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我的事业是父亲:十年纪念版
0.00     定价 ¥ 4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121335488
  • 作      者:
    蔡笑晚编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自出版以来,连续数月雄踞全国各大书城同类图书排行榜帮手,读者好评如潮,曾引发央视、凤凰卫视等竞相热播,举国媒体轰动。

★书中的方法简单易学、手段细致入微、效果令人信服。蔡笑晚高水平的教育理念指引他的儿女们个个快乐成才,并显示出高水平的竞争优势。

★一套神奇教子方法,三代人共同验证,千万家庭从中受益。蔡笑晚被众多媒体誉为“人才魔术师”,被著名主持人陈鲁豫亲切地称为“博士老爹”,他的家教理念被千万家庭视为家庭教育的“孙子兵法”。


展开
作者简介

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父亲,他被著名主持人陈鲁豫亲切地称为“博士老爹”,他被众多媒体誉为“人才魔术师”,他的家教理念被视为家庭教育的“孙子兵法”。

这位父亲就是蔡笑晚。他培养的6个子女中有5位被包括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在内的美国知名大学录取为博士生。大儿子蔡天文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X年轻的终身教授,并荣获全球统计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考普斯总统奖”;二儿子蔡天武,在素有“金融界哈佛”之称的美国高盛公司出任副总裁;小女儿蔡天西,30岁即成为哈佛大学X年轻的终身教授。孙女蔡玄嘉获得由奥巴马签发的美国总统杰出学生奖,并入选全美女子数学竞赛前十名,孙子蔡玄烨所在的代表队多次获得美国国家数学竞赛团体一等奖。奇迹正在祖孙三代人身上不断上演……

蔡笑晚愿与天下的父母分享家教的成功经验,帮助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好梦成真:自2006年以来蔡笑晚在全国20多个城市做专场演讲100多场次,其设立的奖学助学基金已经启动6届,先后资助150多位贫困优秀学生完成学业;本书一经出版便一纸风行,版权售至越南和台湾地区,他的教子理念在越南、新加坡,乃至全球华人中都引起了轰动。父亲的事业还在继续,蔡笑晚先生邀约天下父母,一起做好教子成才这项伟大事业。


展开
内容介绍

《我的事业是父亲》是一部以讲故事的形式传达生动教育方法的长篇纪实作品,也是一部写给天下父母的励志书,更是以“父亲”的名义发出的棒喝: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是失职,更是失败!

作者蔡笑晚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他有六个小孩,孩子上中学以前一直生活在乡村。十多年后,六个孩子个个长大成才,声名赫赫。这位平凡父亲的理念朴素而异样:“父亲”,就是一生的事业!

本书既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教子书,也是一部难得的贮满诸多教子经验、教育理念,可操作、可模拟、可仿效的家庭教育实践读本。它不艰深、不虚妄,在一个个温暖、细致的父爱故事中,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令人惊讶也令人欣慰。清晰的教育意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一则则可以立竿见影的教育细节使得本书成为天下父母的样板:合格的父母应该像蔡笑晚那样,把父母这个“事业”战战兢兢做好。

正如蔡笑晚所言: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天下每位父母*要紧的事业,它在所有日常事务中永远排*位!苦难和清寂在把“父亲”当“事业”做的理念面前变成了力量,变成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永远朝向成功的自信。


展开
精彩书评

“我要有孩子,也请蔡老师帮我带!全国的父母都应该看蔡老的这本书!”

——著名主持人 陈鲁豫

 “蔡老师的《我的事业是父亲》这本书,我不仅认真看了一遍,还在书中的重点之处画了很多线、做了很多标记,是大家值得读的好书。”

——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

 “他的教子经验像一座储量丰富的金矿,虽然已经呈现给我们一些令人惊叹不已的成果,但这里面还有很多宝藏有待于继续发掘。”

——著名教育家、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东华


蔡笑晚在“我的事业是父亲”系列中与很多人主张语言教育不同,他教孩子数数,一直念到千位数;他还把《荷马史诗》写进家训;他认为孩子的能力和才华绝不仅仅是老师能够教给的,必须通过自学。                                                                                       

——《北京青年报》

“我的事业是父亲”系列展示了“蔡氏家教”的四大秘籍:快乐教育、寓教于“游”、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香港《文汇报》


展开
精彩书摘

拒绝盲从,坚持自我

教子成才的道路上不存在“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问题,而是“多听则乱、越听越糊涂”。一套大家都满意的家教方法,培养出来的必然是四平八稳的平凡孩子。

