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从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五千年以来所发生的所有历史事件中选择了一些非常有典型意义的历史“悬案”,分为四个篇章,从政治、军事、文化、人性等方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瞬间给出了精彩的解读。内容丰富,有一定专业性,语言简洁生动,适合那些热爱历史,却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无暇去涉猎大部头历史著作的读者,具有较强的阅读性和出版价值。
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类历史的书籍,深入介绍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些悬案,吸引读者关注世界历史,以此指导人们在重温世界历史,并对当下进行反省,学会用历史的参照系统校正今天的行动和实践。本书通俗易懂,对于那些热爱历史,却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无暇涉猎大部头历史著作的人来说,《一书通识世界五千年历史悬案》应该是了解历史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普希金之死是捍卫尊严的结果?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1837年1月29日,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在自己的家里去世了。上帝将“俄国诗歌的太阳”召回了天国,留给人们无限的悲痛和惋惜。人们对他的死因也纷纷猜测。
在凭吊的人群里有普希金年轻漂亮的妻子,年仅24岁的娜达丽娅冈察洛瓦普希金娜。她不仅要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和打击,同时还要承受人们对她的恶语中伤。人们责备她,甚至咒骂她:因为正是由于她的轻佻行为导致了普希金与丹特士的决斗,使丈夫死在情敌的枪口之下。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普希金一生风流倜傥,据说他有好感的女性非常多。1830年,普希金的声誉如日中天,此时,芳龄十八的娜达丽娅犹如刚刚开放的玫瑰,普希金被她迷住了。普希金经过了两次求婚才得到了娜达丽娅的首肯。其实,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孕育着一颗不幸的种子。对于普希金来说,诗歌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他的一切,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结婚之后,普希金陷入了困境。身边虽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妻子,这满足了他的占有欲和虚荣心。但要博得这位美人的欢心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为了维持婚后的体面生活,普希金不得不靠借贷来度日,在他结婚的头四年里,欠债已达6万卢布。在随后的两年里,他不仅没有还掉以前的债务,反而越欠越多,临死前已达12万卢布。
结婚6年后,普希金知道了自己妻子与人通奸的事实。原因很简单,由于普希金盛名在外,经常参加一些舞会,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娜达丽娅的魅力也在一次次的舞会上激荡着那些好色之徒的心。在许多男人大献殷勤之下,娜达丽娅已经晕头转向。特别是在“英俊王子”荷兰公使英俊潇洒、性格活泼开朗的干儿子法国人丹特士出现后,娜达丽娅被他的青春魅力深深地吸引。
普希金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妻子的荣誉,毅然决定向丹特士发起挑战——决斗。丹特士的义父,荷兰公使老格尔恩顿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开始四方奔走,多方斡旋,以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结果,安排了丹特士与娜达丽娅的大姐叶卡捷林娜结婚。丹特士与叶卡捷林娜结婚之后,他利用自己是姐夫的合法身份,更加大胆放肆地追求娜达丽娅,二人的关系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这让普希金忍无可忍!于是,他再次发起决斗挑战,并确定了极其残酷的条件:双方射击的距离只有十步,并且在第一次双方都没有射中对方之后,决斗再重新开始,直到有一方倒地为止。1937年1月27日,决斗在黑山进行,结果伟大的诗人就这样死了。
也有人说,普希金是有理智的,他不会头脑发热到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与人进行决斗。有关专家在对史料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普希金并不是偶然中枪身亡,而是死于一场阴谋。原来沙皇尼古拉一世早就觊觎娜达丽娅的美色。因为身份的原因,不好出面,于是就派丹特士在各种场合诱惑娜达丽娅,目的是激怒普希金,让他与丹特士决斗,以便找机会将普希金杀掉。这种猜测是上一种猜测的加强版,把沙皇也牵扯进来了。
虽然这些猜测有一定的依据,但是不是历史的真相,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能够明了。但是,一个为了尊严不惜牺牲生命的诗人形象不也让我们在惋惜之余对普希金心生敬意吗?
