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0.00     定价 ¥ 3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68204613
  • 作      者:
    (俄罗斯) 伊凡·蒲宁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被列夫·托尔斯泰拒绝之后,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发给俄罗斯作家
俄国文学中最后一位具有特色的文体作家
无与伦比的乡村生活场景,流亡生涯的追忆似水年华
凄清美丽的爱情描写,贵族理想的无尽挽歌
展开
作者简介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
1870年出生在俄罗斯中部沃罗涅什镇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童年在宁静的乡村度过。1881年在叶列茨县贵族男中读书,但中途辍学。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蒲宁很早就开始在外工作。
他曾受教于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89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1901年发表诗集《落叶》,获普希金奖。1920年十月革命后流亡法国。蒲宁的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三个卢布》《中暑》《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乌鸦》《新路》《巴黎》,中篇小说《乡村》和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等。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伊凡·蒲宁的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7年至1933年,历时七年之久。这部小说以主人公阿尔谢尼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着重表达“我”对大自然、故乡、亲情、爱情和周围世界的感受,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和心路历程。
展开
精彩书评
蒲宁先生,你彻底发掘了已经消失的俄罗斯之魂,并继承了伟大的俄国文学的光荣传统——瑞典卡罗琳学院教授 诺尔登逊 蒲宁的作品完整地体现了俄国文学的本色——阴郁而残酷。
——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 霍尔斯陶穆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他的散文和诗歌中得到继承。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展开
精彩书摘
童年的孤独生活与我渐行渐远。我还记得,有个秋夜,我睡在
父亲的书房里,在蒙蒙眬眬间莫名地清醒过来,睁开眼睛,映入眼
12
帘的是洒满整个房间的神奇的月光,在地上穿梭,透过没有任何阻
隔的窗口,如玉盘似的秋月悬挂在高高的天际,它低头俯视着,淡
淡的月光笼罩着整个空荡荡的庄园。它的身影投射在庄园上空显得
宁静而悠远,月光迷离闪烁而又无靠无依,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
的气息。追随月光的脚步,便仿佛进入一种朦胧而又美好的梦境,
即使知道它是一个臆想出来的梦境,我的心也会不由自主地随之悸
动,为之悲伤,也会让我情愿沉醉其中,不愿轻易醒来。此时的我,
了解到了这个世界不是我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地生命里还夹杂着
