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博物馆专家周功鑫亲自操刀编撰——久违了的大师所写的小人书;
◎ 好莱坞动画分镜师纪柏舟团队精心绘制,衣食住行皆有所本,历史细节跨越时空
◎ 言必有据,严谨考证——每一本,都是一家小型的纸上历史博物馆
◎ 十个成语,编年排列,系统呈现战国“秦文化”的兴衰成败
◎ 历史专家的quanwei性、严谨的科学精神、不可磨灭的亲近感
◎ 陪伴孩子成长的历史读物——写给现在的孩子,也写给十年后长大的他(她)
◎ 厚积薄发,充实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的文化基因
“一字千金”出自司马迁《史记》的《吕不韦列传》,讲述的是吕不韦原本只是个商人,他扶植王孙子楚成为太子。待子楚成为秦庄襄王后,任命吕不韦为宰相。秦庄襄王之子秦王政继位后,吕不韦被尊为“仲父”,权倾一时,他供养门客三千,成功地编写出宣扬其思想的大作《吕氏春秋》,由于吕不韦位高权重,没人敢得罪他来修改一个字。
吕不韦为宣扬《吕氏春秋》悬赏千金,这部书因此而名闻天下,成为后人了解战国思想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一字千金”则用来比喻言辞精当的著作,字字皆有其价值。
成语“一字千金”,源于秦国宰相吕不韦编写《吕氏春秋》的故事。
吕不韦原本只是个商人,他扶植王孙子楚成为太子。待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后,任命吕不韦为宰相,并赐予他大片封地。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即位三年后不幸过世,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继位。年幼的秦王政继续任用吕不韦为宰相,并尊吕不韦为“仲父”,表示他对吕不韦的尊重程度仅次于自己的亲生父亲。
战国时期,诸侯会在家中供养有学问的门客,此举被称为“养士”。当时,吕不韦供养了三千多名门客为他效力。大约在公元前241年,吕不韦率领三千门客成功地将其思想编写成书,取名为《吕氏春秋》。
《史记‧吕不韦列传》里记载,吕不韦认为《吕氏春秋》这本书写得十分完美,于是,便在咸阳城的市场大门旁将其展示出来,并且夸口说:“要是有人能对这部书的内容增删一个字,我便赐他千金。”由于吕不韦当时的权势很大,连秦王政也要听从他的话,哪有人敢站出来修改《吕氏春秋》呢?“没有人能改动《吕氏春秋》一个字”的传闻很快便传扬开去,这部书于是成为名闻天下的“大作”。
这便是成语“一字千金”的由来。
吕不韦为宣扬《吕氏春秋》而悬赏千金,这部书因此名闻天下,成为后人了解战国思想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而“一字千金”的成语也由此流传下来,用来比喻言辞精当的著作,字字皆有其价值。
战国时期,还没有发明纸张,人们写字时,会用毛笔把文字书写在竹简或木牍上。当时用来书写的工具,除了毛笔、墨、砚外,还有研石和削刀。若欲深入了解,详见书后的“延伸阅读”。
本丛书是专为青少年所编绘的国学读物,从生动的成语故事讲起,由浅入深、图文并茂,深入历史实境,引导青少年步入中华文明的辉煌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