小时候,我的父亲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爷爷带孙儿去市场,买到一头小毛驴。回家的时候,先是爷爷骑着毛驴,孙儿跟在后头走。走了一段路后,遇上一群妇女。妇女就指责爷爷,说他不关心小孩,大人骑驴让小孩走路,不像话。爷爷听了感觉有理,就立即下来,改让孙儿骑驴,自己跟在后头走。又走了一段路,遇上一群老年人。老人指着小孩骂,这小子真不孝,年纪轻轻的骑着驴,让老人走路。孙儿听了觉得有理,就叫爷爷上来一起骑。两人又走了一段路,遇上一群养驴人,养驴人指着祖孙二人说,这么小的毛驴,两个人骑着走,太狠心了,这驴儿肯定会累死的。祖孙二人听了想想也是,索性两人都下来牵着驴走。途中又遇上一群年轻小伙子,青年人指着两人风趣地说,你们两个傻瓜,有驴不骑,真是笑话。祖孙二人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但是,他们的处境很困难,爷爷骑驴有人责备,孙儿骑驴有人指责,两人都骑有人非议,两个都不骑又有人取笑。所有的选择似乎都不妥当。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两个人抬着驴走。他们也这么做了。结果在经过一座独木桥时,两个人不小心把驴掉在溪沟里摔死了。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人世间能够发生的稀奇古怪的事都发生过了,所有高明见解、金玉良言能说的都说了,可能入大雅之堂的都有经书史册可考,不能入大雅之堂的也有杂文野史在民间流传。现代的任何一种见解,不管有意无意,几乎都可以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河流中找到源头。所以可以说,当今世界没有新东西,只有新组合。

家教理论方面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现代家教理论都可以从古人那里追溯到源头。今人的各家理论只不过以不同方式重新组合了古人的信条。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理论特色,去实现属于那个时代的理想和追求。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奇怪地发现,现实世界的任何一种理论和经验都有一种与之相反的理论和经验存在。虽然两者之间似乎水火不能相容,但各自又有各自存在的理由,谁也无法否定谁。

比如:有人说要不失时机地早教早学,要及早开发儿童的智力,开发得越早大脑就发育得越好。因此,要争取时间早教早学,把教育时间提到学龄之前,提到三岁之内,甚至提前到出生之前。要及早发现儿童的智力情况,该早读的就早读,该跳级的就跳级。可是,也有理论说这是拔苗助长,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自然发展情况,要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认为孩子在十二岁之内绝不应该读书。

又比如:有人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但也有人提出,如果什么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慢慢摸索,那么人类肯定还处在茹毛饮血阶段。一旦错过了最佳学习期,有许多东西就永远掌握不了。因此,必须尽快教给孩子们,不能等待他自己独立探索,否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错过时机。

又有人说,要多听大家的意见。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这几乎是普遍公认的处世准则。但是也有人提出如果把每位科学家对世界的意见综合起来,那么世界根本就不复存在,不可构建。“祖孙买驴”的故事中,两位善良的祖孙,因为兼听了众人的意见,结果是抬着驴过独木桥,把驴摔死在溪间,遗恨终生。

要想培养出一个杰出的人物,必然需要一套特殊的手段。在育儿和家教领域里不存在“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问题,而是“多听则乱、越听越糊涂”。在没有严格科学根据的情况下,无法判定究竟哪一套方法更高明。这并不表明人类在家教领域内束手无策。恰巧相反,这给创造性和想象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奇迹往往出现在人们没有想到或不敢想的地方。而一套大家都满意的方法,必然培养出一个四平八稳的平凡孩子。因为,尽善尽美就不可能是出类拔萃了。

因此,有人提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认为人生要想干成一番事业,也只能如此,没有别的两全之策。“祖孙买驴” 的故事哲理提示我们,在教子成才的漫长道路上,必须排除干扰,坚定地按既定方向前进,走自己的路。如果前面没有路,也要勇敢地闯出一条来。

鉴于这一点,正是我要介绍的一些经验与理论。我相信真的“高山流水”必然会遇上知音。我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奉献给这些知音。“祖孙买驴” 的故事哲理是我奉献给知音的第一个重要经验:教育孩子,自己要有主见。


展开
目录

我的事业是“父亲” 001
哈佛教授问我教子经 011
天下的父母,我想对您说 015

养儿育女,特立独行 019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020
因材施教,拒绝寻常路 022
早一点,再早一点 027
放眼量,从长计 031

一砖一瓦,夯实基础 035
磨难经历,意外胎教 036
育儿方法,早恒结合 037
语言训练,少中求精 042
思维训练,数学为先 049
能力培养,自学为主 052
兴趣培养,注重规范 057

塑造品格,培养气概 061
德才兼修,以德为本 062
因时因地,培养孝德 067
立志趁早,编织未来 070
故事熏陶,塑造灵魂 074
不断攀登,贵在坚持 076
自信乐观,不断进取 079
良好习惯,从小养成 083
培养自立,始于认路 084
注重素质,全面培养 086
初涉人世,亦忍亦让 088

教育氛围,主动营造 095
好名相伴,好运相随 096
数次择校,能力为本 098
寻觅良师,终身受益 102
家校合作,教育互补 105
专业选择,实用为本 108
兄弟互助,相互砥砺 117
心理有结,及时化解 124
设计旅游,开拓胸襟 128
丰富爱好,领略乐趣 139
时间管理,只争朝夕 140
隔代教育,重在陶冶 143
得之宠爱,失之溺爱 147
筝线艺术,亲子共勉 151
抓住机遇,把握命运 172
不断攀登,永不满足 173

博士之家的光辉记录 175
心里话:愿天下的父母都好梦成真! 188
我的成功经验适用于每一个家庭吗? 19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