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七八 烟锁池塘柳
在各种各式的对联中,一般人最感兴趣的,大概就是所谓的“绝对”了。“绝对”有两个特点:一、它是经过长时间在民间流传下来的,有的已经对得出,有的还未对得出。二、它的难度最高,凡是可以称得为“绝对”,总有一些“古古怪怪”的条件限制。
举一个许多人知道的例,“烟锁池塘柳”就是属于有特别限制的对头。这五个字的偏旁包括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下联也应该有“五行”才能对得上。
有人对以“灰堆镇海楼”,在形式(都有“五行”)方面是可以对仗,但却毫无意义。而且“烟锁池塘柳”是一句清丽的五言诗句,“灰堆镇海楼”只是“解得通”而已,两者之间的雅俗是不可以道里计的。
后来有人把“灰”字改成“炮”字,变成了“炮堆镇海楼”,“炮堆”比“灰堆”好得多了,但仍然不够好。因为“堆”字的气势太弱,把许多炮“堆”在镇海楼中,作什么用?如果用以轰击敌人,这个“堆”字是十分差劲的。
一位原籍苏州的读者陈毓雷先生来信,他说在他的家乡也常有人谈论“烟锁池塘柳”这个“绝对”,被多数人认可的下联是“炮架镇江城”。他加以解释说:“镇江与古瓜州隔江相对,形势险要,冠以‘炮架’二字,妥帖得很。此句与‘灰堆镇海楼’相比,无论气势或情理都要略胜一筹。”我同意他的见解。不过,这个下联,也还有点瑕疵,那就是“锁”字和“架”字都是仄声,“塘”字和“江”字都是平声,在五个字中有两个字不合平仄,因此还不能算是上乘之作。
〇七九 燕衔泥垒巢
一位署名“慕羽”的读者写了一个下联,来对“烟锁池塘泖”。他拟的下联是“燕衔泥垒巢”。燕属“火部”(构成“燕”字的下面四点象征火焰熊熊之貌),“衔”“泥”“垒”各有“金”“水”“土”在内,“五行”已包括其四。但可惜那个“巢”字是属于“巛”部,不是属于“木”部,否则就完全合乎规格了。
但虽然如此,我还是认为它比前日引述那两个下联好。因为它比较有意思,而且“燕衔泥垒巢”也可以作为五言诗的一句。
慕羽君拟的联语,还令我得到一点启发,是不是可以从“无情对”方面着想,来对通“烟锁池塘柳”呢?(“无情对”或称“羊角对”的著名例子有:“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岑春萱拜陆凤石;川冬菜炒山鸡丝”。)“燕衔”一句,“垒”字是作动词用的,但“垒”字也可当“壁垒”的“垒”解,所以用来对“塘”字还是可通的。慕羽君还写了一副以本地风光作题材的对联,写得很好,介绍如下:
浅水湾头湾水浅;
红莓谷里谷莓红。
〇八〇 茶烹凿壁泉
多谢读者提供资料,原来“烟锁池塘柳”这一“绝对”是早就有人“对通”了的,只不过我孤陋寡闻,尚未知道罢了。对句是:
茶烹凿壁泉。
提供资料的读者,一位是骆广彬先生,一位署名“一读者”。据“一读者”说,二十多年前,北大一位姓阎的教授(忘其名)曾在一篇文章谈及此联。不过,他抄来的下联第二个字作“煮”字,可能记忆有误。
因上联相应的那个“锁”字是仄声,“煮”字应改用“烹”字才合乎平仄。
骆广彬先生的解释较详细,他说:“此联早年曾在《羊城晚报》发表过,下联用的是倒装句,是用‘凿壁泉’水以煮茶,而且平仄协调,意境佳美,烹茶细啖,赏心写意,舍此而何?‘凿壁泉’是有实地的,但可惜忘记在什么地方了。如读者诸君知之,祈赐教。请注意,上联‘五行’悉在左旁,下联‘五行’悉在字脚。”他已经把这个下联的特点说得详细,用不着我饶舌了。
〇八一 港铺灯塔标
“烟锁池塘柳;茶烹凿壁泉”一联刊出后,有人和我说,这副对联似乎还有“可议”之处,“可议”者何?“部首不对”也。“茶”是“草头”,在辞书中属“草”部,不是属于“木”部。倘若认真讲究的话,这个“可议”是成立的。但就字形结构来说,“茶”字那个“木”是“完整的”放在下面,和“巢”字那个“木”不同。而且“茶烹凿壁泉”意境佳美,平仄协调,是我见过的和“烟锁”一联作对较好的对句。套一句流行语“人才难得”,“佳对难求”,我也不忍吹毛求疵了。
骆君又拟一对“烟锁池塘柳”的下联:“港铺灯塔标”,亦具新意。新意是有本地风光。他说是由“夜观港海,船只如梭”而得的灵感。“凡海港必设有灯塔标志,防船只触礁也。”
