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花开锦年
0.00     定价 ¥ 3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47419762
  • 作      者:
    宁芷祺著
  • 出 版 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宁芷祺(宁珈),辽宁海城出生,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作家,北京作协会员,考古爱好者,刘恒工作室编剧、制片人。主青春、魔幻文学,做收藏,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恢复与研究。曾从事水墨画师、高级珠宝设计师、福建海峡电视台及新浪网主持人、广电总局影视产业研究等工作。
  著有作品《达里昂的月光》系列小说、童话《绿王国》、幻想题材《夏王的女儿》、《小裁缝的嫁衣》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花开锦年》自2015年在蜻蜓FM播出以来,在音频界掀起了一阵追逐民国虐心爱情故事的热潮。
  这是一部关于兰花的民国时代小说,以前清朝格格——沈昭忻——的视角,讲述了江苏五槐门沈氏一族在乱世中的兴衰荣辱,以及沈昭忻与沈府二少爷沈若鲤的爱情故事。
  故事背景:沈三爷沈晋如与王爷府大格格佟栩夕因一盆名为余蝴蝶的兰草相识,二人一见钟情,无奈沈三爷江苏老家已有妻室,佟格格性子刚烈,与沈三爷断发绝交,沈三爷因此放弃了京城的一切,回到老家江苏五槐门,白手起家。凭借沈家的家大业大,沈三爷很快便富甲一方,再加上沈三爷喜好兰草,坐拥千亩园林,“兰门沈家”的名声在外。
  清朝落幕,佟格格一家遭到抄家,佟格格拼死保护住了一盆解佩梅和余蝴蝶。她将余蝴蝶交与女儿沈昭忻(实为养女),让她带着这株兰草去投奔江苏沈府,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展开
精彩书评
  清新唯美的作品,静心捧读,字里行间散发着淡淡幽幽的兰草香和细腻忧愁,恰似小说女主人公眉头那抹不去的兰花印记。
  在浊世中奋笔开荒,在纸上种满幽兰,让青春男女的思绪在那个历史年代酝酿、萌发和生长,激荡起一阵阵既有浓郁文艺气质,又饱含细腻真情的民国风。
  ——刘恒(著名编剧、作家)

  花开锦年,讲的却不是繁花似锦,而是禅房花木,竹径通幽。以兰花为主题的小说本就极不寻常,何况作者以其兰心蕙质,精心编织成一幕幕风雨如晦的青春好戏。
  ——邹静之(著名编剧、诗人)

  气若幽兰,人淡如菊。既是品人,亦是咏物。菊之淡,兰之幽,乃物之品性,亦人之境界。我读昭忻,如见芷祺,但觉字字入怀,芳菲菲兮袭予,不知今夕何夕。
  ——沐斋(著名画家、作家)
展开
精彩书摘
  开篇
  “她额间有一团火焰。”
  “是一朵兰花。”
  “不,那是灾祸的预言。”
  灾祸的预言!
  我从梦中惊醒,然后便再难睡去。额心有些疼,我忍不住去触碰那朵胎记,它依然静静地盛开在那里。
  数不清这是第几个失眠的夜晚了,自从来了这儿,便习惯了这样的日子,虽称不上是煎熬,但也算不得是称心如意。可我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心怀感恩,感恩沈家的收留,从一个弃儿到清朝余孽,如今的日子,必然是最好的日子了。
  管家沈通一直都记得我第一天来沈府的样子,可是我自己却早就忘记了。
  “那可真是大家风范,格格的派头!您额间的那朵兰花,真是让老奴开了眼,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绝艳的女儿!”他每每提及我刚来时,总如是说。
  我只能报以淡然一笑。
  国将不国,家何以为家!
