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号》,讲述了一艘漂亮的重达九百吨的全桅帆船,往返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与英格兰的利物浦之间。航行途中,船长临时变更航线,决定向百慕大方向航行。然而,这个不祥之地,给“首相”号带来了一系列的航行灾难——先是船舱里的棉花发生自燃;紧接着,船舱里突然发现了烈性炸药;再后来,船只触礁搁浅。而这一切,仅仅只是“首相”号灾难的开始……
灾难接踵而至,“首相”号在“魔鬼百慕大”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
——查尔斯顿。——一八六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我们于下午三点钟,大海满潮时离开了炮台码头。退潮很快就把我们带到了外海的海面上。亨特利船长下令升起那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船帆。微微的北风推动着“首相”号,通过了港湾。不大一会儿,萨姆特堡被甩到了后面。而贴近地面的那些海岸炮台则被抛在船的左侧。四点钟的时候,退潮的急流从海湾的狭窄入口处奔涌而出,让我们的“首相”号随之驶离了港湾。但我们距公海不远,要到达那里还需要在两个海下沙洲之间,.由海浪冲出来的狭窄通道中继续航行,亨特利船长因而命船进入了西南风向上的航道,经过萨姆特堡左侧时,船上点起了船尖灯。于是,“首相”号尽可能顺风地转换着帆向。傍晚七点,我们居高临下的帆船沿着海岸的*后一个沙嘴驶过,冲向了大西洋。
“首相”号是一艘漂亮的全桅帆船,吨位九百吨,为利物浦富有的利尔德兄弟家族所有。这是一艘两龄船,双层底,用铜钉装配,船的壳板用的是柚木,除了后桅之外,它的下桅及帆缆索具全部是铁制的。这艘结实而又精美的帆船被法兰西船舶等级评定协会评为一等船只,截至此时,它已经完成了在查尔斯顿和利物浦之间的第三次航行。
离开查尔斯顿的航道之后,船上的英国国旗被降了下来。但是,只要看一下这艘船,水手们就不会搞错它的船籍,因为它就是它所显出的样子,从它的吃水线直至桅顶,全都是英国货。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搭乘“首相”号,上了这艘返回英国的帆船的原因。
在南卡罗来纳州和英国之间没有任何直航蒸汽船。要选择横跨大洋的航线就得要么北上去美国的纽约,要么南下去新奥尔良乘船。在纽约和旧大陆之间有几条航线,有英国的、法国的、德国汉堡的,其中有一艘名叫“斯科舍”号、一艘叫“佩雷拉”号、一艘叫“霍尔萨舍”号,这几艘船都能把我很快地送往目的地。在欧洲与新奥尔良之间,“国营船舶航运公司”的船只的航线与科隆和阿斯平沃尔的横跨大西洋的法国海运线相交,很快就可穿越大西洋。但是,在欣赏查尔斯顿的景色时,我看到了“首相”号。这艘船令我怦然心动,十分喜欢,我不知道是出于何种本能让我登上了这艘布置得十分舒适的船。此外,乘帆船旅行,如果顺风、顺水——速度几乎和乘轮船一样快——不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可取的。初秋时节,在已经很低的纬度下,这个季节的景色还是很美的,于是,我决定乘“首相”号旅行。
我做得对还是不对?我会不会对我所做的决定感到懊悔?将来是会告诉我一切的。我日复一日地记着日记,况且,在记这本日记的时候,我对此理解的并不比读这本日记的人多多少。——尽管这本日记大概永远也找不到它的读者。
二
——九月二十八日。——我说过,“首相”号的船长姓亨特利,——他的名字叫约翰·赛拉斯,是一位邓迪的苏格兰人,五十岁,是一位享有“在大西洋上技术娴熟地远航”的美誉的船长。他中等身材,肩膀很窄,头比较小,身体有点儿习惯性地往左倾。我本人并不是位一流的相面者,不是个一眼就能判断出他人性格特点的人,但我似乎已能判断出亨特利船长的为人了,尽管我认识他才有几个小时。
赛拉斯享有高水平的美誉也好,能完全胜任他的工作也罢,我对此并无异议。但是,要说在他这个人的身上具有坚定的意志,身体上、精冲上能经得起任何考验,不!这可是我所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亨特利船长的样子很消沉,身体有点儿虚弱,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从他游移不定的目光中,从他双手所做的毫无目的的小动阼中,以及他翘起的二郎腿的轻微摆动中都可以看得出来。他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坚强、刚毅的人,甚至不可能是个顽强的人。因为他的目光漫不经心,他的下额很柔软,他的拳头没有紧握的习惯。此外,我觉得他的样子有点儿怪。对此,我还没有弄明白,但是,我是在用一种对一船之主相称的关注去观察这个自称为“仅次于上帝的主宰”的人的!……
……
凡尔纳笔下的正面人物都具有坚强的性格、很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有着难能可贵的正义感和克服困难的非凡勇气。
——网络红人竹亭君
凡尔纳的历险类小说不仅能起到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还能寓教于乐,让读者——尤其是让孩子们体会到应该做一个爱国、有责任感、乐于助人的人。
——网络红人小浣熊
凡尔纳是我的领路人。
——海军上将伯德
凡尔纳是我生活的导演。
——潜水艇之父
凡尔纳的小说启发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方向去幻想。
——俄国宇航之父齐奥尔斯基
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之实践的过程。
——法国院士利奥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