又读者张耀培君也拟了一个对“烟锁池塘柳”的下联:“灯铺深圳桥。”“铺”字用得不大适当,但“深圳桥”却是在“镇海楼”之外又一个可以对“池塘柳”的名词。不过“深圳桥”和“镇海楼”都是专有名词,严格来说,用以对普通名词还是“犯忌”的。
〇八二 烽销漠塞榆
读者精通联语一道者确是不少,我刚刚说了句“佳对难求”,“佳对”就来了。这个用来对“烟锁池塘柳”的下联是读者陈敬之先生想出来的,为了便于对照、欣赏起见,我把上联重抄一遍,和下联并列如下:
烟锁池塘柳;
烽销漠塞榆。
这个下联,不但平仄协调,而且“五行”的顺序和上联也是一样的。(如“烟”“烽”都是“火”字旁,“锁”“销”都是“金”字旁。)论内容,“烽销漠塞榆”这一句也很有意思,意境和韵味比起我认为已经是佳作的“茶烹凿壁泉”,的确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读者陈正龙先生写来的一句下联“灯铭水墨楼”也不错,不过比起“烽销漠塞榆”则似稍逊了。苏里南一华侨用“枫焚镇海堤”来对“烟锁池塘柳”,也可算对得通。
〇八三 读者谈联
读者慕羽君来函,从“烟锁池塘柳”一联的对比谈起,谈到他对“对联艺术”的一些看法,我觉得颇有见地。因此节录他的来函如下(慕羽君是“燕衔泥垒巢”这一下联的作者):
我以为联语最重要的是功力悉敌,铢两悉称,浑然天成而无斧凿痕迹方为上选。无情对只能是游戏文章,总非正格,而写景联语中时间与空间最好不要冲突,景物能出现同一画面则更佳,我且以下列唐诗名句为例,它们都具有此一特点。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烟开兰叶香风暖,岸来桃花锦浪生。”此外,特有名词对普通名词也是联格大忌,故“镇海楼”“镇江城”与“凿壁泉”之对比始终觉得勉强。如撇开对比问题,则“茶烹凿壁泉”亦有浑然天成之趣。
另外他并解释他拟的那个下联中的“垒”字:“‘垒’字此处不作动词用……在此处不论解作飞燕筑泥垒之巢或飞燕筑巢于土垒之中均无不可,似无必要解作飞燕含泥去‘垒’巢。”
又,他认为对“烟锁”一联,只需包含“五行”之偏旁便可,无须将其限制扩展至部首归类。这是从宽从严的问题,增加一些难度,“联趣”相应而增,似亦无可厚非。
〇八四 “烟锁池塘柳”寻根
真是自叹读书太少,原来“烟锁池塘柳”乃是前人诗句,早在三百年前,已经有人对了出来,对句且共有四个之多!见晚明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的《柳波曲》。
陈子升(一六一四— 一六九二,广东南海人)是南明著名忠臣陈子壮(永明王朱由榔曾任他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其传记见《明史》二七八)之弟,字乔生,在明代官礼部给事中,入清不仕。他的《中洲草堂遗集》我未读过,是汪杅庵先生将有关文字抄寄我的。汪老说近日偶检此书,始知这一所谓“绝对”,流传至少已达三百年了。三百年来,不知曾有多少人为了想“对通”它而苦思下联,却不知它的出处,亦奇事也。
《中洲草堂遗集》卷十六有《柳波曲》并序云:“客有以‘烟锁池塘柳’五字具‘五行’以属余为对句,因成《柳波曲》二首,与好事者正之。”其一云:
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
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
(按:“垂”一作“填”。)
其二云:
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塘柳。
妾梦五湖湄,郎家大堤口。
陈子升以“灯垂锦槛波”对“烟锁池塘柳”,甚具诗意。“灯垂”是“实写”,若易为“灯填”则是“虚写”。“灯”只灯光,灯光铺盖波光,用一“填”字益见其“重”,这是类似现代文学所谓的象征手法。不过,若依“正路”,则仍以“垂”字为佳。
“灯垂锦槛波”这一对句虽然亦具“五行”,不过陈子升仍未满意,因为“灯”对“烟”,两个字都是从“火”,他觉得欠工。这是古人要求自己的严格处,于是又有《续作锁柳销鸿之曲》云: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
