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钢琴师
0.00     定价 ¥ 36.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35486608
  • 作      者:
    (波)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著
  • 出 版 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1911-2000),波兰犹太裔钢琴家、作曲家。他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先后在华沙音乐学校和柏林艺术学院学习钢琴。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回到华沙,开始在波兰广播电台担任钢琴师。1945年至1963年期间,他在波兰广播电台担任音乐部主任,在世界各地举办了两千多场音乐会。去世前一直定居在华沙。他的著作《钢琴师》在2000年获得《犹太季刊》温盖特文学奖之非虚构作品奖。

展开
内容介绍
  1939年9月23日,波兰电台的最后一场直播曲目是由年轻钢琴家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演奏的肖邦C大调梦幻曲。他的演奏被德军的炮弹打断……
  他的家人全部被送往特雷布林卡处死,一位爱好音乐的警察认出了他,因此唯有他幸免于难。他如孤魂野鬼一样,在华沙犹太区的残垣断壁和成堆尸体之间东躲西藏。虽然饥饿、恐惧、疾病、孤独、绝望如影随形,但是他怀着对生存和音乐的渴望,几次绝地逢生。最后,在一位德国军官的救济下,他苦撑到了战争结束。这位恩人却在七年后命丧战俘劳动营。
  战后,什皮尔曼将这段骇人听闻的经历写成一部名为《城市之死》的作品,以近乎冷酷的客观笔触记录了这几年间华沙犹太人及华沙城的悲惨命运。因为承载了太多个人的痛苦,什皮尔曼完成书稿之后就再也没有读过。此书1946年出版,却遭到波兰政府当局查禁,迟至五十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琴师》重新发行,并一举登上了国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根据原书改编的同名电影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囊括了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奥斯卡导演、男主角、改编剧本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

展开
精彩书评
  生动而痛苦……让人不得不读下去。
  ——《星期日邮报》

  读一读这部纪录一个人在二战期间在被摧毁的华沙城幸存的小书,你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人性,胜过读几卷普通的百科全书。
  ——《星期日独立报》

  《钢琴师》……立即攀升到国际畅销书榜首——这并不让人惊奇;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令人肠断的杰作……什皮尔曼这本书的一个不可低估的特点是:它超出了读者有理由的期待,全然没有一般作者经历多年苦难后立即写出的作品所具有的那种激愤和怒火。
  ——《独立报》

  以令人吃惊的客观笔触描述了那段时期的真实情况,客观到了近乎冷酷和精确的地步。书中波兰人有好有坏,犹太人有好有坏,德国人也有好有坏……
  ——罗曼·波兰斯基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 孩子和疯人出没的时刻
二 战争
三 第一批德国人
四 父亲给德国人鞠躬
五 你们是犹太人吗?
六 在赫沃德纳大街跳舞
七 K太太的善举
八 受到威胁的蚁巢
九 集中转运站
十 逃生的机会
十一 神枪手们,起来!
十二 “小少校”
十三 隔壁邻居的争吵
十四 绍洛斯的背叛
十五 在燃烧的楼房里
十六 城市之死
十七 以酒求生
十八 升C小调梦幻曲
附言
维尔姆·霍森菲尔德上尉日记摘抄
尾声 一座沟通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和维尔姆·霍森菲尔德的桥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