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研究丛刊:汤显祖新论》:
此次持续半年多的兵变事端,让包括万历神宗皇帝在内的君臣官吏惶惶不安,先后几易剿兵变之提督、监军,调辽东、宣太、山西之兵,以及浙兵、苗兵、庄浪兵围攻宁夏镇。兵变之将士虽因寡不敌众而宣告失败,但此次兵变给国势飘摇的明王朝以沉重打击是自不待言的。
就在以哮拜为首的叛军占据宁夏镇,官军久攻不下的这一年五月,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朝鲜国王弃王京逃平壤,又潜入义州,向中国求救。而日本兵渡过大同江,长驱鸭绿江而来,直接威胁到明王朝的安全。这年冬,明王朝出兵朝鲜驱日军,没料想会耗时八年,损失惨重。
明中叶后,倭寇曰盛,东南沿海各州府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蹂躏。这些充当日本海寇的武士,来自山口、丰后、大隅、萨摩、博多湾、对马和五岛列岛。他们使用的船只最大的长达一百尺,宽达三十尺,船体厚达七寸,超过了中国战船的规模。这些船可载武士百余人。他们大举侵犯中国时,时常三五十艘船并进,人数多达几千,最多时有一千二百艘船在中国沿海侵扰,两万多人据守被他们所占领的军事要塞。他们屡屡攻破被明王朝视为固若金汤的东南海防,长驱直入,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八九月间,一支六七十人的红衣黄盖倭寇登陆后深入中国腹地,如入无人之境,越过杭州北新关,经淳安入安徽歙县,至绩豁、旌德,过泾县,趋南陵,遂达芜湖。烧南岸,奔太平府,犯江宁镇,径侵南京大安德门不入,后经夹冈,趋秣陵关,经溧水、溧阳至宜兴。又越武进,抵无锡,驻惠山。后昼夜奔一百八十余里抵浒墅。这支犯寇前后历八十余日,伤亡中国人四千余众,才在杨林桥被歼灭。这真是对明王朝最具讽刺意味的世界战史上的“奇迹”:当时南京有守军达十二万,而自称为“天朝”的帝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竟达二百万,但却为这支小小的倭寇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这不禁让君臣和国人震惊:明王朝已衰竭赢弱、武备废弛到何种程度!
虽然后来在首辅张居正的支持下,福建总兵戚继光以他的军事才能,组建了纪律严明、极具战斗力的“戚家军”,屡屡给气焰嚣张的倭寇以重创,并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一月的仙游之战中大败倭寇,但这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明王朝千疮百孔的颓败局面。万历十六年(1588年)一月十七日晨,一代名将戚继光满含着未能重振明王朝军备的遗恨,在贫病交迫中孤独地死去。三十年后,“天朝”的官兵,在与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努尔哈赤的八旗子弟交锋时,才真正意识到明王朝的彻底衰败,一蹶不振。
当然,真正彻底打烂“国势如溃瓜”的明王朝的,一是明末以李自成为领袖的农民起义军,二是明中叶后屡屡犯边的北方蒙古族各部落。
嘉靖十八年(1540年)前后,这些部落在俺答的号召下结成联盟,在连亘北方两千里的广阔土地上与明王朝频频作战,抢掠财富,杀死杀伤边关士卒百姓不计其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