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翁同龢人际交往与晚清政局
0.00     定价 ¥ 22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45815108
  • 作      者:
    谢俊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谢俊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东亚世界与近代中国》、《中国近代政治家》、《翁同书传》、《翁同书评传》、《常熟翁氏》、《翁同书传》、《翁同书年谱长编》等。主编《醒狮丛书》、《国学传承丛书》、教育部标准教材《中国近代史》。辑有《翁同书集》、《中国通商银行: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五》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翁同龢是晚清政坛重要人物,曾为同光两朝帝师,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中枢要职,并参与主持科举考试四十多年,亦为清流派的领袖人物。翁同稣一生人际交往众多,既有王公大臣、封疆大吏,又有贤达士人、外洋使臣;既有真情深交至交,又有应酬泛泛之交。
  《翁同龢人际交往与晚清政局》详尽叙述了围绕翁同龢所展开的各种政治活动与人事变迁,从中既能知悉晚清中国的大势变迁,朝野上下的社会生态,又可读解翁氏的待人处事之道与思想心态,是近年来晚清人物研究的用心力作,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专题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翁同龢人际交往与晚清政局》:
  台湾的庄练先生写过《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一书,书中将慈禧太后、曾国藩、李鸿章、奕訢、奕譞、张之洞、翁同龢等列为影响近代中国的关键人物。慈禧太后两度垂帘听政,实际掌控同光朝局六十年。曾国藩统率湘军,一手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使清王朝得以延喘几十年。李鸿章继曾氏之后,倡洋务,办海防,练海军,兼管中外交涉。他治军不严,对外妥协退让,直接酿成甲午惨败和以后日本对中国无休止的侵略。奕訢咸同之交,政权更迭和稍后的中外关系中起了关键作用,作为议政王,主持朝政二十多年。光绪帝的接位,慈禧的再度垂帘,使奕譞在朝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要。张之洞是晚清后期洋务新政的推动者,他的“中体西用”论直接影响了清末新政。翁同铄两长帝师,权参机要,周旋于帝后之间,对维持同光朝局作用不小。
  翁同龢,字声甫,一字均斋,号叔平,在常熟翁氏“同”字辈中排行第六,侄辈称其六叔,同行有称之“六兄”的。1842年,大姐寿珠去世,他愁绪满怀,又自号“瓶生”。晚年开缺革职在籍,又号“松禅老人”。1904年游览苏州、杭州,在灵隐寺题壁,自署“瓶居士”,“松隐”等。他的晚号大多与晚年的境遇有关。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北京城外石驸马大街罗圈胡同,其时他的父亲正在翰林院供职,租借胡同内一座民宅居住。八岁那年,父亲回籍“告养”,侍候年老的祖母张太夫人,翁同龢随父母一起回到老家常熟,在父兄的督教下,先后肄业于县学游文书院、府学紫阳书院,在故乡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这里附带要说一下,其父翁心存在乡前后十一年,直到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张太夫人去世后才回京供职。在乡期间,曾受聘游文书院山长、府学紫阳书院讲席,翁同龢实际是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书的。翁心存好聚书,未通籍前,遇到有价值的书,无力购买,就借回发动全家人来抄写。通籍后,家庭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不仅花巨资购买了仲氏的明代建筑(后改为綵衣堂),而且购买了好友、当地藏书家陈揆(子准)稽瑞楼的大部分藏书。上自宋元,下至明清,经史之外,复及金石文字,钟鼎篆籀,名贤稿本,不下数万本。2000年翁同龢五世孙翁兴庆(万戈)以450万美元卖给上海图书馆的七十多种珍《翁同龢人际交往与晚清政局》中有多种就是翁心存当年购藏的,如宋代丁度等人撰著的《集韵》十卷本,晁公溯撰写的《新刊嵩山居士全集》(现存四十卷)、邵雍撰写的《邵子观物内篇》两卷、《外篇》两卷、《后录》两卷、《邵子渔樵问对》一卷本,唐代赵蕤撰写的《长短经》九卷本,许浑撰写的《丁卯集》两卷本,李德裕撰写的《会昌一品制集存》十卷本,五代后蜀何光远撰写的《重雕足本鉴戒录》十卷本,等等。翁同书、翁同爵任官在外,翁心存的藏书后来基本都归了翁同龢。如许丰富的藏书,不仅开阔了翁同龢的眼界,而且也为他的学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翁同龢随父母重回北京。这年他参加礼部拔贡考试,考得第一名,遂以七品小京官供职刑部江西司。当时该司主稿为常熟人王宪成(蓉洲),同事中有吴可读、陈兰彬等人。刑部审案是常事,有司常令翁同龢问案,而同龢也每每好事,多赖王氏护持,才不至闹出笑柄。翁同龢这次在刑部当差七年,虽无大的政绩可言,但将宋代的一部《洗冤录》翻得滚瓜烂熟,这些为他日后担任刑部堂官问案办案积累了不少法律方面的知识和实际经验。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家族与家世
位居常熟诸家族之首
晚清重臣,近代关键人物

