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
(一)锦缎与老丑
老K:“锦缎”将往北州,沿途防雨。落款是:老丑。与这份指令同一天传到老K手中的,还有一张“津北号”列车的车票。很久没有人直呼自己的代号了。自从结束了在保密局海城站长达十年的潜伏任务以来,周长青用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过来自己身份的回归。
周长青是海城本籍人,出生在小资产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后受命于中央特科。在周长青打入国民党军统海城站十年的时间里,时局发生了许多变化,海城从沦陷区变为由中华民国政府所收复,国共两党由联合抗日变为兵刀相向,内战爆发,就连军统局也改名成了保密局。他就像一根伫立在波涛中的芦苇,既不起眼,又不被波涛所动,小心翼翼地潜伏在国民党军统海城站里,将一份份情报,传递出来,屡建奇功。
如果不是为了把那一份关系国共两军战局的军事情报传递出来,他也不会不惜暴露身份。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周长青权衡再三,决意携带情报撤出军统。这份情报果然发挥了关键作用,将蒋介石的部署摸得一清二楚,解放军四野势如破竹,直逼津港市。周长青撤出以后,已经无法留在海城,组织要求他北上津港市待命。
赋闲了好一阵子,他等新任务等得太久了。
现在地下情报工作的领袖、周长青的直接上级———“老丑”,交给了他一个新任务,在这个任务里,他不再是潜伏人员,而是行动指挥官“老K”。这个任务,将影响整个北州城。
“锦缎”,指的是人,是需要重点保护的目标,而“沿途防雨”,自然是要小心护送“锦缎”。护送的目的地在哪儿?“津北号”列车的车票,已经表明了终点———北州市。
北方的风有些刮脸生寒。此时,列车已经出发,轰隆隆地在津北大地上行进。虽然已经是傍晚,但是透过列车车窗仍然可以看见外面充沛的阳光。在阳光下,车厢里的细末微尘在空气中飞扬,也照见了二号车厢里的舒适。木质的桌台、柔软的棉被、漆金的茶具,这是“津北号”的甲等车厢,毕竟和乙等、丙等车厢不同。
“津北号”共有十节车厢,一号车厢是车头和驾驶操作间,剩下的九节车厢只有二号车厢是甲等车厢。二号甲等车厢共有8个房间,分别是1号到8号。3号房间里的乘客是两名年轻女士。其中一人年纪较小,二十岁左右,穿一件鹅黄色外套,举手投足间似乎稚气未脱,但细细端详,眸子里又似乎隐藏着一丝忧伤,这样的神情,真是和她的年纪不符;而另一位稍长几岁,眉目姣好,穿一件式样普通的淡绿色大衣,头发盘髻,云簪贴丝,虽不着刻意粉饰,却又见几分贵气,她的气质,就像“锦缎”一样。
两女子正在房间的桌台上看书,窗外景色在列车飞驰时透下的变化剪影有些迷幻的诗意。
“小姐,您有多久没见过老爷了?”穿鹅黄色外套的女子抬起头来,语声清脆。
“瑛书,我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在外边用这样的‘称谓’。”绿衣女子微微嗔道。
穿鹅黄色外套的女子名叫尹瑛书,一直和绿衣女子为伴。那绿衣女子是名门之后,却非常难得很有进步思想,数年前,她辗转到了重庆,便加入了地下党组织领导的青年组织号角社,后来尹瑛书一直陪着她,又前往昆明西南联大念书。绿衣女子自西南联大毕业后,又来到津港市,供职于一家国民党领导的报社,这些年来,尹瑛书一直陪伴她左右,二人虽名为主仆,却情同姐妹。
“嗳,这又不是‘外边’,这房间就只有你和我,哪里还能有外人听得见。”尹瑛书说道:“而且列车车轮和铁轨之间还发出阵阵噪声呢。”
绿衣女子道:“你年纪小,有些事情还不太懂。”
尹瑛书道:“我怎么不懂,姐姐你这趟去北州,是去见老爷吧?”
绿衣女子道:“是啊,我也是很久没见父亲了。”
尹瑛书摇头道:“姐姐莫要担忧,等这仗打完了,你们也能父女团聚,光明就在眼前!”她故作欣喜,似乎要努力为绿衣女子排遣心中忧伤。其实她自己心中,也有不为人知的伤心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