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南泥湾
0.00     定价 ¥ 3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08092546
  • 作      者:
    姬晓东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姬晓东,虎年生人,现供职于陕西省榆林市属某单位,陕西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二十岁初写文章,渐有少量中、短篇小说及散文、报告文学散见于省、市报刊;三十岁后重点转向新闻写作,十几年间约有三千余篇计百万余字新闻作品出现在全国各类媒体和门户网站,其中有近百篇获各类新闻奖,并有不少舆论监督文章在全国引起反响;进入新世纪后重写小说,先后出版长篇反腐小说《旱码头》、反映激烈报业大战的长篇小说《记者》、官场黑色幽默长篇小说《县长升迁记》和改编自李季同名长诗的长篇小说《王贵与李香香》等,在全国引起反响和网友热评;近年来触及影视,编导电影《美丽村官》和《王贵与李香香》。
  姬晓东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ok9988
  姬晓东微博:
  http://weibo.com/jok9988
展开
内容介绍
  七十多年前,英雄的三五九旅将士们,用一腔热血和伟大的信念,踏进人迹罕至的南泥湾,与天斗,与地斗,与饥饿斗,与寒冷斗,与疾病斗,与野兽斗,与土匪和敌人斗,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一万两千将士用付出一千一百多条鲜活生命的巨大代价,将荒无人烟的烂泥滩变成“稻田翻绿浪,窑洞满山腰”的塞上好江南、陕北米粮川,使遭到重重封锁、陷入生死存亡境地的陕甘宁边区和圣地延安,绝处逢生,走出困境,成为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地。
  《南泥湾》以史实为据,用文学的手法讲述了三五九旅先遣营的官兵,在南泥湾九龙泉披荆斩棘、建功立业的故事。他们把起初简单的生产自救,升华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在全党上下不忘初心的今天,这种精神更显弥足珍贵。
展开
精彩书摘
  《南泥湾》:
  东方微白,黄河上腾起大雾。朦朦胧胧中,浓雾沿着黄河峡谷缓缓漂浮,飘飘洒洒、悠悠荡荡地向东延伸,像是一个仙女挥舞长袖翩翩起舞,又像是一个流浪汉踉踉跄跄地胡跑乱窜。渐渐地,浓雾成了薄雾,扇着荡着慢慢地消散了。在山峦连绵起伏,林草郁郁葱葱,山谷狭窄崎岖,小道曲曲弯弯的五台山区,又浮现出一幅雾在云下游,人在雾中走的恬静图画。
  这是1939年5月,五台山区万籁俱寂的群山里,不时传出早起的鸟儿们兴高采烈清脆的几声鸣叫,当然,鸟儿们不知上下细腰涧一带的山上,严阵以待埋伏着的是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的将士。因为他们破旧的八角军帽上又戴上编织的柳条帽,和满山的翠色叠加在一起,身着快分不清颜色的衣服,脚蹬五花八门的皮鞋、布鞋、草鞋,还露出分不出颜色的无数只脚丫子,这些都和大地完美地融在了一起。
  三五九旅的将士们守候在上下细腰涧,是等着日军钻“口袋”。日本鬼子太自以为是了,自从两年前侵占山西后,狂轰滥炸,烧杀抢掠,为所欲为地把山西当作他们的屠宰场。5月8日和9日,日军第一〇九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共五千余人,经繁峙县砂河、大营、五台豆村的据点大模大样地出来,明目张胆地开始“大扫荡”,企图歼灭晋察冀军区机关及在这一带休整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我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命令集中三五九旅主力尽最大能力全歼日军,杀杀小鬼子的猖狂。日军在三丈坡地区合围七一七团扑空后分路撤退,从大营镇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三旅团一部八百余人撤至神堂堡西南的口泉、长坪之间时,王震旅长指挥七一八团、旅教导营、骑兵大队将其包围,部分日军被歼,大部乘夜经上下细腰涧准备突围,殊不知这里又有一只口袋在等着他们。
