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起源
关于茶的起源时间,民间有很多传说。有人认为起源于上古,有人认为起源于周代,也有人认为起源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唐代以前的史书中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陆羽写出《茶经》才将荼字写成“茶”,但是茶始于神农的传说的确是存在的。
神农尝百草
中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传说神农有一个水晶般的透明肚子,吃下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茹毛饮血,因此经常生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树木的嫩叶时,发现其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到处流动洗涤,好像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不足以证明茶的起源时间。茶起源于何时,至今仍是个谜。
茶树的种源
关于茶树的起源地,现在的史学家、植物学家、茶学者通过更为科学的手段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茶树起源地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从植物学的角度看,某个属种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仅云贵高原地区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主要地位。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从地质变迁的角度看,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多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的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可见,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理应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从进化学的角度看,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所在。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经过植物学家和茶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和长期观察发现: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及其相邻地区的野生茶树,具有原始型茶树的形态特征,这就证明了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由此可见,茶树的原产地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因此,西南地区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食茶文化考究
食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民间的各种传说还是历史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这也是茶文化形成的准备和铺垫。
传说中的食茶
在湘西民间流传着一段《苗族古歌》:“在那茫茫的太初,……天塌下来了,砸死了哪一个?砸死了有婆婆。把她埋在哪里?埋在靠河的地方。她伸腿就碰到了茶树………”这段古歌里所描绘的是苗族人上古时期的记忆,从歌中的情形看,可能是发生的一场剧烈地震,人们将死去的人埋在靠河的茶树旁。
古歌里专门提到了茶,显然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们现在无法断定古歌中所描绘的“太初”所指的具体年代,但肯定是在种植业出现之前,那么古歌中所提到的茶树也不会是人工栽培的,而是自然生长的茶林,并且茶林的面积很大。所以,此时的茶不可能是药用或是饮用,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些茶叶是人们用以果腹的食物。
历史悠久的食茶
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靠狩猎和采集野果及一些可食用植物为生,茶就很有可能被当作植物性食物而被人类所发现和利用。可见,茶最初是作为食物行之于世的。其原因很简单,在生存艰难、食不果腹的原始社会,茶绝不会首先作为饮料,也不可能作为药物而使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