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
用“烽销极塞鸿”来对“烟锁池塘柳”,意境甚高,与陈敬之君所拟的对句“烽销漠塞榆”意境相似,一动一静,难分高下。不过因陈子升自我要求太严,“烽”“烟”也还都是“火”字旁,他不能满意,又作《烟锁沉灯引》云:
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
灯心红缕密,柳眼绿波澄。
“钟沉台榭灯”与“烟锁池塘柳”,两边的“五行”无一相重,可谓挖空心思。但论诗意则有点勉强,似不及“灯垂”“烽销”二联之自然。依我看陈之升这四个对句(连“灯填”一句计),只能说和“茶烹凿壁泉”在伯仲之间,未能超越。
〇八五 灯深村寺钟
《“烟锁池塘柳”寻根》一文刊出后,又接到读者陈毓雷君的来信(发信的日期是《寻根》一文刊出之前),说他近日翻阅《清稗类钞》,也发现前人一个对句。这对句是:
灯深村寺钟。
陈君认为:“以‘灯深村寺钟’对‘烟锁池塘柳’,似在‘联趣’栏以前所列举的‘茶烹凿壁泉’等诸句之上。因其不但平仄协调,且胜在自然,意境韵味皆直追原句。”我也觉得“灯深”句意境甚佳,是“以虚带实”的写法。“深”(深远)既是形容村寺的所在处,也是对灯光的视觉感觉。“钟”应是指钟声,“村寺钟”是听觉方面的描写。此句可解为“隐约可见灯光在深远的村寺钟声传来之处”。“茶烹凿壁泉”“灯垂锦槛波”等句则全是实写;“灯垂”句意境较佳,但比之“灯深”句则仍似稍逊。不过若依陈子升那样的严格要求,“灯”“烟”仍是重在“火”字旁,不过我是觉无须要求到字的“偏旁”也避免相重的。
〇八六 港城铁板烧
三百年前,陈子升寻觅“烟锁池塘柳”的对句,而以五言绝句诗的形式出之,共四首之多,前文已加介绍。后接获读者骆广彬先生来函,附五绝两首,亦是用此形式来对“烟锁池塘柳”的,颇具港穗风光特色,对句亦全合“规格”,因此特为介绍。其一题为《旋厅赏酌》。“旋厅”者,旋转餐厅也。诗云:
烟锁池塘柳,港城铁板烧。
旋厅添绿蚁,风物览逍遥。
“港城铁板烧”,是粤菜馆供应的一种工具,将铁板用电烧热,置生的菜肴于上。这种吃法入诗,大有“竹枝词”味道,在俚俗中见妙趣。但正如他在函中自评,其他三句“又似乎雅一点”,这一句插在其中,和整首诗的风格不大调和。
其二《白天鹅酒店夜宴》:
烟锁池塘柳,汀培锦柱灯。
招揽珠海夜,觞角满高朋。
白天鹅酒店在广州沙面,“汀”,水中之小洲,沙面原是沙洲,填土始成今之沙面。函中有注云:“白天鹅酒店所在之处(沙面)是有柳树的,酒店对鹅潭之右侧园圃亦有人工开辟之小假山石池塘,亦植有柳树。”“‘锦柱灯’言灯柱装饰很美观,白天鹅酒店附近之灯饰正是这样。”故此诗可说是写实的。至于“汀培”句则言“植灯柱犹如植树一样,必培土以成之也”。
〇八七 桃熛锦浪堤
从形式方面来说,以“港城铁板烧”来对“烟锁池塘柳”乃是羊角对;以“汀培锦柱灯”来对则不但是“正宗”的对句,且“五行”偏旁之排列次序无一与上比相同,符合陈子升的“最高要求”。但若论自然、妙趣,我还是取“港城铁板烧”之句,虽然它是羊角对。
骆广彬君又有另一对句,下比“五行”次序的排列,亦是无一与上比相同的。
烟锁池塘柳;
桃熛锦浪堤。
函中附有注释:“下比是由李白名句‘夹岸桃花锦浪生’化出,浪映桃花,桃花流水,盖生锦浪。‘熛’可解作红色。陈琳文句:‘覆沧海而沃熛炭。’‘熛炭’,火红之炭也。《汉书·扬雄传》:‘前熛阙,后应门。’‘熛阙’,赤色之阙也。下比之‘熛’字作动词用。”骆君又以白话意译下比为:“桃花盛开,锦浪边之堤岸铺成一片红色。”这个对句辞藻很美,若和“茶烹凿壁泉”“灯深村寺钟”比较,“桃熛”句风格浓艳,“茶烹”句风格清雅,“灯深”句风格幽邈,可说各有千秋。
又,现在纽约联合国供职的江华征先生来函,说他“原籍滇省,故读至大观楼长联时,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函中并附有他拟的对“烟锁池塘柳”的下联:“湖增锦榭灯。”附注云:“锦榭之灯倒映湖面、岸上、水中,故曰‘增’。”对句符合“规格”,亦颇见匠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