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钟书境界
0.00     定价 ¥ 5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32163441
  • 作      者:
    褚水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内容介绍
  《钟书境界》一书里有读者、作家、艺术家、媒体人、店员与钟书阁的缘分和故事,还有书店对社会的责任与理想。通过对钟书书店以及保障它的钟书公司22年发展过程的细致描述,彰显社会转型时期一家民营书店的特殊命运,展现了特定文化产业和社会生活的片片缩影,塑造了民营企业家金浩以及他的团队形象。
展开
精彩书摘
  《钟书境界》:
  这里真能寄情。
  这里足可言志。
  这里必然多思。
  赫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很容易激发诗兴的地名:上海松江,别名云间。
  追寻“松江”和“云间”的词义,如果从诗意的角度加以想象,“云间”应该胜过“松江”。“云间”,除了它是“松江”的古称之外,还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天上。金代元好问有两句诗:“亭中甚剩有诗客,独欠云间李谪仙。”“云间”与大诗人李太白的在天之灵联系在一起,自然很容易生发浓浓的诗情。二是指很高很远的地方。南朝萧统的名句“声驰海内,名播云间”,就是以“云间”来形容缥缈高远的境地。那缥缈高远的所在,常常流动着诗的意境。
  已经声名远扬的上海钟书阁,曾经被一些诗人和作家比喻为“书的天堂”。这钟书阁,就在别义为天上或者高远之处的云间,就在松江。
  具体地说,她在云间或松江的泰晤士小镇。
  泰晤士小镇,诞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激情燃烧时分。她的前身原是一片田野。对于她来说,原本是无,忽然无中生有,一个诗的小镇应运而生。说她是诗的小镇,不仅因为镇上一座座美轮美奂、目不暇接的英式建筑,也不仅因为特色鲜明、风情别致的众多小店,以及徜徉在弯曲街道享受逸致闲情的无数游客,而且更因为这家洋溢着浓洌诗情的钟书阁,就在她的中心!
  不同寻常的钟书阁,她的影响正在与日俱增。她散发的饱含诗彩的光芒,已经辐射到了上海新闻出版界,以至上海宣传文化界、教育界,乃至辐射到上海的大街里弄和乡村,包括机关、企业和学校,甚至辐射到了上海以外的全国许多地方。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民众,已经有无数读者慕名而来,载兴而归。她已经成为松江或云间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文化标志,也可称之为上海文化教育出版界一扇异常美丽的亮窗。
  以云间为别名的松江,是诗情四溢之地,而坐落在泰晤士小镇的钟书阁,本身就是一首清新绮丽的好诗。这绝对不是虚拟,她确确实实是一首清新绮丽的好诗。她中西合璧的外表,玲珑剔透的结构,丰富多彩的内藏,融汇成诗境;店面墙上截然不同而又和谐组合的各国白色文字,店里分割成九宫格的堂皇装饰和点缀着书籍的透明阶梯,以及紧挨着书架的小茶室,那些精致典雅的杯盘与飘散的香气,横溢着诗情;楼上布满四壁与屋顶的镜面,将重叠的书籍与它们的倒影相连,似梦似幻中,回荡着店员向读者热情介绍的嘤嘤低语,同时又应和着读者欣赏的眼神和满意的微笑,分明流动着诗魂;走出店堂,回望那各国白色文字簇拥着的“钟书阁”三字,在阳光下似在一闪一闪,则应该是钟书阁这首诗的诗眼了。
  尽管钟书阁诗意盎然,可是,曾经到过钟书阁,对钟书阁印象深刻的人也好,或者是不曾到过钟书阁,对钟书阁尚未目睹只是耳闻的人也罢。许多人可能只知道有一家钟书阁书店,却未必知道还有一家钟书书店。因此必须告诉尚不知情的人们,钟书阁只是钟书书店新开不久的一家子店或者分店。钟书阁仅仅是开张了两年多,而钟书书店却已经有了将近二十年的历史。如果从诗的角度来说,钟书阁当然是一首诗,以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的钟书书店,却是一首长长的组诗,夸张一点说,甚至可以誉之为一部已在民间流传的史诗。
