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
0.00     定价 ¥ 3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68211994
  • 作      者:
    鲁迅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路过民国,拜会经典!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20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据大领土的作家!中国很负盛名的文豪,永远不能忘却的经典,鲁迅精美的作品集!

更多精彩请点击:

展开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9.25~1936.10.19)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 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展开
内容介绍
  鲁迅是著名的民国作家,其人备受尊重,其文章也广为流传,曾有大家这样评价:“ 粗鄙的时代读鲁迅,你会风雅;娱乐的时代读鲁迅,你会智慧;功利的时代读鲁迅,你会悲悯;变革的时代读鲁迅, 你会清醒。” 本书精选了鲁迅的 《朝花夕拾》等精美文章,鲁迅将这些不朽篇章带入文学殿堂。这些文章处处体现着鲁迅先生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编排形式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历程和作品风貌, 深刻体悟鲁迅先生的文学精神与人文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风筝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
展开
目录
风筝 001
无常 004
兔和猫011
狗·猫·鼠016
我的第一个师父024
父亲的病030
五猖会035
弄堂生意古今谈 039
琐记042
鸭的喜剧049
论“他妈的!”053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057
人生识字胡涂始062
隐士065
陀思妥夫斯基的事068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070
我要骗人074
“这也是生活”……078
女吊082
作文秘诀088
死092
说胡须097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102
春末闲谈113
娜拉走后怎样118
灯下漫笔124
秋夜132
腊叶134
阿长与《山海经》136
我观北大142
读书杂谈144
卢梭和胃口150
文学和出汗154
书籍和财色156
唐朝的钉梢158
世故三昧160
听说梦163
谚语167
上海的少女169
上海的儿童171
喝茶173
男人的进化175
夜颂177
二丑艺术179
北人与南人181
古人并不纯厚183
智识即罪恶185
论照相之类 189
求乞者196
死后198
颓败线的颤动203
夏三虫206
“碰壁”之后208
古书与白话214
一点比喻217
送灶日漫笔220
谈皇帝224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26
谈所谓“大内档案” 240
捣鬼心传 247
火 250
经验 252
王化 254
观斗 256
晨凉漫记 258
中国的奇想 260
秋夜纪游 262
《四库全书》珍本 264
法会和歌剧266
看书琐记268
看书琐记(二) 270
看书琐记(三) 272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274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下) 276
女人未必多说谎 278
朋友 280
清明时节 282
推己及人 284
玩具 286
运命 288
正是时候 290
知了世界 292
做文章294
忆刘半农君296
忆韦素园君299
脸谱臆测 305
斯巴达之魂 308
说锐317
自言自语32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