很多人,父母、保姆、哥哥们和妹妹们……而他们也逐渐地成为我
生活的重心,并且一一在我的生命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想到
他们之后我试图清醒,尝试用大声哭泣和呼喊的声音把父亲唤醒,
引他过来。
渐渐地我发现,原来世界并非只有夏天,四季更替才是自然规律。
这时候,春天、秋天和冬天才相继被我发现,在余下的三个季节里,
我们只能偶尔外出。在我的记忆里,最鲜明的记忆只剩下金灿灿的
阳光倾泻下来,注进空旷的庄园,使单调而平静的庄园处处生机盎然,
变得色彩斑斓。而其他季节,在我脑海里除了那个令人沉迷的秋夜
外,还留下了几个令我着实费解的影像。画面切换到一个冬季的傍
晚,窗外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寒风“呼呼”地咆哮着,就像在呼唤
人出去欣赏它曼妙的舞姿和身影。它的呼喊声,让人既感到恐惧又
感到新奇。之所以恐惧,是因为那个“对付四十个殉教徒”的传说 ;
之所以新奇,是因为活在温暖环境保护下的我,看到窗外狂风用它
那粗大的手指,蛮横地乱抓穿行过的任何障碍物,像针一般地刺痛
着它们,感觉这就是一个天与地的落差,惬意得连我的灵魂也开始
13
在身体里刺痛地作祟。还有一次,发生了一件特别稀奇的事情。在
一个冬天的清晨,我们一大早醒来,发现家里被一抹忽明忽暗的奇
异光线整个掩盖,感觉像是被一个特别巨大的东西遮住了,被压迫
感十足。经过探寻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房子被下了一晚的大雪掩埋
住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通过我们同心协力,用了一整天的时间,
从掩盖的房子下挖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道。在我的印象中,除了
明媚的夏天,其余的日子都是铺天盖地的昏暗。也是在一个四月天里,
我记得那天的日子也是极度的昏暗,利爪般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在
带来远方的寒流的同时,也给父亲的庄园破天荒地带来了一位身着
正装礼服的访客。一眼望去,这个人天生一双罗圈腿,在向我们行
标准的绅士礼——他微微低下头,一只手扶着礼帽,一只手放在胸
前按着礼服,一言不发地站在寒风中。风一吹过,都可以感觉到有
把刀子在不断地刮着他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刺骨般的疼痛。我开始
就说了,童年时最先和我同享快乐的就是奥丽娅,其次就是在维谢
尔基的几个农家的小孩。维谢尔基那个落后的小村子只有几户小农,
离我父亲的庄园还有一俄里远,坐落在普罗瓦尔深处。那几个小孩
生活中的有趣见闻都是我带给他们的,那时候我是这些孩子中的老
大,也可以称得上是他们中的灵魂人物。
童年的欢乐,现在想想真的是太可怜。那是属于一种单纯的欢乐,
好比得到一盒简单的黑鞋油和挂着哨子的皮鞭就可以让我乐上很长
一段时间。(其实,人间所有的欢乐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以为是快乐的,跟着一起欢乐 ;有的以为是可怜,就产生种种
怜悯的情绪)我到底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成长于一个什么
样的环境呢?经历过什么事物的洗礼呢?这是我不得而知的。我出
14
生和成长的地方,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茫茫森林,只有在山谷深
处几处突出的灌木丛和偶尔几处树木稍微多点儿的小树林,称得上
是零零散散的小森林,因此便有了一两个叫得出口的名字 :扎卡兹
和杜布罗夫卡。除了这些,全是茫茫一片田野,彤云下一望无际的
原野在眼前铺开,甚是壮观。我父亲的庄园不在南方,此地不是土
地肥沃、物产丰富、环境整洁、交通发达、人丁兴旺的地区,没有
漫山遍野片片深绿的草丛,和成群牛羊与各种野生动植物点缀其间,
