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赵树理文学奖得主携手打造的一场文化盛宴
※10位一线实力作家 10部经典暖心散文集
※著名作家王尧、张锐锋、关仁山、老藤、郭文斌、李晓君等联袂推荐
※ 一幅摇曳多姿、美不胜收的艺术长卷
※文章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可读性。读散文,在诗情画意中寻找精神家园的芳草地。
※多篇文章入选中高考试卷,适合初高中生阅读。
※小开本,便于携带阅读;装帧精美,适于收藏。
辛茜的散文笔触,将阳刚的苍凉沉郁,与女性质地的细腻婉曲交错编织,在卧冰茹素获得的“在场”体验中,不着痕迹地保持着观察者的观照距离,在阳性的雄浑与阴性的幽微之间,在共情的投入与省察的克制之间,以她独特的文字之舞,营造出了巨大的文本张力,隐藏于表象世界背后的荒野,因她的叙述而重获发现,而在辛茜的荒野,个体生命也因与深邃丰盈的天地重遇交融,复归完整。
——《散文》执行主编 张森
本书精选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各种文学刊物上的散文美篇,以“大美青海”为主轴,对青海的风物地理、自然景致、民俗传说、奇闻趣事一一铺陈开来,篇篇美文,精雕细琢,珠玉满盘,无不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温情和对自然的礼赞。作者文字技巧娴熟、美学修养深厚,善于以灵动细腻的笔触,营构出一个个温馨煦暖、诗意美好的艺术世界。在作者笔下,广袤青海大地上的一山一湖、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充满了神秘迷人的气息和蓬勃健壮的生命之美。
天空清澈如洗,没有一丝云彩。天堂与冰湖之间仿佛一线之隔,腾飞中离得那么近,又那么远。我的脸裹在围巾帽子里,发出一声声尖厉的叫声,史正基的背影则纹丝不动, 头都不转一下。两个多小时后,海心山终于由远及近,进入视野。我无法忍受颠簸之痛,连滚带爬下了摩托,向着传说中被众神一直护佑着的神秘岛屿飞奔而去。
冰山被佛光照耀,天色纯洁无瑕,怦怦直跳的心脏如琴弦在拨动。
海心山只是茫茫天地中,一个单薄孤寂的小岛。夏天被浪花拍击,冬天由冰雪环绕。可是这狭小 世界,与世隔绝的一方净土,却是一个用心而不是用脚步丈量的地方。
早在汉时,便有僧人于冰合时,出海取一年之粮入居海心山,在岛上修行。后藏传佛教名僧,夏嘎巴活佛尊五世达赖喇嘛也到过海心山苦修。从此,沙陀寺僧众纷纷仿效夏嘎巴活佛于海心山修炼道行,甚至长达几个月闭关。此后,僧人有约,在海心山修行一天,相当于尘世修行七天。
10 世纪前,诸多药水泉、矿泉、温泉注入湖水。草原上的潺潺溪流,让绿色的草地肥沃,湖水丰盈,让高山峡谷中森林茂密,花草悠然,鸟兽自得。英国人托马斯有言:“碧玉般的湖区,柳叶碧绿似美玉,翠绿鸟儿纵横舞,黄鸭似玉游湖面。”如今,虽再无柳树成荫的日子,但环湖周围山峦叠嶂,盛夏草木葳蕤,珍禽飞驰过往,冬季尚有裸鲤慢慢游荡在冰层下,涵养着西部大地,也算幸事。只是,据气象专家预测,青海湖终究逃脱不了干枯的命运、消亡的命运。这悲观的说法,令我难以接受,悲痛难忍,但仔细想想却也不为过,身边不就有这样的例子吗?而且最痛心疾首的是,人们还在不断地变着法子加快她消亡的速度。比如与青海湖仅一山之隔的青土湖。
——摘自《海心山》
第一辑 像河流那样
仰望昆仑 / 003
重返荒野 / 011
牧 归 / 017
湖 岸 / 022
我的青海湖 / 028
三月的巴塘 / 047
雪域藏獒 / 052
祁连如梦 / 059
草 湖 / 064
初秋的夏拉草原 / 069
塔拉,塔拉 / 074
马莲滩 / 079
七月的洮河 / 083
河流远行 / 087
跟着黄河走 / 093
第二辑 青鸟飞过
春 雪 / 101
雪落蓝花 / 107
百花谷 / 115
端 午 / 119
天池孟达 / 122
留给鸟儿吃 / 133
藏雪茶 / 137
都兰,你的温暖在哪里 / 143
水母雪兔子 / 148
候 鸟 / 153
天 鹅 / 158
流 火 / 165
裸 鲤 / 170
......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