英雄与浪子,诗人拜伦的两面
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伟大的诗人,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拜伦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兴趣广泛,尤其喜欢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东西。他出生于英国的贵族世家,21岁的时候,他就继承了家族世袭的爵位,并且进入了贵族院。由于学生时代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拜伦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经常抨击当时的政府,因此受到顽固派的抵制,后来离开英国到处流亡也是那时留下的祸根。但是他顽强地与整个世俗社会作斗争,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这就是拜伦给我们留下的美好印象,勇敢、坚毅、有才华。然而,减去时间带给诗人的瑰丽光环,我们发现生活中的拜伦其实也是一个平常人,他的一些癖好甚至为世俗的道德所不齿。
美国作家舒伯特希纳肯伯格的新作《伟大作家的秘密生活》2008年在美国上市,该书首次披露了关于拜伦的隐私事件,这些事在一些类似于《拜伦传》这类宣传名人正面形象的书中是看不到的。这本书揭露了拜伦很多私密的事情。拜伦是欧洲有名的情场浪子,书中提到他生活混乱,甚至有收集女性隐私物的嗜好,他每征服一名女性后,就会从这位女性身上剪下或拔下一根“隐私物”,然后写下女性的名字存放在一封信封里。难道人们一直崇拜的拜伦是这个样子的吗?很多作家站出来公开地批判肯伯格,认为他的书纯粹是为了书的销量而哗众取宠。那么哪种说法更可信呢?又有怎样的证据呢?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拜伦的经历,然后就可以判断出哪种说法更可信。
拜伦天生跛足,但是他长相很英俊,这让拜伦很敏感也很自卑,也不太合群。拜伦后来承袭爵位,社交场所的应酬交际,把他打造成了一个情场高手。与人谈情信手拈来,再加上他的文学气质和英俊的长相,很容易使女人折服。至于跛足,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为他日后的风流韵事打下了基础。
拜伦的第一次婚姻是很不成功的,在与娜密尔班克小姐相识两年后,俩人结婚,但是婚后的生活很不幸福,拜伦和妻子的性情差别太大,而且他的妻子心胸很不豁达,这让拜伦很难接受。最后两个人干脆分居,妻子也搬回了娘家,拜伦的婚姻就这样名存实亡了。一个浪漫的诗人是需要爱情滋润的,没有了爱情和女人,诗人的才情会很快枯萎的。也就在这个时候,拜伦在政治上受到了排挤,被迫离开英国到各国游历,当然他的爱情也在各国开出了花朵。
从苏富比拍卖的一些拜伦的信件中我们也可以对这些事情窥知一二。这些信件由英国的前首相罗伯斯里伯爵及其家族保管至今,信件是拜伦写给自己密友弗朗西斯霍奇森的。信中拜伦大胆地倾诉了很多无法对外人启齿的事情和想法,也提到了自己的多位情妇,甚至逐一进行了点评。他抱怨自己的情妇卡罗琳林白夫人是个疯子和彻头彻尾的坏人,另外还有苏珊佛汉、阿尔巴尼亚的阿里帕莎等。基本上拜伦的脚到了哪里他的情妇就会在哪里出现。有了那么多情妇的前提下,我们伟大的诗人想出一个“浪漫”而与众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她们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在那个时期的西方文坛,爱情生活混乱、拥有荒唐的怪癖是不少西方文学家的共同特点。与拜伦同时代的伟大作家并被拜伦称为流氓的罗伯特骚赛和威廉姆华兹华斯都是风花雪月的高手。
其实,无论拜伦是否用收集情人的隐私物品的方式来纪念这段感情,每一个热爱他的读者都会在心里默默地理解他——一个与众不同的,拥有美好才华、炽烈情感的浪子。
“开膛手杰克”身份迷雾重重
1888年8月,伦敦城一连发生了两起血腥的谋杀事件。两起事件的受害者都是女性,而且都是妓女,死者在生前都受到过残忍的伤害。其中一名叫玛莎塔布连的受害者身中39刀,而另一名叫玛莉安尼古拉斯的受害者不但腹部被剖开,肠子被拉到了体外,而且私处也被严重戳伤。这两起案件都让人毛骨悚然。
