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悲痛中寻找希望,在黑暗中祈祷光亮,在困境中勇敢生长。
隐藏、叛逆、挥霍、憧憬,他们在美好的年纪,唱响青春的挽歌。
一个用诙谐及幽默讲述的伤痛故事,一个用怪诞与愤怒展现的悲哀时代。
他们彼此温暖,在失去时坚信爱与人性的光芒;他们勇敢成长,在时光里寻求内心的救赎与原谅
一个女人与人生困境的斗争:悲伤的尽头其实就是幸福
英国有口碑的精品小说出品方CURTIS BROWN出品
百万畅销作家口碑之作。在黑暗与绝望中寻找人性的光芒,犹如另一部《超脱》。
多么美妙的一本书,让我止不住笑也止不住泪。——《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简•格林
极具影视改编价值,青春的愤怒不亚于《猜火车》,成人的救赎犹如《超脱》。
《镜报》称安娜犀利的文笔和黑色幽默的手法可媲美布克奖作家罗迪·道伊尔。
十七年前,梅齐•比恩的首次约会,便是把她打入深渊的前奏。接下来的婚姻便是地狱生活的开始。
两年中警局处理了比恩-福克斯家人打来的22次报警电话。但这也让梅齐拥有了两个孩子:幽默且富有同情心的杰里米,顽固却才华横溢的瓦莱丽。
正当一切似乎要渐渐走上正轨时,16岁的杰里米和他的好朋友雷夫一起失踪了。警察和媒体如暴风雨般纷至沓来,关于两个少年失踪的报道铺天盖地,众说纷纭,人性中恶毒的一面呼之欲出。
五天后,当梅齐拦下想要轻生的雷夫时,她知道,杰里米回不来了。而生活还将继续,与生活的斗争不曾也不会停止。
珍珠果酱乐队,1992
梅齐
七十八岁的布蕾迪·比恩在房间里翩翩起舞,她的外孙杰里米在引导她跳老式的圆舞曲。在梅齐的目光注视下,布蕾迪数到三,然后转了转。老太太看上去很优雅,仿佛对这个世界无忧无虑。梅齐早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给母亲洗澡上,给她换上一件清爽的白色衬衫,一件柔软的灰色羊毛衫,还有她最喜欢的只遮到膝盖上方的花呢裙。然后,把她长长的白发整齐地梳理成光滑的圆发髻。布蕾迪喜欢漂亮,所以女儿总要保持她一直光鲜靓丽。这是她最起码能做到的事情。尽管上了年纪,精神状况不佳,但布蕾迪仍然热爱天真烂漫的调情嬉笑,充满乐趣。她被当地人称之为“老戏鸟”,每个人都爱她。当她旋转舞蹈时,她的裙子飞起,露出枝条般的双腿,融入到音乐里。她毫无困难地追随着十六岁杰里米的舞蹈节奏,虽然她的头脑有点糊涂,但前军队护士出身的布蕾迪·比恩像跳蚤一样健康灵敏。维拉·林恩的《我们会再相逢》正在播放,她也跟着哼哼。
“啊,这就像过去一样,亚瑟——你和我,还有朗姆酒。”她轻声笑了起来。
“外婆,是我,杰里米!”杰里米说。上一次,她把自己认作是她久已逝去的丈夫,她还说她是多么想念他的男子气概——而当外婆脱口而出“阴道”这个词时,梅齐的长子就忍不住抱怨,难以抵挡恶心和头晕的夹击。梅齐很清楚,他不愿意再次经历这种创伤。他停下舞步并指着自己说:“我是杰里米,你的外孙,别再讲脏话了。”梅齐忍不住笑了。
“我知道你是谁,我的孩子。”布蕾迪说,“我只想和你天堂的外公聊一聊。”她伸出右手,被他用左手紧紧握住。“围着桌子再求一次好运。”
“好吧,跳完后我就要走了。这是我最后一天假期了,我也有自己的生活,你知道啊。”