  春天已经迎来多时,春气变得越发浓郁。就在钟书阁开张将近两周年的一天,一个春风骀荡的傍晚,钟书书店的掌控人,钟书实业公司董事长金浩,又来到了钟书阁。像往常每一次到钟书阁那样,在钟书阁的店门口,他习惯性地打量了一下书店的外表。斜阳投来柔和的金光,十分迫切而又温情脉脉地照着赭红色的墙面和门框,也透过宽大的窗玻璃,把静好的明亮送达靠窗的一片图书。眼前的诗情画意像是一片又一片。一缕又一缕,对金浩来说,这一切已经习以为常。但纵然习以为常,这扣人心弦的片片缕缕似乎迎他而来,依旧拂动了他心中的阵阵欣悦。
  这欣悦有点神奇,几乎立即驱散了他今日从早晨堆积到此刻的疲劳。为公司、为书店那些没完没了的事,他又紧张了一天,这时候才总算捞到了一点轻松。他慢步走进书店,很随意地在鳞次栉比的书架前转了一圈,有意或无意地看了一会儿正在浏览书籍的读者,然后在一楼小茶室的一张小圆桌前坐下。店员很快给他送上一杯普洱茶。他轻轻地喝了一口,立刻有一种虽淡淡却爽爽的感觉注满心间。
  金浩很喜欢钟书阁,连同喜欢这个与一排书架紧紧连着的小茶室。他觉得这是一块小小的福地,是世界上最能调节他的情绪、也最能变化他思想的所在。她能卷动他情绪的波流,使他激动不已,感奋莫名;或者使他安下心来,定如磐石,静似深潭。她也可以催发他思想的航船。这航船瞬息万变,有时让他的心灵停泊在过去的港湾,有时又忽然行进,他的心灵便飞到了未来的海洋。
  他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喜欢钟书阁,这样喜欢钟书阁里的小茶室。下面是他自己的话:“我经常说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叫金钟书,我深爱的女儿;另一个就是钟书书店,我把书店作为孩子那么宠爱着。”而钟书阁,是他宠爱的宠爱。由于这里的小茶室能寄寓他的心情,自然而然成为他无比深爱的地方。
  此刻,像以往许多次曾经发生过的那样,当落日的余晖渐渐收敛,读者开始稀少,钟书阁从里到外安静下来。这时候,金浩发觉自己的情绪变得平静。而思想的航船重新启动,在宁静的环境里,他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
  这样的时候,金浩往往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者。早已年过半百,在半世有余的生活道路上,他培养了不少爱好。但所有其他爱好,都不如他最大的一个爱好:思索,让思维宛如深谷探奇一般,兴致勃勃地探入对于人和事的深处。他虽然没有经历过不许他思索的痛苦,但他深知如果真的不许他思索,那将是他最大的痛苦,是他无论如何不能忍受的。而当他或如涓涓细流或如天马行空地进行自由自在的思索时,他觉得自己畅快异常。
  所以,在此刻这样的黄昏时分,在当下以及与此类似的环境类似的安静里,他常常会思潮澎湃,势不可当。
  ……
展开
目录
引子
发现思想
第一章
诗与思的交融
第二章
灯火阑珊处
第三章
动态当年
第四章
云间的气象
第五章
仰慕与妙用
第六章
“书是他的命”
第七章
艰难的昨天
第八章
崭新的一页之一
第九章
崭新的一页之二
第十章
轻轻的言辞
第十一章
阳刚与阴柔
第十二章
心态的输赢
第十三章
主角,而且创作者
第十四章
全力以赴的兔子
第十五章
吸取和散发
第十六章
根子在于因果
第十七章
“我之过也”
第十八章
成于坚毅败于毁弃
第十九章
性情的意思
第二十章
成本问题
第二十一章
书店意识
第二十二章
最美钟书阁
第二十三章
金色链条之一
第二十四章
金色链条之二
第二十五章
金色链条之三
第二十六章
金色链条之四
第二十七章
千金钟书
第二十八章
影内影外
第二十九章
在作家们心中
第三十章
风正帆轻水却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