只有高低相间的田野在眼前延伸。四处可见的是凹凸不平的山沟和
斜坡,碎石和沙砾,由于牧场耕地的特殊性,稀稀落落的草丛和落
后的村庄散布其中。身着藤蔓和稻草的原始村民在这里过着极不讲
究的简朴生活。他们从来没有出过村子见识外面的世界,对外面的
生活没法想象,不会生起任何好奇和窥探的心理,对自己未来的生
活也没有任何的憧憬。他们是被上帝遗忘在世界一角的可怜村民,
在这些极其荒凉的村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活着。这里是我生
命的源头,我生于斯长于斯,我从这里开始认知这个世界。这个村
庄虽然幽静偏远、贫穷落后,可它在我心目中是无可比拟的美丽。
这里,留给我的背影始终是遥遥无期的炎炎夏日,烈日似火炙烤着
大地,风像热浪般迎面扑来,时而燥热,时而凉爽。在遥远的蓝天之上,
远眺白云如高挂的薄纱,随风起舞,它们像是在天际相互嬉闹和追逐,
引人入胜,惹人遐思 ;又像是在为烈日呐喊助威。空气中充满了炙
热甜醉的稻谷、青草,白的、紫的、红的野花的芬芳气息,在空中
随风飘散。在田野中,我父亲那些被稻草秸秆覆盖的粮仓已是十分
陈旧,覆盖其上的秸秆经过日晒雨淋已经褪成了灰色,远远看去硬
如石块,用圆木堆砌而成的墙壁经过太阳的炙烤也变成了深灰色,
15
它们一一被金色、炙热的阳光烘烤得如同一片烈火。阳光下,斜坡
上一望无际的麦浪海洋像魔术师一样随风戏耍起舞的奇观。不知道
你看过没有,有时它像一匹黑黝黝仰天长啸的骏马在四处奔驰着,
有时像一只威风凛凛、有着百兽之王之称的老虎张牙舞爪地向前奔
跑着……在你面前展示着变幻无穷的景象,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不一会儿,朵朵白云翩翩来袭,太阳透过层层白云泛着暗淡的银光,
投影在麦浪之间像油画一样,轮廓深浅分明,由中心向四周渲染开
来……
随后,在我父亲绿草葱葱的庭院里面我们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洗
衣石槽。石槽下面的空间很大,大到我们几个人在下面可以随意地
捉迷藏。我们经常在下面脱掉鞋子,任由小小的、白花花的脚丫子
在那片宽阔绵延的草地上飞奔、追逐。(而这些浓郁的墨绿色终究是
掩藏不住什么秘密的,只会把小脚丫子映衬得更加白嫩)太阳把草
面烤得滚烫滚烫,而杂草如一位位士兵遮挡住炎炎烈日,构成草丛
中一块避暑乘凉的好地方。带着好奇和兴奋踏足其中,就足以令人
感到神清气爽,一股阴凉、清香沁人心脾,整个人顿感清爽惬意,
思绪万千。在石槽下面,长满了天仙子,我和奥丽娅因为好吃,吃
了过量的天仙子,导致中毒,一直昏迷不醒。最后,大人们实在没
有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用现挤的牛奶生生猛灌我俩,才把我
们给救活过来。醒来的时候,在我脑里只剩下古怪的嗡嗡声。那时
我的身体和灵魂产生了臆想,感觉可以随意操控它们,随心所欲地
翱翔,飞往任何我向往的地方……在粮仓下方的位置,有许多如篮
球般大小、颜色和黑金丝绒可以媲美的大蜂巢被我们发现。我们是
听到粮仓下面时不时会发出嗡嗡的声音,猜测出粮仓底下有个蜂巢,
16
最后是它们遭受到侵略时发出的那种急躁无比、可怕非常的嗡嗡声
使我们寻到它们的巢穴。我们几个小孩总是到处寻觅,寻找着属于
我们的乐趣。之后,我们还在菜园里、用干燥秸秆堆砌的棚边上,
在打谷场上,在长满野草和堆满庄稼的仆人房周围,挖出来许多可
以吃的各种草根、草茎,有时还可以吃到各类果子,它们的味道鲜
甜可口。
6
在仆人房和牲口棚的墙角周围,长满了肥实粗壮的牛蒡、高高
的荨麻(其中有“野芝麻”和螫荨麻)、一些带有华丽深红色如刺花
冠的巨型葱、还有一些淡绿色被命名为“鸦葱”的野葱……它们都
各具其特色,色彩鲜亮的有,气味芳香的也有,令人回味无穷。在
我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个牧童似的人物,他的精彩传奇和有趣,也给
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趣味。他身上的麻布衬衣和短裤没有一处
是完整的,全部是补丁叠着补丁。他的身体除了被麻布衬衣和短裤
