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北碚山水间》:
巴山听夜雨
巴山被一首唐诗定格在黑夜里,伴随着淅淅沥沥的秋雨一直流传至今……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真正打动我是在大学的课堂上,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过这首诗后,指着窗外的缙云山说:“巴山就是我们眼前的缙云山。”同学们不由向远方眺望,缙云山就在眼前,在阳光下一身锦绣,色赤如火。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缙岭云霞”吧,狮子峰在旭日下光环闪耀,红霞缕缕。我几乎都能看到狮子峰上那棵松树了。“缙”,赤色也,缙云山由此得名。老师的指证深深地触动了我,这就像指着现实的一切述说着曾经发生的古典故事,这让现实充满了神秘色彩。下了课,我登上教学楼的顶层再次向缙云山眺望,她被一层薄雾笼罩,似岚非岚,似烟非烟,缥缈曼妙,气象万千。
曾经在那山中的竹楼里,有一位唐代诗人,孤枕难眠,细听秋雨,怀念着远方的娇妻。如此柔情似水、缠绵悱恻的故事是很容易打动一个中文系的学生的,我当时心中便生出一个念头来,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去缙云山住一夜,听巴山夜雨。当然不能是孤身一人了,我要带一位身着白色衣裙的女生,否则,如何共剪西窗烛花呢?可是,那位白衣女生又在哪里?我回头向校园张望,正是课间时间,校园里人头攒动,却不见那白衣女生的踪影。现实中并没有“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场景。好在,我还有的是时间,我可以在校园中慢慢寻觅。
那位白衣女生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两年之后了。当她邀请我一起看电影时,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都是同学嘛!当她真的身着白裙子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惊呆了,原来是她……她就藏在我的身边,我却没发现。看来女生平常并不穿白裙子,只有约会的时候才现洁白。
于是,我就邀请她一起上缙云山听巴山夜雨。那是一个周末的中午,我们一起登上了狮子峰,在山顶上一起虚度时光,等待着夕阳西下。我们没有原路返回学校,而是从北温泉方向慢慢下山,我们知道在北温泉里有一个招待所,准备晚上住在那里。
在招待所的服务台,我掏出了五元钱准备办理人住手续,招待所的服务员大妈说,五元不够,要十元。我望望墙上的价目表,说一间房不是五元吗?服务员望望我们,说你们要住一个房间,有结婚证吗?我的脸一下就涨红了。服务员举着我们的学生证又说,现在的大学生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光天化日下开房间,就不怕我打电话报告你们学校?我的白衣少女连忙又掏出了五元钱递上去,说我们没想同居,只是想一起听巴山夜雨。
服务员给我们开了两间房,一间是203,一间是302。这两间房有讲究,一间在走廊这头,一间在走廊那头。我们同住一楼却感觉相当遥远,就像隔着一条银河,只能遥望不能相见,而中间是服务台,服务员十分警惕地坐在那里,监视着两边的房门。我在门缝里咬牙切齿地咒骂:“法海,法海,真是一个多管闲事儿的女法海。”我长叹一声仰面躺在床上,亏大了,花十块钱在这儿住一夜,不能共听巴山夜雨,更别说共剪西窗烛花了,要知道十块钱是我们当时大半个月的菜金,我们不舍得吃,不舍得花,节省了几个月,就这样一闭眼,一睁眼没了……
在一种气愤和沮丧中我睡着了,毕竟爬山太累了。
不知过了多久,感觉门被打开了一条逢,一道白光飞进了我的梦里。我的白衣少女来了,她并没有打扰我,而是飞快地反身关门,迅速拉上了窗帘,并且点燃了我们早已准备好的蜡烛。然后,她心满意足地和衣靠在我的身边。我在半睡半醒中抓住了她的手,说你来了。她欣喜地说,服务员终于熬不住了,嘿嘿,睡着了,我溜了过来,现在我们可以静静地等待巴山夜雨了。
可是,我们没能等来深夜的雨,却等来了愤怒的敲门声。我起身打开门,服务员冲了进来,喊,你们两个太不像话了,你们以为这是洞房花烛夜啊,还点上了蜡烛,不要脸。我告诉服务员,我们什么也没干,就是想听巴山夜雨。服务员被激怒了,说你骗谁啊,来这儿住一夜就是为了听雨?她打开门指着一轮明月下的夜空,你看看哪来的雨,哪来的雨?最后,她把我们叫到服务台,愤怒地把十块钱拍在我们面前,喊着退房、退房,这里不欢迎你们。
唉——缙云山虽然热情似火,可以将嘉陵江之水加热成温泉,让嘉陵江千百年来缠绵入骨,相思永驻,而我们却无法打动这位极为负责任的大妈。最后,我们被赶出了招待所,在半夜三更走回了学校。巴山夜雨没有听到,还被服务员羞辱了一番,真的是心有不甘啊……
几十年过去了,听巴山夜雨,共剪西窗烛,成了我的心结。当《重庆晚报》电话通知我,北碚有个笔会邀请你参加,计划夜宿缙云山时,我的心就动了一下。啊,夜宿缙云山,听巴山夜雨,了却我多年的心愿。只是,那白衣少女早已不翼而飞了,她成了划过我青春期的一抹亮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