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风一曲振河山:公元前221年至公元8年的中国故事.上
0.00     定价 ¥ 3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53504964
  • 作      者:
    程念祺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 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 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插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总顾问)李学勤:享誉海内外的史学界尖端学者

(总策划)何承伟: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编审

(分册作者)程念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中国经济史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秦和西汉王朝是一个大一统、大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是中国人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时代。当时国家统一,社会繁荣昌盛,国威远播,成为屹立于东方、雄视于世界的人类文明史上一朵绚丽奇葩。


秦和西汉的历史,禀上古三代、春秋战国之风流余韵,又以天下大一统之新声,重谱中国历史之新曲。雄悍与张扬,反映着这一时期的历史个性。而随着那辉煌逐渐化为乌有,埋下的却是沉重的历史伏笔。


展开
精彩书评

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 能产生共鸣、 能感到激动的文学样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蕴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场面。这些经典场面令人感慨唏嘘,荡气回肠。记住了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故事是一个民族深沉的集体记忆,容易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它使读者在随着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跌宕之时,不知不觉地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

——总策划: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何承伟


何承伟先生从几十年编辑的成功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部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并包含巨大信息量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的设想。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合作下,成就了这样一部新体裁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它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编写方式,使包含老中青在内的现代中国人,都可以轻快地从这部书中进入中国历史宏伟的殿堂,从中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开拓眼界,追述历史,面对未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修明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

梦想与追求——为广大读者编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历史百科全书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30年的资深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现代人与历史

著名学者解析中华历史如何与现代读者对话,现代人如何走进历史深处

专家导言

秦汉史专家谈其对秦西汉历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

强盛帝国的兴衰——西汉

○○一  布衣皇帝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

○○二  功狗与功人

将军们目空一切,刘邦想挫一挫他们的威风

○○三  雍齿封侯

张良告诉刘邦,雍齿封侯,其他人自会安心

○○四  季布生,丁公死

刘邦认为,丁公作为项王的臣子是不忠诚的

○○五  田横自刭

看到田横的人头,刘邦忍不住声泪俱下

○○六  博士叔孙通

儒生可以跟皇帝一起守天下

○○七  韩信改封淮阴侯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八  韩信之死

“真后悔当初不用蒯通的计策”

○○九  吕后诛彭越

彭越在洛阳被斩首、暴尸,并灭了三族

○—○  淮南王黥布

刘邦对黥布喊道:“你何苦要造反呢?”

○一一  燕王卢绾

“韩信和彭越被杀,都是吕后的阴谋”

○一二  韩王降匈奴

自感罪行严重,决意不再归顺

○一三  娄敬封侯

受困平城,刘邦后悔不听娄敬的话

○一四  贯高护主

“我既已有了谋反的罪名,哪里还有脸面再活下去○”

○一五  四老护太子

刘邦对戚夫人说:“我死之后,就是吕后掌管一切了○”

○一六  周昌为赵王相

赵王被吕后毒死,周昌郁郁而终

○一七  狗屠樊哙

刘邦派樊哙出征,又命令陈平去杀了他

○一八  戚夫人为“人彘”

面对母后的专横与残忍,惠帝自暴自弃

○一九  吕氏为王

惠帝死,吕后哭而无泪

○二○  吕后残杀刘氏骨肉

为使江山改姓,吕后连亲孙子都杀

○二一  萧规曹随

大乱之后,“无为”是最好的

○二二  书生陆贾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二三  “为刘氏左袒”

吕禄以为大势已去,把将印交了出来

○二四  孝文帝刘恒

周勃跪在地上,献上皇帝的玉玺和符节

○二五  陈平独相

自知不如陈平,周勃辞去了右丞相职务

○二六  狱吏之厉害

只懂得率兵打仗,哪里懂得狱吏的厉害

○二七  周亚夫饿死

景帝担心周亚夫将来不会安分守己

○二八  洛阳少年贾谊

贾谊觉得自己的命运跟屈原一样

○二九  刘长绝食而死

坐在流放他的车上,越想越伤心

○三○  富也邓通,穷也邓通

文帝时富甲天下,景帝时一文不名

○三一  晁错之死

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当众腰斩

○三二  吴王刘濞

富得流油,刘濞把百姓的赋税都免了

○三三  儒生袁固

窦太后见袁固杀了野猪,知道此人不是泛泛之辈

○三四  韩安国的精明

当了一辈子的官,韩安国很少与人为敌

○三五  “狂人”东方朔

沉溺于世俗,隐居于朝廷

○三六  窦婴难当大任

景帝认为窦婴做一点事就沾沾自喜

○三七  田蚧得势

田蚧凌辱窦婴,灌夫仗义执言

○三八  窦婴、灌夫之死

武帝后来说,田蚧如果还活着,是要被灭族的

○三九  主父偃与“推恩令”