“我知道。”布雷迪轻声说,“令人着迷,到处都是小姑娘和秘密。”她用食指挤压着鼻子。“我也有点儿自己的小秘密。”
“天呐。”他摇着头说,“别说了。”
“好吧,亲爱的。”
杰里米常常假装无法忍受,因为这会逗乐他的外婆。她常常看着他们玩这种角色颠倒的游戏:杰里米扮演成年人,而外婆则扮演无畏的小孩。她笑着看看他,然后伸手拂开遮住他眼睛的沙栗色头发。她没有说话,只是满足地叹了口气,然后拍拍他的肩膀。
“好孩子。”她伸出手指凭空比划着,慢慢指向一张大大的贴纸,上面写着“冰箱”。她专注地走过去,并打开冰箱门。“我想吃奶酪。”
杰里米狡黠地对着母亲笑笑。老外婆看起来很享受啊。
梅齐拦住她:“奶酪会让你胀气的,妈。”
“呵呵,我对胀气一点都不在乎。”布蕾迪大笑。
“妈,就让她吃吧。外婆,生命只有一次。”
“还是杰里米爱我,容忍我自由地放屁。”布蕾迪头也不回地在冰箱里翻找着。
“杰里米是个小孩儿,她觉得你放屁的声音很滑稽。”梅齐抗议杰里米的偷笑。
布蕾迪从冰箱里探出头来,拿出一块切达干酪。“啊,奶酪。”她说,梅齐看到儿子笑得更厉害了。杰里米至少有一件事情是毋庸置疑的,他爱外婆。“只能吃一小片。我在做早餐呢。”梅齐坚持不懈地说,布蕾迪也点头了,打开奶酪包装,一口咬下去。
序幕
星期天,1995年1月1日
第一章
杰里米/珍珠果酱乐队,1992
第二章
星期天,星期天/污点乐队,1993
星期一,1995年1月2日
第三章
你就是全世界/Live乐队,1991
第四章
欢迎来到天堂镇/绿日乐队,1994
星期二,1995年1月3日
第五章
保持本色/涅槃乐队,1992
第六章
每个人都会受伤/快转眼球乐队,1992
星期三,1995年1月4日
第七章
耐心/枪炮与玫瑰乐队,1989
第八章
今天/碎南瓜乐队,1993
星期四,1995年1月5日
第九章
风光不在/声音花园乐队,1991
第十章
什么都无所谓了/金属乐队,1992
星期五,1995年1月6日
第十一章
懦夫/电台司令乐队,1992
尾声 附录 致谢
妙趣横生而又动人心弦。必读推荐。
——《爱尔兰时报》
犹如坐过一趟振奋人心的情感过山车。
——《星期日独立报》
令人心碎的黑色幽默——很有罗迪·多伊尔的风格。让你无法释卷。
——《镜报》
她刻画的人物鲜活、有趣,犹如生命呼啸而过。
——《爱尔兰独立报》
安娜•迈克帕特林用幽默巧妙地平衡了失望和家人的悲伤。她抓住无比精准的时机,创造节奏巧妙的对话,在唱响失去的挽歌之时,又唤起怪诞莫名的喜感。交替上演哄堂大笑的滑稽和泪水沾襟的心痛。
——《柯克斯书评》
买一盒纸巾,静下心来,与这个精彩的故事为伴。
——《Heat》
多么美妙的一本书,让我止不住笑也止不住泪。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简•格林
我喜爱这清晰、优雅的行文,活泼生动的角色和闪亮、绝妙的对白。
——苏珊·艾略特·莱特
我笑过,哭过,而它着实让我心碎——但这是我长久以来读过的*美好的故事之一。
——《书饼茶网站》
温暖,努力生活,在不经意的地方让你开怀大笑。
——《书包网》
安娜一直被认为是可与罗迪·多伊尔等量齐观的女性作家,对此我深信不疑。因为在每一个悲伤时刻,都有一段犀利而诙谐的评语来舒缓冲击。我笑过,哭过,完完全全地爱上了这本书。
——书写女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