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回忆史料.2
0.00     定价 ¥ 61.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06572910
  • 作      者: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编纂体例是以红军长征历史过程为线索,总体上依各路红军长征经历时间先后进行编排的。收录的内容有:各路红军长征概况,红6军团西征揭开红军长征序幕,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25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转战川滇黔边,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北上,红25军到达陕甘苏区,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到达陕北,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红2、6军团长征,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以及红军长征中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少数民族工作和统战工作等。
  书中的文章,大部分是丛书编审委员会约请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撰写的,部分是选用党和红军一些领导人及其他老同志过去发表过的。这些文章,以作者亲身经历,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记述了红军万里长征的光辉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1935年1月上旬,红军胜利攻占黔北的重镇遵义 。中共中央在遵义旧城一个军阀柏辉章的公馆二层楼 上,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具有伟大历 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 员博古、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张闻天和陈云,政 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和凯丰(即何克 全),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会 议扩大到军团一级干部,有1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 臻;3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5军团的政委李卓 然因为战事迟到,在会议开始后才赶到;邓小平同志 先以《红星》报主编身分列席会议,会议中被选为党 中央秘书长,正式参加会议。李德只是列席了会议, 我作为翻译,也列席了会议。会议中途彭德怀和李卓 然同志因为部队又发生了战斗,提前离开了。
  会议一般都是晚饭后开始开会,一直开到深夜。
  因为中央政治局和军委白天要处理战事和日常事务。
  会场设在公馆楼上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靠里面有一个 带镜子的橱柜,朝外是两扇嵌着当时很时兴的彩色花 玻璃的窗户,天花板中央吊着一盏旧式煤油灯,房间 中间放着一张长条桌子,四周围着一些木椅、藤椅和 长凳子,因为天冷夜寒,还生了炭火盆。会场是很简 陋狭小的,然而正是在这里,决定了党和红军的命运 。
  会议开始还是由博古主持。他坐在长条桌子中间 的位置上,别的参加者也不像现在开会,有个名单座 次,那时随便找个凳子坐下就是了。会议开了多次, 各人的位置也就经常变动。开会以后,首先由博古作 了总结第5次反“围剿”的主要报告。他也看出了当 时的形势,对军事错误作了一定的检讨,但是也强调 了许多客观原因,为临时中央和自己的错误作了辩护 和解释。接着,由周恩来作了关于第5次反“围剿” 军事问题的副报告。
  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他讲了大约有 一个多小时,同别人的发言比起来,算是长篇大论了 。他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问题, 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消极防御”方针和它在 各个方面的表现,如防御时的保守主义,进攻时的冒 险主义和转移时的逃跑主义。他还尖锐地批评了李德 的错误军事指挥,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 路、要吃饭、也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地、平原还 是河道,只知道在地图上一划,限定时间打,当然打 不好。又用1、2、3、4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 驳了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5次反“围剿”失败 作辩护的观点。他指出,正是在军事上执行了“左” 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才导致了第5次反“围剿” 的失败,造成了红军在长征中的重大牺牲。毛泽东同 志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 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紧接着发言的是王稼祥同志。他旗帜鲜明地支持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严厉地批判了李德和博古在军事 上的错误,拥护由毛泽东同志来指挥红军。张闻天和 朱德同志接着也表示了明确态度,支持毛泽东同志的 意见。朱德同志历来谦逊稳重,这次发言时,却声色 俱厉地追究临时中央领导的错误,谴责他们排斥了毛 泽东同志,依靠外国人李德弄得丢掉根据地,牺牲了 多少人命!他说:“如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 能再跟着走下去!”周恩来同志在发言中也支持毛泽 东同志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批判,全力推举毛泽东 同志为我党我军的领袖。他指出,只有改变错误的领 导,红军才有希望,革命才能成功。他的发言和倡议 得到了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积极支持。
  会上的其他发言,我印象中比较深的是李富春和 聂荣臻同志。他们对李德那一套很不满,对“左”倾 军事错误的批判很严厉。彭德怀同志的发言也很激烈 ,他们都是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的。其余同志 在当时形势下,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意见。
  会上被直接批判的是博古,批判博古实际上就是 批判李德。因此,会议一开始,李德的处境就很狼狈 。当时,别人基本上都是围着长桌子坐,他却坐在会 议室的门口,我也坐在他旁边,他完全是处在被告的 地位上。别人发言时,我一边听一边翻译给李德听, 他一边听一边不断地抽烟,垂头丧气,神情十分沮丧 。由于每天会议的时间都很长,前半段会我精神还好 ,发言的内容就翻译得详细些,后半段会议时精力不 济了,时间也紧迫,翻译就简单些。会议过程中,李 德也曾为自己及王明在军事上的“左”倾教条主义错 误辩护,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把责任推到客观原因和 临时中央身上。不过这时他已经理不直、气不壮了。
  事后有人说他在会上发脾气,把烤火盆都踢翻了,把 桌子也推翻了。这我没见到。当时会议的气氛虽然很 严肃,斗争很激烈,但是发言还是说理的。李德本人 也意识到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失势无权了,只 得硬着头皮听取大家对他的批判发言。
  会议共开了3次,即由1月15日到17日。遵义会议 决议上印的日期是1月8日,我看不准确,可能是1月 18日之误。因为1月8日部队刚进遵义,1月9日中央机 关才进遵义,还没来得及召开会议,决议不会那么早 就作出来。
  会议的后期,委托张闻天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的 发言精神,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5次“围剿” 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决议),决议指出,博古和 李德(用华夫代名)等人“在反对5次‘围剿’战争 中,却以单纯防御路线(或专守防御)代替了决战防 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并以所谓‘短促 突击’的战术原则来支持这种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
  这就使敌人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达到了他 的目的。使我们的主力红军受到一部分损失,并离开 了中央苏区根据地。应该指出,这一路线,同我们红 军取得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是完全相反的。
  ”《决议》还就博古、李德等在组织路线、领导作风 上及利用敌人内部冲突等等问题,一一作了结论。这 个决议在会议上被通过了。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 问题和组织问题,改组了党和军队的领导,解除了博 古同志的总负责人职务和李德的军事顾问职务,选举 毛泽东同志为政治局常委。在退出遵义途中,在云、 贵、川交界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中央分工时, 选举张闻天同志为中央总负责人,接着,又成立了以 毛泽东同志为首,有周恩来、王稼祥同志参加的3人 军事指挥小组,作为最高统帅部,负责指挥全军行动 。全党信服毛泽东同志,把当时最有决定意义的、关 系到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军事指挥大权托付给他,从 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 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就,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 伟大转折。
  ……

展开
目录
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回忆遵义会议的前前后后
党的历史教训(节录)(1972年6月10日)
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1943年12月16日)
王稼祥同志谈遵义会议
难忘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前后
从遵义到大渡河
忆一渡赤水之战
我所经历的扎西整编
娄山关前后
群龙得首自腾翔——回顾遵义战役
南渡乌江
从乌江到泸沽——九军团长征中单独行动回忆片段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畔阻击战
通过大凉山
“总部命令,不准开枪”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担架上的峥嵘岁月——忆在中央纵队休养连伤员班的日子里
三过夹金山
随军西行见闻录(1935年秋)
红军团结胜利的篇章——忆懋功会师
光荣的使命
攻克懋功  会师达维
在千里雪山中
忆红军长征中的干部团
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
艰苦的草地行军
包座之战
和四方面军会合及对张国焘的斗争
在严峻的时刻——忆长征路上的叶剑英同志
与张国焘错误路线斗争的片断回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