  身材魁梧、胡子拉碴,背上还背着一支陕北大唢呐的营长黑枫,拿着望远镜目不转睛地往山下望着。炊事班侯班长提着黑窝头筐子满脸愧色地过来,拿出两个黑窝头递给通讯员苗大壮,示意转交给黑营长。他为自己这个炊事班长的失职有些不好意思——近来战士们连黑窝头都吃不饱了。苗大壮拿着窝头递给黑枫说:“营长,吃个窝头。”
  黑枫放下望远镜回过神儿,看见侯班长也不好意思起来,他抓着头皮说:“蒋委员长不够意思,这军饷断断续续,有一搭没一搭,辛苦你们炊事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小日本鬼子就快送好东西来了。”
  听营长这样说,侯班长、苗大壮和身边的战士们都意味深长地看着山下,显然大家都望眼欲穿地等待着小鬼子落入口袋里,一会儿里面装的不仅仅是鬼子,还有令人垂涎三尺的日本罐头、歪把子机枪以及大批物资。
  黑枫拿起黑窝头狼吞虎咽啃的时候,乜眼看到附近的小李子手里捏着黑窝头悄悄掰成两块,将一块藏在兜里。黑枫走过去问小李子为什么要把半块窝头藏起来
  小李子手里拿起一把绿草,说:“报告营长,刚吃了点牛筋草把肚子填了半圆,剩下的这半块,等晚上饿得睡不着的时候再吃。”黑枫爱怜但严肃地批评小李子,说:“马上就要打仗了,不吃饱肚子咋能打胜仗?!苗大壮,赶紧传达下去,战前的这顿饭要像消灭鬼子一样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
  他们说话的功夫,山下的公路上有了动静。黑枫连忙望去,公路上已逐渐开始尘土飞扬,拉得很长的队伍出现了,卡车、摩托车和密密麻麻的看起来有千余人的日军的队形似乎有些混乱,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日军的大佐举手示意部队停下。他拿着望远镜到处看看,旁边的军官们也跟着他的头四下张望。副官小心翼翼地说,过来的时候这里一切安然,回去也不会有问题。
  大佐摇着头道:“好不容易摆脱了八路的包围,再不能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的对手狡猾狡猾的。炮兵,火力侦察!”
  得令的炮兵赶紧摇起小钢炮。大佐指着山头,向不同方向挥舞指挥刀,厉声道:“开炮,开炮!”
  炮弹呼啸着飞到了山上,所到之处燃起黑烟。一营的阵地飞来的炮弹更多,在炮弹凄厉的呼啸声中,爆炸溅起的泥土到处飞扬,鸵鸟一般将头钻进简易掩体里的战士不时有人被弹片划伤,卫生员穿梭着包扎。黑枫却拿着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盯着大佐和那些物资,心里盘算着这盘“好菜”就要吃到嘴里了。他看见大佐的指挥刀放进了刀鞘里,知道火力侦察结束了,压低声音要大家准备战斗。战士们立即冒出头来,一片刷刷刷拉枪栓的声响,连炊事班的战士也将炊具就地一放,拿起枪对着山下瞄准起来。
  望远镜里的日本鬼子队伍整齐地前进,一个个的影像越来越大,骑马的大佐走进到十字线的中央,黑枫挥起手在打响第一枪的同时,下达了开火命令。
  枪炮声响作一团,双方展开激战。装备优良的日军此时是毫无目标地盲打,他们试图组织有效的防御负隅顽抗,但为时已晚,八路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使他们的势头抬不起来,黑枫见时机成熟,就命令苗大壮吹起冲锋号。苗大壮一跃而起,起劲地鼓起腮帮子一阵猛吹。战士们如虎添翼般冲出来,一边瞄准开枪,一边喊叫着扑向山下。在燃烧着的汽车、摩托车周围,还有一部分日军拼命地阻击,一挺机关枪喷射着火焰疯狂地射击着,战士们顿时倒下几个。黑枫瞄准机枪手一边射击一边大喊:“瞄准机关枪,给我狠狠地打。”胖战士一个点射击毙机枪旁边上子弹的鬼子,而一连长扛着全营最厉害的武器——上次从鬼子手里缴获的一挺机关枪,一梭子打出去,机枪手被击中。战士们蜂拥着继续冲锋时,鬼子的机枪又响了,原来换了一个射手。黑枫是那种越战越勇、越是战斗惨烈就越能打红眼的职业军人,看到鬼子的机关枪还疯狂扫射,伸手从苗大壮腰间拔出一颗手榴弹,突然站起来,用尽气力扔出一个漂亮的弧线,落在机关枪跟前爆炸,这次连人带机枪都哑了。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