神文化力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及其当代发展》:
  一、经济发展与文化权益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精神文化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产力决定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在物质需求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人们才能向精神文化、个人全面发展等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同时,精神文化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力,促进或阻碍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物质方面,虽然物质生产力迅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快速上升,但它会造成人们思想文化上某种程度的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人的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解放成为必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曾经在一段历史时期,相对于经济建设我们对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逐步推进,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总体上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还不完全适应。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充实富有,促进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协调平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方法,现阶段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精神生产,充实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提高物质生产的同时,发挥文化对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生产,促进人的精神文化发展和价值实现,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劳动能力和文化素质,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一)认识文化权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物质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强调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物质活动对文化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物质生活之上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生产,人的想象、思维和精神交往以及各种形式的精神生产都是人类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发展物质生产力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充裕的物质条件和自由时间。人们的精神生活以物质生活和经济发展为现实基础,同时又超越物质生活,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既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生产为人的精神发展、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看到了这种生产方式对人的精神发展、全面发展所造成的限制和制约。
  资本主义物质生产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物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的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以大工业为代表的生产发展创造出可以使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使更多的人在从事物质生产劳动之外还能够从事科学艺术、社会交往等精神文化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在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提高、物质财富增长的情况下,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待遇提高,工人用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就会相应增加,就能参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享受。否则,当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萧条时,工人的工资和待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失业工人的情况就更加恶化,在这样的情形下便会出现工人的精神文化消费被压缩、消减,工人的精神生活被忽视的现象。马克思还论及了与物质生产相联系的文化生产,他认为作为精神生产依托于物质生产过程的文化生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有被资本纳入价值增殖过程、发展为文化工业的趋势,这提高了生产能力,但又会造成异化人的结果。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实现文化解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概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文本语境中的“文化”“权利”“文化权益”
二、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的理论基础
四、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的主要特点
五、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类自由和发展的灵魂——文化权益的内在价值
一、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具有能动作用
二、文化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精神解放是政治解放的思想武器
四、文化权益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章 探寻文化解放之源——文化权益的实现条件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性因素
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是重要推动力量
三、消除旧的不合理社会分工是必要条件
四、推翻旧的经济基础是根本所在
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长发展是阶级力量的基础

第四章 揭示精神力量绽放之囿——文化权益的实现困境
一、精神文化从根本上受社会物质条件制约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束缚着人的精神文化
三、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剥夺工人的文化权益
四、资产阶级对思想文化的政治控制
五、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上的欺骗和蒙蔽

第五章 走向文化解放之路——文化权益的实现途径
一、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是根本方向
二、从被少数人垄断的文化到由多数人共享的文化是重要途径
三、从个体或群体抗争到由法律规制是重要保障
四、从受传统思想统制到由科学理论指导是思想保证
五、从自在自发状态到自觉自为状态是内在动力
六、从文化受束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解放是必由之路

第六章 全面增强精神文化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的当代发展
一、经济发展与文化权益
二、基本经济制度与文化权益
三、市场经济体制与文化权益
四、民主政治与文化权益
五、执政理念与文化权益
六、科技进步与文化权益
七、教育发展与文化权益
八、人的本质发展与文化权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