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旅行》:
与城隍庙的道教文化不同,隔着几条街的沉香阁则是上海著名的佛教道场。初创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沉香阁又称慈云禅寺,在明清史上不仅是百姓祈求风调雨顺、消灾纳福的地方,也是上海官员为皇帝、太后登基、生日祝福朝拜的地方,因此香火兴旺。走进沉香阁,但见飞檐斗拱,气宇轩昂又庄重典雅。第一进是牌楼,有四柱三门重檐翘角,上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匾额“沉香阁”悬挂在檐下正中。第二进是天王殿,面南而塑的是弥勒菩萨,其背后是韦驮菩萨。第三进是大雄宝殿,整个大雄宝殿顶上有348尊贴金小佛像围绕卢舍那佛。过大雄宝殿,从庭院向上看,正中四根立柱架起一重飞檐,檐上一个悬空亭阁,东南西三面全部落地长窗,这就是沉香阁的“阁”。赵朴初会长为之题额为“南海飞渡沉香大士宝阁”。循着两侧的楼梯而上,立即可闻到芳香馥郁,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阁。登楼叩拜,只见观音像呈坐势,屈右足,右手垂于膝上,左手支撑,头微侧,作凝思之状,姿态优美,神态自然逼真。观音像由整块沉香木雕就,精工细作,线条流畅,造型别致,文物和艺术价值都极高。
拜完了城隍老爷和观音菩萨已近中午时分,我们的肚子也有点咕咕叫了,于是我们开始在城隍庙这个美食的天堂寻觅安抚味蕾的食粮。在美食广场上,不下百种的小吃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上海街头传统的葱油饼、油墩子金黄灿灿、散发着葱油的香味,江南一带传统的油炸臭豆腐块、鲜肉笋丁烧卖、生煎、汤团冒着呼呼热气,台式的烤香肠油光发亮、发出滋滋的诱人声响,北方夜市常见的韭菜脆饼、果子煎饼圆挺飘香,网红的烧烤鱿鱼串排列得错落有致,榴莲印度飞饼和土耳其巴滋喇嘛大饼散发着特有的味道,还有黄金麻薯、鲜肉月饼、豆沙青团、桂花条头糕等等,不一而足。此外,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汉堡王等洋快餐也都在此立下山头,安营扎寨,招揽食客。
想吃正餐的我们还是决定去城隍庙最负盛名的酒家——绿波廊看一看。一进门,墙上几十位外国元首级贵宾在绿波廊用餐的照片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女王伊丽沙白、日本首相竹下登、冰岛总理、西哈努克亲王、澳大利亚总理等四十余批外国元首。我们不禁暗生惊叹,想来这里的菜式一定价格不菲。然而,打开菜单却发现也不尽然。这里既有亲民的本帮菜,四喜烤麸、酱黄瓜、油爆虾、清炒虾仁、红烧回鱼、油焖笋等,价格均在一百以内;同时,也有创意与价格均让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的融合菜,生煽香茅草东星斑、蟹粉煨鱼翅、炒虾蟹佐意大利珍珠醋、豚肉蒸红膏蟹,真是丰俭由人,多寡随意。
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去城隍庙最著名的小吃——南翔小笼店一饱口福。九曲桥畔的南翔馒头店创建于1900年,是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民间流传着“没吃过城隍庙的南翔小笼,就等于没到过上海”的说法。果然,从绿波廊出来没走几步就看到南翔馒头店长长的队伍逶迤到九曲桥桥头。隔着窗玻璃,师傅们将拌好的肉馅麻利地放入擀好的圆形面皮里,在指尖上一滚,打上褶子,一个个形似宝塔的小笼包就诞生了,无愧于“指尖捏就的艺术”的称号。等到蒸笼上桌,草垫上的小笼包一个个呈半透明状,玲珑剔透、色泽如玉。蘸上醋,先小咬一口,咬出个小洞,接着吸吮,把汤汁美美地吸咂出来了,再嚼包子的皮和馅儿。果然,鲜甜可口,满口生津,美昧无比。我们咂吧咂吧,一连吃了好几笼,只觉齿颊留香,仍意犹未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