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
文字合体的创意
在这本书接近尾声的时候,回想起之前在很多单元的内容中,都谈论过文字的创意问题。无论文字的构成、造型、字与字、字与图形或字与图像,又或前文刚谈及的建筑、器具和工艺等,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字创意例子。在这个单元里,我们综合地探讨文字合体这一课题。
其实,从象形文字开始,字体本身就与形象结下不解之缘。在古文字的时代,汉字亦有不少以图形和物象作装饰而构成字体。鸟虫书就是运用大自然的物象,雀鸟与昆虫跟文字笔划合体,设计成具装饰美的文字。1中、日、韩三个用汉字或曾用汉字的国家,民间都用图像与字合体的文字绘和飞帛板书。文字绘是以图画绘进文字;飞帛板书是用齿状木板硬笔旋动书写出白线漏痕的笔划,并加入饰花的文字。这类文字创意手法也常用在各种民间工艺之中。
我在设计香港第二系列生肖邮票和全套首日封时,承传了这种创意手法,将刺绣的生肖动物图形与文字合体,创作出雅俗共赏的邮品。
2015年,我受委约创作一套生肖限量手绘纪念封,亦绘画了12种生肖文字绘,成为邮迷的藏品。
图像与文字的结合,在现代字体设计中更具发展的空间,其中摄影就是古人没有的技术。在20世纪,已有人运用人体摄影创作字母,非常前卫,令我印象深刻。
黄炳培在我们“海道会”首届大展里展出九幅系列海报,以“人”为主题创作文字意象,宋体笔划与人体和器官的摄影图像相融合,甚具视觉冲击力,应是当代前卫的文字绘。
前文谈到的鸟虫书、文字绘和飞帛板书都是图文融合,属广义上的合体字。合体字的原本意义是字与字的合体,不是简单地将两个或多个文字连成一体,或者是依据载体形状把字体变形组合成图形,而是字与字有机地作形体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较简单的是字中有字,繁复的是多字融合得像迷宫,似个考验智力的文字游戏。
这种合体字创作最常用的手法是同形共享。最为人乐道的图形,就是“唯吾知足”。刚好这四个字都有一“口”,分别在字的上下左右,共享“口”字,将字排成逆时针由右至上围成圈,中央就成为钱的方孔,真是创意绝妙!
还有大家都熟悉的“招财进宝”四字,其中两字共享“贝”;“黄金万两”竖排四字,上下两字共享笔划。这都显现着民间的才智。
1997年,首尔的设计师好友邀约我创作“朝韩统一”的主题海报。我发现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号上有同样的偏旁“ ”,两地实在是一对亲兄弟,难分难解!我就运用了同形共享的手法,设计了一个合体字,表现统一的主题。又刚好“ ”部首是上下同形,令我可将南“韩”北“朝”倒对相连,不分上下主次,平等相依,同时又创造了海报多角度观赏的趣味。
2016年5月,在深圳举行的字体设计邀请展上,我选择了以象棋为题材,除了前文提及的“楚河汉界”篆体设计2,运用了同形共享的手法外,又创作了另一作品—“将帅”合体字。当时决定以“敌我和合”作主旨去构思象棋题材时,将帅和合是我优先探索的意念。运用红绿两色之外,又试用宋体与黑体突显其各异的个性,那怎样传达“和合”的困难?这是一项挑战性的课题。幸好我发现草书写成的这两个笔划,原本不同的部首倒对地看很相似。最终,我大胆地弃异求同,使“将”与“帅”倒对连合,表现了“化敌为友”的主题。
前文介绍了设计师张昊的三款字。他近年热衷于探索具对称平衡之美,又甚具趣味性的合体字设计。他在研究中发现西方也有对称合体的造字手法,称为Ambigrams,由拉丁语 ambi(双面)、gram(文字)组成,是指可以多角度或不同顺序地阅读的文字图形,中文多译作“对称字”。然而,居中对称虽是华人崇尚的审美观,但汉语合体字不一定都是绝对对称的。
张昊在这方面的创作不少,他从传统中汲取营养,采用现代设计视觉语言表达新主题,并成功地将其运用在很多商业和文化项目中。
在前文“美术字”单元里选刊了张昊的《万卷书香》海报,而“文字真有意思”这组对称合体字的造型,应是承传了道家灵符文字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时尚感。
除了“时间”这个巧妙地共享笔划的合体字外,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纯属对称字(张昊称为“多元字”)。“盾牌”“波长”“长寿”“选择”“端午”“理论”等各具巧思,个性多元。张昊另一作品《藏书》亦特别出色。他将“书”藏在“藏”字中间,立意清晰易明,在对称的装饰美感中不失文字的易读功能。
字中藏字,有时需要将字原本一部分的笔划更改为另一字,还能使人会意。在文字中亦可找到不少字中有字的例子。前文曾介绍我的作品“一丹奖”的徽志3,就是“丹”中有“一”的合体;另一刊于封底的“一画会”海报,是1980年代初的作品,运用同一手法表现不同的创意。两者都是笔划共享的合体字,亦是一字两体(楷书和细黑体)的融合。
其实,文字合体还包括中西合体。在汉字中拼合英文字母较为简单,而要将汉字形象融入英文中则并不是易事。大家熟悉的杰出艺术家徐冰,创造了汉字英文,非常精彩,是百分之百的文字艺术。他用毛笔书写具行书笔意的字母,构成汉字形态,又能阅读成英语,真是不可思议!这样的中英文融合,已超越了文字合体的创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