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说“王冕死了父亲”句
0.00     定价 ¥ 25.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48613305
  • 作      者:
    刘探宙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汉语语言学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一些突出的热点问题。有些问题经过多轮讨论,依然热度不减。而近些年,汉语语法学界在进一步认识到汉语自身特点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重要的新问题。面对海量的论争资料和纷繁的观点,很多学者,特别是初学者,有无所适从甚至盲从的倾向。《说“王冕死了父亲”句》为本丛书之一种。

有鉴于此, 本着摆脱印欧语眼光,摆脱传统(主流)观点束缚,带有导向性,在综述中铺垫出解决问题的新方向的宗旨,沈家煊先生主编了“语言学热点问题研究系列”丛书,筛选出十几个理论相关的语言学的热点专题,就每个专题,以8万-10万字的篇幅,全面整理海内外相关资料,对文献做出深入透彻的分类梳理,力求客观呈现各家的主要观点,对其优缺点作适当分析点评,指出学术发展的前景。该丛书以吕叔湘《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和朱德熙《语法答问》为楷模,追求站在汉语的立场上看汉语,用汉语的方式说汉语的“自我表述”。有助于推动汉语句法语义学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大专院校中语法专题讨论课的教学开展。


展开
作者简介

山东烟台人。北京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同时也关注方言中的语法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继承汉语语法研究传统,特别是结构主义句法分析方法,注重当代句法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合理应用。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当代语言学》《语言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代表作《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王冕死了父亲”这样的结构式,是汉语语法一个传统难题。因为它挑战了“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一般规律。本书首先介绍在现代语言学理论背景下,生成语法和构式语法在这个问题上争论的来龙去脉,介绍相关的各种术语,如非作格动词、非宾格动词、“Burzio定律”等。其次探讨如下几个问题:1)“王冕死了父亲”是不是由“死了王冕的父亲”通过“王冕”的移位派生而来的?两者是否属于相同的句式?2)“王冕死了父亲”是不是由“王冕经历了父亲的死”通过“死”的移位派生而来的,两者是否属于相同的句式?3)“王冕死了父亲”和“王冕,父亲死了”两者是否属于相同的句式?有没有移位派生关系,能不能把两句的“父亲”都定为主语格?4)以“病”和“笑”为代表的“非作格动词”和以“死”和“来”为代表的“非宾格动词”带宾语时句式意义有什么不同?5)如何看待“王冕死了父亲”的历史形成与共时系统中的“生成”假说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将讨论构式方法与句法移位方法的解释力强弱问题,汉语句法的论元观与话题观那个更能反映汉语语法实质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语法解释的简单性追求

前面两章,我们介绍了汉语语法学界对“王冕死了父亲”句的探讨已经从“分析”走上“综合”的研究倾向。从整体句式观的确立,到篇章表现对句式义的佐证,再到糅合语法具体操作体系的完备,以及主观移情意义的强调,慢慢走向成熟的整合的研究思路,显示出它在解释的简单性和总括力强方面的优势。这跟整个科学界对整合研究的要求是分不开的。

沈家煊(2011:156)对科学思想的这样一种新动向有如下介绍:

“科学家在花了三百年时间——从牛顿算起吧——把所有的东西拆解成分子、原子、核子和夸克后,现在像是在把这个过程重新颠倒过来,开始研究这些分解成分是如何结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的,而不再去继续分析、拆解、还原为尽可能简单的东西。这种情形正发生在生物学、进化科学、神经网络、生态平衡、人工智能、经济学等许多领域,甚至还发生在物理学,物理学家正在努力建立混沌的数学理论,来解释许多复杂现象,比如无数碎片形成的整体美感,液体内部像漩涡那种怪诞的运动。”

最近科技哲学的一个新观念叫“生成整体论”,这种观念强调先有整体后有部分,整体不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从“生”之时就是整体,仅仅通过分解来了解整体是不充分的,因为部分与部分之间还有相互作用。

科学发展经历了从分析分解到综合整合的过程,同样地,汉语语法研究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开篇我们提到,传统的汉语语法研究重视“虚词+句式”的综合方法,从《马氏文通》将西方的分析理念引入汉语语法研究,百年来,我们的语法研究一直走在分析还原的道路上,从结构主义到生成语法都是这一思路,现在语法研究出现的整合思路,从句式观到糅合造句到主观移情,这和科学思想的新动向是吻合的。但这种整合不是简单回归传统,而是“螺旋式上升”,比如赵元任先生五六十年代就提出了“类推”的思路,但到沈家煊先生讲“糅合类推”时,类推原理、分析步骤、制约条件、浮现意义,我们看到这里具有现代语言学意识和背景的“类推”已经将赵元任先生的“类推”方法向前推进了一步。整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讲,在分析的基础上讲,整合的研究思路还要有利于分析法的改进。因为“分析”和“综合”终归是思维过程的一体两面,综合离不开分析,分析离不开综合。我们今天回归中国传统重视句式句型,也是在吸收西方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吸收外来,但又不忘本来。

但建立语法体系的时候,简单和严谨同等重要。“要是我们发现一种理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变得越来越复杂,结构的分析图越画越复杂,那我们就应该反思这种理论是不是根本就有缺陷”(沈家煊2011:176)。中国道家哲学讲求“大道至简”,作为一种“终极的复杂”,语法解释的简单性应是语法研究者的共同追求。


展开
目录

总序

问题的缘起 

1 主宾语大讨论和“王冕死了父亲” 

1.1张汝舟“句式观”和“话题观”的萌芽

1.2主宾语大讨论中的“王冕死了父亲”


2 “领主属宾句”和分裂领属分析

2.1“存在句”

2.2“领主属宾句”和90年代其他相关分析 


上篇 基于动词和移位的分析法

3 非宾格理论和各种“移位”“赋格”说

3.1非宾格理论 


3.2生成语法学派的各种解释


下篇 基于句式和移情的综合法

4 “王冕死了父亲”句的句式观和篇章功能

4.1句式观和“完形”感知 

4.2句式的配价和篇章功能


5 “糅合语法”和主观“移情”

5.1糅合造句法和“计较得失”义


5.2综合法:简单假设和主观“移情”



5.3“比喻糅合方阵”VS.“Fauconnier模型”

5.4语法解释的简单性追求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