遮起来的地方,可以直接接触到阳光的地方没有一块好肌肤,包括
双手、双脚、脸上的肌肤,全部被晒得黑黝黝的,有部分地方还被
晒得缺水、开裂然后逐渐脱皮。时常可以看到他嚼着发酸发臭的黑
面包,他还会不停地吃着那些肥实粗壮的牛蒡和那些剥落在地上的
褐色烂树皮,或是嚼着那些会使嘴角溃疡的羊草,导致嘴角不是这
里流出脓水,就是那里皮开肉绽。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贼头贼脑
地转动着镶嵌在脸上的那对黑溜溜的大眼睛,像算盘珠儿似的滴溜
溜四处乱窜,里面还会闪烁着慧黠而敏锐的光芒。和他在一起我们
17
可以时刻感受到打破禁忌的欢乐,我们还曾经听从他的怂恿,尝试
吃他那个所谓的美味,在这种时候我们才感到那种不走寻常路的感
觉是多么的美妙。有时候他还会跟我们回顾他的往事,和我们诉说
他的过去 ;有时候沉浸在他离奇的经历里,无法自拔。我记得他还
可以毫不费劲地耍长鞭,弄得唰唰响,耍得长鞭跟长龙似的,而且
控制这个长龙的遥控器就在他的手上。每当看到他耍得风生水起的
时候,我们就总想试试。可是每次长鞭的尾端都会打到自己的耳朵。
那种疼痛,到现在都让人记忆犹新,那是让人感觉撕心裂肺的疼。
最后的结果就是他在边上笑得合不拢嘴。
在这里,地上长的可以吃的食物还数牲口棚和马房周围园子里
的菜最让人感到惊喜。可以学牧童那样,就像他吃那些咸黑麦面包
皮一样,偶尔吃吃那些长在牲口棚和马厩周围的头顶着像灰色花蕊
嫩嫩绿绿的野葱茎秆,红红的胡萝卜和清脆的白萝卜,还有那些外
部带有细小绒毛和小疙瘩、头戴小黄花的黄瓜也是值得一试的。大
片菜园子都被绿色覆盖,高高矮矮的在眼前蔓延开来。而这些菜瓜
都在俏皮地和我们玩着捉迷藏,总是藏在那些藤蔓的深处,比如黄
瓜,只有钻到它的藤蔓里面,在里面折腾一番,弄得唰唰作响才可
以找着它,而在这些绿色的藤蔓下面肆意地寻找是多么让人放松的
一件事情啊。到底我们为什么要自己钻到菜园子里寻找这些吃的东
西呢?难道是饥不择食吗?不知道,这个问题到现在我都还没弄明
白,唯一说得过去的一点儿就是平时我们都是吃本土的圣餐,那是
经过诚心祈祷后由上帝赐予的美食。还有一天,太阳烘烤着酷热的
大地,那天院子里的草地、洗衣石槽被烈日烤得发烫,处处让人感
到烫手,院子里的气压让人感觉无尽的憋闷,快透不过气来。不一
18
会儿,大片黑云就像一块黑布遮住了天空,天色也顿时暗了下来,
昏天黑地的景象。看向远处,大地与乌云接壤,仿佛天随时都要塌
下来,我们紧赶慢赶回到家里,关闭门窗,拉上窗幔,在家里找到
复活节用的蜡烛点上,把蜡烛供在身着旧法衣的神像面前,此时的
神像面容也是若隐若现,全家人都在神像面前画着十字开始祈祷着,
感谢上帝赐予我们眼前这个神奇的美景,同时还祈求上帝尽自己所
能不断地创造和改造这个世界。突然,一道刺眼的银光从空中划过,
好像一把利剑,把长空一分为二。在这一刹那,漆黑的天幕被撕开
了一道口子,把四处照得雪亮。紧接着,震耳欲聋的“轰隆隆”声
从天际涌来,那怒吼的声音震得大地都颤抖起来。雷声狂风来袭,
处处呼呼作响,万物随着狂风在空中漫天飞舞,霎时,铜钱大的雨
点里面还夹杂着冰雹从天而降,“噼里啪啦”狠狠地砸在地上,溅起
一圈圈朦朦胧胧的烟雾,甚是好看。等一切都停息,大家才打开门窗,
一起走出家门,兴奋地站在院子里,大口大口地呼吸着骤雨过后的
新鲜空气,贪婪地闻着空气里四处弥漫的浓浓的泥土气息。那湿润
的味道甘甜而清新,深深地吸一口,直叫人心旷神怡。这时候的父
亲不像我们那么调皮,他还是安静地坐在自己书房的窗前,凝视着
园子外像黑布一样阻挡着太阳的黑云。突然,父亲望向我,要我去
菜园拔萝卜,还嘱咐要大一点儿的,这事在我和父亲的生活里是罕
见的。我飞奔到菜园里,沿途的花儿草儿都像被这场大雨换上了新装,
全部都神采奕奕的。同时还张开大嘴尽情地豪饮着大自然赐予它们
的甜美乳汁。我来到院子里毫不犹豫地把萝卜连根拔起,看到那娇
嫩的萝卜,我就忍不住往它的根部一口咬上去,我记得上面还有一
些雨后的泥土。
展开
目录
颁奖辞  
致答辞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1
蒲宁及其作品 345
蒲宁获奖经过 355
蒲宁作品年表 36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