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博物馆专家周功鑫亲自操刀编撰——久违了的大师所写的小人书;
◎ 好莱坞动画分镜师纪柏舟团队精心绘制,衣食住行皆有所本,历史细节跨越时空
◎ 言必有据,严谨考证——每一本,都是一家小型的纸上历史博物馆
◎ 十个成语,编年排列,系统呈现战国“秦文化”的兴衰成败
◎ 历史专家的quanwei性、严谨的科学精神、不可磨灭的亲近感
◎ 陪伴孩子成长的历史读物——写给现在的孩子,也写给十年后长大的他(她)
◎ 厚积薄发,充实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的文化基因
“羽毛未丰”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讲述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向秦惠文王献策:秦国既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又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如果秦国出兵征讨诸侯,一定可以兼并天下。但秦惠文王以雏鸟身上的羽毛尚未丰满、无法高飞为比喻,表示秦国还没有做好准备,回绝了苏秦。这是成语“羽毛未丰”的由来,用来比喻年纪轻、资历浅,能力不足或是时机未成熟,暂时无法独当一面。“裘弊金尽”以及“前倨后恭”都出自于这个故事。
根据《史记》的记载,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最初很想到秦国施展抱负,他先向秦惠文王献策:秦国既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又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如果秦国出兵征讨诸侯,一定可以兼并天下。但是,秦惠文王认为当时的秦国,就像羽毛还未长全的小鸟一样,没有能力振翅高飞。于是,秦王断然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遭到拒绝后,对秦国心灰意冷,便转而游说其他诸侯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他的计划得到齐国、赵国、燕国、韩国和魏国的支持,最后,他竟然身兼六国宰相之职,同时佩戴六国相印,带领六个国家的军队攻打秦国,迫使秦国和六国讲和。
这就是成语“羽毛未丰”典故的由来。
成语“裘弊金尽”以及“前倨后恭”也出自于这个故事。
故事一开始讲述苏秦游历各国,未能得到赏识。他生活贫困潦倒,身上穿着的貂裘破烂了,钱也花光了,只好返回家乡。这是成语“裘弊金尽”的由来,比喻生活穷困窘迫。
当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对他的态度由从前的傲慢无礼,变得谦卑恭敬。这是成语“前倨后恭”的由来,用来比喻待人势利,态度转变迅速。
书后的延伸阅读部分,从印章种类(包括“官玺”、“私玺”、“成语玺”、“图像玺”、“巴蜀图语玺”)、印章用料、印面形状和大小、印面文字等内容,讲解战国时期的印章。
本丛书是专为青少年所编绘的国学读物,从生动的成语故事讲起,由浅入深、图文并茂,深入历史实境,引导青少年步入中华文化的辉煌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