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欧阳修:你若不醉,谁人能醒
0.00     定价 ¥ 36.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48437697
  • 作      者:
    武晓静著
  • 出 版 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内容介绍

   《欧阳修:你若不醉,谁人能醒》是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苏轼评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他的平易文风,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其作品突出表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豁达乐观的人生观。精练,文字流畅,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欧阳修伟大的诗词成就,还可以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童年.寒门才子初长成
  1.惊起沙禽掠岸飞
  推开历史的画卷,向前,再向前,我们看到了一座院子。院子不大,外面是灰色的墙,里面有大小几间屋子,上面覆盖着红色的瓦片。院子里种着几棵树,风起时,树冠轻轻晃动,给院子添了许多生机。
  这里是四川省绵阳市下一座贫瘠的小县城,院子的主人,是这里的推官——欧阳观。时值北宋景德四年,此时,他正焦急地站在一间房屋的门外,双手紧握在一起,双唇紧闭,眼神一直注视着屋子的门口,仿佛想要一眼看穿屋内的情况。随他一起站在屋外的几名仆人也都面露焦急之色,所有人都深知,今天对于欧阳家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屋内,有欧阳观的妻子郑氏,以及即将出生的孩子。屋门紧闭,却挡不住屋内的痛苦呻吟声和叫喊声。那声音不断传到院子里,传进欧阳观的耳中,刺激着他的心。有几次,欧阳观都忍不住想要冲入屋内,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只得在门口来回地踱步。
  此时的欧阳观已经56岁,虽然他与郑氏曾有过一个孩子,可惜那孩子命薄,不满周岁便夭折了,这对于他们二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今,郑氏再度有孕,欧阳观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他一边祈祷着母子平安,一边祈祷着妻子能够为欧阳家添一名男丁。
  突然,屋内响起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欧阳观心中一振,急忙推门而入。当他看到闭眼大哭的儿子和床上疲惫不堪,却面露微笑的妻子,他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给这个孩子起名为欧阳修,表字永叔,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修身养性,福寿绵长。
  家中有了小孩子,日子便热闹了许多。孩子的哭声、笑声和叫声都让欧阳观和郑氏的心中感到无比充实。小孩子的成长总是惊人的快,转眼之间,欧阳修学会了说话和走路。当他用稚嫩的声音呼喊着,晃晃悠悠地向父亲母亲走去,然后扑到他们怀中时,欧阳观和郑氏感到了满心的幸福。
  欧阳修三岁那年,欧阳观被任命为泰州判官,于是他带着全家迁往了泰州。欧阳观为人严谨,处事严格。为了避免冤假错案,他对每个案件都仔细推敲。一次,郑氏见他深夜对着案卷叹气,便抱着欧阳修走到他身边,轻声询问他是否遇到了烦心事。欧阳观说,他研究了一个案件的所有细节,也没发现任何漏洞,看来这名死刑犯确实没有生还的机会了。
  当时的欧阳修还很小,自然是听不懂父亲话中的意思,也看不懂父亲眼中的遗憾。然而欧阳观的这种心性早已遗传给了他,所以他当官之后,也一如他的父亲一般,爱民如子,谨慎为之。
  然而,到达泰州不久后,欧阳观便染上了重病,不治身亡。郑氏一手抱着仅仅三个月的女儿,一手牵着刚刚三岁的儿子,心中不免悲痛和愁苦。欧阳观一生清廉,家中既没什么积蓄,也没有土地房产。如今,欧阳观去世,家中没了经济来源,她要如何带大这两个幼小的孩子呢?
  在当时,身为妇人,只能做些奶娘、厨娘之类下人做的工作,且不说郑氏出身没落望族,两个孩子都太小,若是自己出门干活,孩子们又要怎么办?思前想后,为了两个孩子,郑氏决定带着他们投靠他们在湖北的叔叔欧阳晔。
  欧阳晔对两个孩子非常疼爱,他非常想尽其所能,照顾好兄长的一双儿女和遗孀,无奈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地方官,没有太多俸禄,所以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郑氏明白欧阳晔的难处,她对小叔的收留非常感激,于是主动分担起家务,一家人也过得很和睦。
  郑氏出身大户人家,知书达理,性情温婉且坚强。生活安定下来之后,她便开始教欧阳修识字。她知道,欧阳修是丈夫的希望,也是欧阳家的希望,自己一定要好好教育这个孩子,让他长大成人,有所作为,光耀门楣。
  富贵人家的孩子学识字,有先生,有书本,有书桌,有笔墨纸砚。这些,欧阳修都没有,他有的只是亲切耐心的母亲,一支荻秆,和一片沙地。但他从并不感到委屈,反而很喜欢这样宽阔的学习环境。
  每到傍晚时分,郑氏都会将欧阳修带到那片沙地边。她一手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一手缓慢地用荻秆在沙地上写下一个字,然后耐心地给欧阳修讲解字的意思,并带着他读。欧阳修十分聪慧,字的意思和读音,他听过之后便记住了,而字的样子,他看了一阵之后也记住了。
  郑氏见欧阳修记住了地上的字,便轻轻擦去之前的字迹,再写下新的字,继续教他识字。就在这样的一划一抹中,欧阳修认识了许多字。他自己也会拿一支荻秆,学着母亲的样子一笔一划地在沙地上练写字。虽然不如在纸上写得方便,却让他记住了字的写法。
  待欧阳修记住后,郑氏便擦去沙地上的字迹,再写下其他的字。路过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总会不由得感叹这对母子的辛苦,然而当他们发现欧阳修惊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后,又不由得赞叹起这个瘦小的孩子来。
  欧阳修毕竟还是个孩子,所以郑氏对他的教育并没有操之过急。教了一会,便给他一些自由的时间。她抱着女儿,看着欧阳修在沙地上堆起小山,划出河流,口中还不时念着刚刚学到的东西,她的心中满是喜悦和欣慰。她想,儿子这般聪明懂事,又爱学,长大之后,一定可以有一番作为。
  欧阳修一天天长大了,识字这样简单的事情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他幼小的心灵,他对书籍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看到儿子那么喜爱读书,郑氏既喜悦,又忧伤。喜悦的是,儿子继承了丈夫对文学的喜爱,忧伤的是,家中确实没有多余的钱可以为他购买书籍。
  幸好,当地有不少好心的读书人,见欧阳修勤奋好学,都对他十分欣赏和怜爱,愿意将自己的书籍借给欧阳修阅读。如此一来,欧阳修便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经典文章和诗词了。不过,欧阳修并不满足于此,遇到喜欢的书,他便一边阅读,一边抄写,书抄完之后,他也已经记住了书中全部的内容。
  欧阳修的文学底蕴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抄写的书籍越多,他记下的名篇佳句就越多,这些优美的文字进入了他的大脑,扎根在他的心田。随着对文学的接触越来越多,他对文学的渴望也变得更强烈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童年·寒门才子初长成