在两名受害者遇害的教堂附近还发生过几起谋杀案,一时间让很多人关注,警方经过调查认为,这几起案件都是同一个人所为,于是并案处理,将其称之为“白教堂连续凶杀案”。后来警方收到了疑似凶手寄的信件,在信件中他自称杰克,又因为他的杀人手段残忍,于是他就被称为“开膛手杰克”。
在凶手作案期间,他也没有忘记挑衅警察,他一再给警方写信,炫耀自己的作案成果,对警方进行嘲讽,但是英国警方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凶手。凶手的挑衅,警方的无能,让伦敦的民众一直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中。当时的英国媒体也一再对凶手进行渲染,导致社会更加地恐慌。但是噩梦还没有结束,经过警方的核查,至少有5名女性是真正死于杰克之手,另外还有14名女性虽然被认为也是杰克杀死的,但是警方找不到确凿的证据。事实上,直到今天,英国警方也没有找到“开膛手杰克”。让这样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一直到死都逍遥法外,应该是英国警方的一大耻辱。
其实,当年警方掌握了“开膛手杰克”的很多犯罪特征和犯罪证据,根据这些证据推断出杰克的五大特征是:他必须具有相当的解剖学知识;能熟练地使用刀具;所有的受害人都是从右到左被刀伤害,说明杰克很有可能是左撇子,或者两手都能熟练用刀;杰克有可能不是单独作案;杰克必须是有一定体力的人。根据以上这些推断,当时的英国警方认为,“开膛手杰克”是一个身体健壮的男性医生。后来又根据受害者大部分是单身的、年龄较大的中下阶层妓女的特征,警方认为“开膛手杰克”的婚姻状况不是很好,他的妻子很可能背叛或抛弃了他,出于对妻子的仇恨将自己的怨气发泄在这些妓女的身上。这些就是一开始对于“开膛手杰克”的判断。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英国警方没有找到真正的凶手,再加上一些别的机构的介入,“开膛手杰克”的怀疑对象不断被扩大。被怀疑的对象有屠夫、心理变态者,甚至有女人。这样的大范围怀疑造成了人人自危的局面,也使案件的侦破陷入了僵局。
后来警方确定了不少嫌疑人,但都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而不了了之。在众多的怀疑对象中有两个人的嫌疑是最大的,一个是律师马塔古约翰杜立德,他曾在一所学校担任教师,在警方将白教堂谋杀案并案处理后不久,他就失踪了。之后,他的尸体在泰晤士河中被人发现,经过警方的勘查,认定他是将自己装在袋子里投河自尽的。当时的警方认为,他是迫于警方的压力畏罪自杀的,因为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所以警方也没有证据证明他就是凶手。另一个是塞维林安东尼诺维奇克拉索威斯基,他出生于波兰,是个有暴力倾向的男人,或许懂些医学知识,后来因毒杀三名女子的确切罪行被处以绞刑。
以上是当时警方给出的嫌疑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警方没有逮捕他们,这些人也早已死去了,但是后人好像很不认同当时英国警方给出的结论,仍在不断探寻,也产生了不少新的观点。
2002年,美国女作家帕特里夏康沃尔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写就一部名为《疑案了结——一个杀手的肖像》的小说,初步断定英国印象派画家沃尔特西克特就是那个名叫杰克的“开膛手”。
2006年,澳大利亚生物分子学家伊恩芬德利宣布,她通过新的DNA检测技术,分析出“开膛手杰克”竟是女儿身!
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库克博士在《开膛手杰克:结案》一书中认为,传说中的“开膛手杰克”其实根本不存在。
时至今日猜测仍在进行,不管“开膛手杰克”到底是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已经被时间消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