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旧时文事
0.00     定价 ¥ 50.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6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9632107
  • 作      者:
    龚明德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龚明德,一九五三年七月生。自十六岁起先后在小学、中学与大学任教职,其间有二十五年投身于四川出版事业。回归教职后,服务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授,为本科生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课,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和版本研究的必修课。一直是业余写作和研究,研究方面专注于探索“五四”后三十多年内的中国文坛人事之真相,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福尔摩斯”。主要著作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修改笺评》《新文学散札《文事谈旧》《书生清趣》《昨日书香》《旧日笺 民国文人书信考》等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旧时文事》是作者继中华书局《旧日笺  民国文人书信考》、中国电影出版社《文事谈旧》、上海辞书出版社《旧日文事》等之后的又一部“旧”字号中国现代文学研读考据文集。作者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只言说几十上百年前的文坛老旧事情,他不谈当今文坛的是非,专注史实的述说和探讨。言说“旧时文事”,是作者大学毕业后四十多年部分专业文字内容上的共同特点。本书稿所集文字大多是一事一考、千把两千字就说得清楚的一个史实细节的具体学术话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十多年前,当时的《中华读书报》编者赵武平古道热肠为我编印过一本小册子《文事谈旧》,列入他主持的“编译丛书”中。四年前,南京“开卷文丛”主事者董宁文将我的一组言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实的文章列入他的这套丛书的第四辑,书名叫《旧日文事》。这个“旧日文事”的书名,是从中华书局早其一年印出的正书名《旧日笺》套用而来的。据出版拙著《旧日笺民国文人书信考》的中华书局该书的责任编辑讲,他们是从董桥《旧日红》的书名想到“旧日笺”的。这一回轮到我再来编集手头这一两年写出的文稿成书,为了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仍是原先几本书中那类文字,就定书名为《旧时文事》。“旧时文事”,即几十年前老旧文坛上的事情,不是当今文坛的是非,是史实的述说和探讨。

言说“旧时文事”,是我大学毕业后四十多年部分专业文字内容上的共同特点。本书所集大多一事一考、千把两千字就说得清楚的一个史实细节的具体学术话题。我认为,我这类文章,不仅读者需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更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两篇谈及郭沫若“孤山去看梅花”的文章,也是细读名篇时多年积累了材料,才在《郭沫若学刊》主编王锦厚的命令下完稿交出发表的,发表时用了拙荆的大名,傅天琳题词因为这一期有我说我与巴金的交往一文必须用本名;《郭沫若学刊》有规定,同一期的刊物中不能用一个名字分别发表两篇文章。

这本由我自己编定的文集,仍像以前此类我的自编文集一样,以所叙说文事的史实发生的时间先后来排列。我早已决定了我自己后半辈子在专业研究上永远只打遭遇战,即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坚持不走宏大叙事和高头讲章的所谓学院派路子。我也没有野心来建立我研究“风格”的所谓什么学术体系,我为我效力的学科已有的劳绩奉献,任凭人家怎么说,我都不还嘴,也就是完全不去计较别人对于我的研究文字的看法。写《柠檬黄了》名诗的诗人傅天琳大姐,三十多年前于北碚开会期间在我的笔记本上题词时写过一句话:“创作自己是自己的事,编辑自己是别人的事。”我真是从那时起一直无条件地奉行了这么多年,无疑还将持续地奉行下去。所以,读者听不见我反驳别人对我的议论的声音。除了与生俱来的境界,说句实话,对于别人论及我的说是道非,我真是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以及兴趣去关注,“百度”上的几万条评说,我从没有“屏读”过哪怕一篇。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我就开始弄中国现当代文学实证研究,四十多年过去,对该学科产生了割不断的学术情感,说是专业激情也可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我关注的时段主要是从五四前后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五十多年的“旧时文事”有待探索且称得上经典话题的太多了。我仍会笔不停挥地再写二三十年,也还会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新发现出来的话题等着我去研究、去考证,而后再为文表述。

看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实证研究这一领域,我是不会闲得没有活干的。

谨此为跋,并感谢读者破费钱财买回这书能抽空读一些篇章,甚或把这本小书从头读到尾。

 

龚明德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五日夜成都


展开
目录

目录

001徐志摩诗后的“巧日”

006梁实秋等人酷评郑译泰戈尔诗选  

011郑振铎回应梁实秋

015《风筝》是鲁迅对许广平的爱之承诺  

020郭沫若“孤山去看梅花”考实 

024郭沫若《孤山的梅花》两次虚构  

028老版《野草》的误植四例 

032朱自清《那里走》的副题 

035“审慎”的《睿湖》创刊号

039“刚果伦”即太阳社钱杏邨

043“新文艺刊物”有《巴东的山》? 

047评说《死水》的异声  

051确保林徽因遇见冰心  

055编书的“黄人影”不是阿英   

059张恨水谈其作品一封旧信及相关文章  

063丁玲等参与的“上海著作者抗日会”一次活动 

066八百字的朱自清《春》

069杨杏佛“热心救丁”  

072被定为散文的朱自清一信 

076《我与文学》的组编  

080茅盾复“蒙征长篇小说”的信 

084《我与文学》收“五十九位作家”文章?  

088徐懋庸误斥光华书局  

092鲁迅指责“汉出”《人间世》  

095“汉出”《人间世》与冰心 

099巴金在《自由谈》上骂曾今可 

104朱湘译著《番石榴集》

108罗念生自悔前举  

112“汉出”《人间世》的更名 

117《速写红萝卜》直指钱杏邨

120郭沫若和茅盾在广州出席“文艺座谈会” 

124茅盾“廿三夜”一信的写作年月  

128老舍《保卫大武汉大鼓词》手迹  

133何其芳不满郭诗郭译  

136《笔谈》中的茅盾化名

139新群版茅盾《生活之一页》   

143一九四三年五月上半月老舍在干啥?  

148闻一多称病不来的一次座谈会 

152叶圣陶与新世纪学会  

155孙犁《荷花淀》中水生的年龄 

159李岳南的中国新诗简史

164七十年前杨骚一信

169八个“门外汉”是谁?

172郭沫若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五日活动考  

175丙戌春节老舍曹禺应邀赴美   

178社大一次“聚餐会”  

182《艾芜全集》逸诗一首

ⅢⅣ186《文艺春秋》一附刊  

190茅盾生平至少又增一天纪事   

192《中国作家》的创办和停刊

196艾芜致林辰夫妇一信  

200叶圣陶出席《中学生》二十五周年生日座谈   

204洪钟长文揭示出四个笔名 

208“鲁郭茅,巴老曹”的出处

212“一九五五年”应为“一九五六年”  

215一九五七年四月叶圣陶在杭州 

217艾芜一九五七年哪天“看望”巴金夫妇? 

220茅盾一九五七年夏一天纪事   

223可叹的笔名揭示  

226巴金简短发言的一次座谈会时间  

229萧乾的“猫案”  

233三姑娘“点着脚尖”  

235鲁迅日记“参角”之“参”非“误植”

238《艾芜传》同一事件之抵触

 

240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