  格格?呵。恐怕人们早就忘了这个词儿,满大街的新青年。是
  啊,现今是新世界了,可这新世界里,却容不下一个王府里收养的
  小姑娘。当年佟王府被抄家,满门死的死,散的散,谁还能记得往
  日的风光呢,如今只落得唏嘘罢了。
  罢了,罢了。
  壹
  芗兰引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潇潇苦雨,茂茂雪霜;
  翩翩君子,佩兰而芳;
  采之携之,知子之伤;
  知子不求,远送离殇;
  贤者何为,吾行四方。
  我们都是只能在黑暗里盛开的烟花,寂寞而孤傲,倔强而脆弱。于三万尺的高空被迫痛楚盛放,瞬间的绝代风华,霎时的绚烂华美,然后,灰飞尘灭;然后,烟消云散。彼此邂逅的意义,或许,只在于交会的瞬间。匆匆一瞥,刹那芳菲。
  这是我来江苏五槐门沈府的第十个年头,我十六岁。
  那刻着“允德厥馨”几个字的金匾,依旧悬挂在沈府馨园的采辉阁之中。赐匾的康熙爷百年前便不在了,可金匾依旧神采奕奕,承载着清朝曾有的辉煌。
  五槐门以兰名扬天下,兰门沈家以“蜂巧”翘楚于世。江南沈家,已不再是为清廷供应兰草的沈家了。“君不知当朝龙椅坐何人,但须知五槐朝向沈家门。”一个破旧的朝廷落寞了,但沈家,仍是富甲天下的兰门沈家。
  那一年,馨园的兰花,开得极盛。
  那一年,五槐门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还没到春分,杏花就衰败了。
  不记得什么时候,比起每日背诵乏味的英文,我更愿意坐在窗口发呆。本热切盼望着出国留学的心,也突然冷却了下来。
  直到沈若鲤闯入我的视线,他的笑,像五月里的阳光,驱赶着我内心的阴霾。他从身后变戏法般的,抽出数枝白的兰,花瓣上还渗着水珠。我知道,那是他从父亲的馨园里偷摘来的。我们的父亲,爱花如命,在那惘然的年代里,他对花的爱超越了所有。我想,也许那是他与我母亲唯一的记忆了,他用自己的执念守护着已经失去的人和事。
  我接过了若鲤的花,长廊的另一头便传来父亲愤怒的声音。若鲤还来不及将花藏起,父亲的训斥和棍棒就落了下来。
  那雨点般的责罚,全部落在了若鲤年轻的肩上,也烙在了我的心里,在那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不停地抽泣,直至父亲离开。乌云散去,阳光洒在我们身上,若鲤抹去我的眼泪,拍拍我的头,拉着我去看那雨后的下山兰。
  满园的兰花,为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沈家大院,增添了许多生机。
  兰门沈家,逾百年的名望。
  在别人眼中,能进沈家看一眼兰草,是朝圣般的殊荣。而对于父亲,“允德厥馨”几个字却如千金的重鼎压在肩上,他小心翼翼,生怕这荣耀在他手中跌落,打碎。记得馨园采辉阁和幽芳亭落成的那一天,父亲依然把写着“允德厥馨”的这块金扁悬挂于最高处,达官贵胄送来的匾额他一律不要,都差人收进了库房。有人揶揄他,说那康熙爷赐予的金匾是“前朝的恩惠”“旧帝的恩典”。父亲淡然地回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沈门继承的,是兰的君子之风,是祖宗的规矩,是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
  我曾经并不知道兰对于父亲的意义。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他面对兰草时的那种热望,如我多年后想念起若鲤时一样的心境。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爱,是连生命的终结都带不走的感动。
  若鲤,沈家的二少爷,他浑身透着一股源于灵魂深处的灵动与透彻。我冷漠、固执,骄傲而脆弱;而他呢,清澈、明亮,如同在我阴晦的生命里,点起的一盏灯。
  ……
展开
目录
开篇
第一章 豆蔻年华
第二章 人生伤往事,小草亦悲秋
第三章 君柯
第四章 琴心结剑胆,寸草报芳菲
第五章 晨曦
第六章 汉广伊人渺 心香寄远涯
第七章 伤往事
第八章 忘记
番外 时间的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