1. 惊起沙禽掠岸飞

2. 晴日催花暖欲然

3. 行云却在行舟下

4. 平山栏槛倚晴空

第二章 少年·赏花品茗心清雅

1. 重倚朱门听马嘶

2.水上何人吹玉笛

3. 莫待无花空折枝

4. 隐隐笙歌处处随

5. 桃花无语伴相思

6. 芦花千里霜月白

第三章 青年·事业爱情皆明朗

1. 俯仰流年二十春

2. 柳丝如剪花如染

3. 细似轻丝渺似波

4. 疑是湖中别有天

5. 谁知闲凭栏杆处

第四章 入仕·气盛奈何路坎坷

1. 野岸无人舟自横

2. 无风水面琉璃滑

3. 水面风来酒面醒

4. 画船撑入花深处

第五章 升迁·历经辗转终达成

1. 泪珠滴破胭脂脸

2. 直到城头总是花

3. 楼高莫近危栏倚

4. 扁舟远送潇湘客

5. 人在舟中便是仙

第六章 从文·愿与墨香长相伴

1. 千花百卉争明媚

2. 离愁渐远渐无穷

3. 平芜尽处是春山

4. 蓦然旧事上心来

5. 水阔风高飏管弦

第七章 为政·民间疾苦视己责

1. 稳泛平波任醉眠

2. 隔帘风雨闭门时

3. 须著人间比梦间

4. 深浅花枝相并时

5. 无言敛皱眉山翠

第八章 晚年·辛劳一生终得闲

1. 不眠特地重相忆

2. 犹似当年醉里声

3. 鬓华虽改心无改

4. 笙歌散尽游人去

5. 去年绿鬓今年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