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1915年生,江苏江阴人。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和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历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教自学考试中文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文艺理论研究》主编等。主要作品有《论苏轼的创作经验》、《关于鲁迅的小说杂文及其他》、《古代文艺创作诗集》、《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激流中的探索》等。其主编的《古文鉴赏大辞典》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卷》获国家图书出版荣誉奖。其主编的《大学语文》,累计印量数千万册,在同类教材中市场占有率高。
陈勤建,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文艺学、民俗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文艺学、民俗学、文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专著9部,编著6部,论文、文章180余篇,其中获教育部全困高校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文学二等奖(专著)、省部以上社科奖7项,以及荣获上海市精品课程1项。
常峻,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已出版专著《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和《生肖》等。
黄景春,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民间文学、民间信仰、道教文化等,已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问信仰》等著作多部。
展开
——徐中玉
★神话是民族文化孕育的摇篮,文学、哲学、艺术以及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等都包含在神话之中。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要向斑斓富丽的神话追索。自强不息的精神、天人合一的信念、开放包容的气度、坚韧乐观的勇气、勤劳拼搏的创举,在神话故事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陈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