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责任我来扛:36种方法轻松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
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吃饭、穿衣服等日常生活技能是不需要训练的,随着成长自然而然就会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观念来看,不在日常生活技能上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就是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便容易丧失自理能力。因此,父母最好本着“父母放手,孩子动手,做好榜样,适当鼓励”的原则,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至于是哪些小事,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而定,并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由易到难,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在孩子完成之后,父母要给孩子适当的肯定和赞赏,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增强孩子自我管理的自信心。
2.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这其中既包括自立能力,又包括独立思考能力。想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有意识的引导。遇到问题,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如果不对,父母再予以纠正,千万不可以在孩子刚提出疑问时便立即代替孩子思考问题。比如可以告诉孩子:“你自己先想一想,实在想不出来再来找我。”这样既可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又给孩子以依靠,让孩子能够放心思考。
(2)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有很多个为什么,此时父母不要觉得不耐烦,也不要嘲笑孩子的问题幼稚,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回答,即使不会,也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问题非常重视。比如可以告诉孩子:“这个问题妈妈也不清楚,我们一起在书里找一找,找到答案好不好?”
(3)鼓励孩子将想法说出来。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许没有那么好,在交流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甚至出现卡壳的情况,此时父母不宜着急,可以顺着孩子的意思点拨一下,帮助他继续说下去。但是不要替孩子全盘说出来,关键还是要培养他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让孩子“教”父母。父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做游戏,其实父母可以转换思维,慢慢引导孩子给父母讲故事,教父母做游戏,这样能有效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好处多多。
3.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应该听自己的,这样容易弱化孩子的独立能力,使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孩子对事情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和解决能力是一件好事,父母只要在一旁对孩子的解决方法稍加引导,掌控好方向,不违背基本的准则即可。想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寻找机会,给孩子制造一些障碍,让孩子感受一下挫折,这样孩子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和自我控制,从而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起来。只是在设置“障碍”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确保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障碍,不会伤及其自信心。
4.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在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过程中,父母最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是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因为父母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以是品格高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有贡献的名人名家,让孩子通过他们的故事,模仿或者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有一个努力的目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