主父偃收受诸侯贿赂,建议“推恩”

○四○  张骞通西域

从此,不断有人上书皇帝,要求出使西域

○四一  大将军卫青

卫青很受武帝宠幸,但从来都非常谨慎

○四二  骠骑将军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四三  飞将军李广

杀已经投降的人,是不能封侯的

○四四  苏武出使匈奴

李陵最希望的,也许是能得到苏武的一点谅解

○四五  万里远征为宝马

两次远征,牺牲几万战士的生命

○四六  董仲舒崇儒

董仲舒的一生,始终都是一个书生

○四七  卜式捐财

卜式反对盐铁官营和向商人征收财产税

○四八  武帝乳母

乳母哭诉着自己的不幸,要郭舍人为她讲情

○四九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他们在成都买田买宅,做起了富人

○五○  “主人翁”董偃

董偃为人很顺从,史书上说他“温柔爱人”

○五一  酷吏宁成

治民“如狼牧羊”,不可以做父母官

○五二  义纵执法

武帝欣赏义纵的残酷,却因为小事怀疑他的忠诚

○五三  会稽太守朱买臣

妻子说朱买臣终有一天会死在路旁的沟中

○五四  张汤诈忠

武帝要重办的案子,一定重办

○五五  张汤之死

武帝前后八次派人要张汤认罪,张汤都不服

○五六  冬月苦短

王温舒执行一次死刑,甚至血流十余里

○五七  公孙弘外宽内忌

汲黯当着武帝的面说公孙弘沽名钓誉

○五八  隽不疑严而不残

在京兆尹任上,隽不疑平反了不少冤假错案

○五九  “汲黯之戆”

他崇尚义气,重视个人品行

○六○  淮南王刘安谋反

门客和臣属,经常以他父亲的死来激起他的仇恨

○六一  郭解任侠

家乡的少年侠义,对他的为人非常仰慕

○六二  江充惩治巫蛊

江充不断制造恐怖气氛,以引起武帝的怀疑

○六三  戾太子冤屈

武帝建造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寄托哀思

○六四  钩弋夫人

无论她如何求饶,武帝都不为所动

○六五  武帝托孤

霍光出入宫禁二十余年,从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六六  司马迁写《史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六七  霍光与昭帝

十四岁的昭帝,对霍光深信不疑

○六八  朝政委于霍光

镇压了叛乱,霍光威震天下

○六九  刘贺废立

霍光叮嘱看管的士兵,绝不能让刘贺自杀

○七○  “长安狱中有天子气”

武帝说邴吉一定是上天派来保护皇曾孙的

○七一  邴吉为人为官

学《诗》学《礼》,通达大度

○七二  宣帝灭霍氏

毒死许皇后事暴露,霍氏图谋造反

○七三  夏侯胜的儒生本色

讲真话是大臣职责,死也不能收回

○七四  赵广汉之死

官吏和百姓伏哭宫门,有人甚至要求代他受死

○七五  ○酒狂”盖宽饶

他言语刻薄,弄得皇帝也很不高兴

○七六  张敞为京兆尹

他注重教化,而不一味相信刑罚

○七七  黄霸为丞相

他做得好郡守,做不好丞相

○七八  龚遂治勃海郡

百姓铤而走险,应该安抚,而不是去战胜他们

○七九  韩廷寿遗言

死前,他告诫儿子们不要再做官了

○八○  疏广不恋权财

知足就不会受辱,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八一  史丹护太子

他为人平易和气,却谨慎而有谋略

○八二  儒学经师匡衡

为迎合天下的读书人,史高把匡衡推荐给元帝

○八三  张禹为人处世

他善于与人相处,明哲保身

○八四  薛宣为官

他不代替下属行使权力,意在使他们获得好名声

○八五  尹赏遗嘱

不仅盗贼怕他,官吏和百姓也怕他

○八六  赵氏姐妹

助哀帝登基,赵飞燕尊为皇太后

○八七  孝元皇后

身为太后,王氏子弟逐渐遍布朝廷

○八八  王莽好名

口碑越来越好,是王氏一门最被看好的人物

○八九  淳于长案

王莽对成帝宠幸淳于长,一直耿耿于怀

○九○  董贤为大司马

畏罪自杀,家产值四十三亿钱

○九一  安汉公王莽

顺从者得到提拔,不顺从者坚决消灭

○九二  中山卫王后案

母子遥隔,祸从中来

○九三  王莽称帝

“汉高祖遗命”:王莽为真天子

聚焦: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的中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