二、宫廷教育
继父述志,入值弘德殿
“从未以经史大义剀切敷陈”?
书房与帝“造膝独对”,信而有征
毓庆宫与清朝的覆亡

三、同光问政
为杨乃武平反昭雪
纠正错判,为桂永氏平反
借游上海,考察洋务新政
参与归复两湖淮盐引地之争
衡文校士,弟子门生遍布朝内外
在“塞防”“海防”之争中
甲申军机改组前后
整顿财政,撙节开支,厘剔积弊

四、甲午年问
谁该对甲午战败负责
战争期间的“主战”“主和”
“议及迁避”一事真相
建言聘用汉纳根编练新军
反对割让台湾
对《马关条约》第六条的修改意见
为筹措对日赔款,罗掘计穷

五、戊戌前后
奉旨办理教案不善,德国乘机强占胶州湾
“今春力陈变法”
举荐康有为,毋庸置疑
革职编管与康有为“围园杀后”一事有关
张荫桓“密保”康有为质疑
王崇烈谈翁同稣革职原因

六、人际交往
(一)帝师“仙班”:弘德殿
李鸿藻倭仁徐桐林天龄倭什珲布桂清广寿爱仁
奕庆伊精阿奕山
(二)帝师“仙班”:毓庆宫
夏同善孙家鼐张家骧孙诒经奕儇奕勖
(三)军机处、总理衙门、督办军务处同值
奕诉宝錾景廉潘祖荫世铎额勒和布张之万孙毓汶
徐用仪刚毅钱应溥廖寿恒荣禄汪呜銮黎庶昌薛焕
文祥罗丰禄伍廷芳袁昶许景澄
(四)部院同僚、司员
阎敬铭福锟万青藜陈兰彬曾纪泽张荫桓那桐
桑春荣孙楫邓承修黄体芳钱宝廉
(五)成均同僚
盛昱龙湛霖王懿荣治麟王先谦沈曾植
(六)满蒙将帅
铭安都兴阿穆图善英翰英桂端方延雍崇厚志锐
志钧奎俊荫昌
(七)内阁、翰林院
祁寓藻祁世长杜翰杜芸阁周祖培李文田李端菜
吴可读何绍基刘韫哉安维峻李盛铎陈炽陈启泰
黄倬王仁堪吴鲁裕德
(八)地方督抚司道:湘系
曾国藩左宗棠曾国荃刘坤一丁日昌郭嵩焘陈宝箴
(九)地方督抚司道:淮系
李鸿章盛宣怀刘秉璋马新贻袁甲三袁保恒袁世凯
胡熵菜聂士成邵友濂刘铭传吴长庆戴宗骞徐邦道
李经方张树声
(十)地方督抚司道
张之洞李秉衡于荫霖王榕吉陈国瑞应宝时沈瑜庆
鲍源深黄遵宪容闳梁诚
(十一)海关总税务司、传教士、驻华公使等
赫德汉纳根李提摩太李佳白欧格讷任应准金重容
曹东谷
(十二)拔贡、会试同年
谭钟麟延煦薛允升沈秉成任道镕张光藻霍穆欢
(十三)同乡京官、前辈
尹杏农杨泗孙杨沂孙邵亨豫庞钟璐张祥河王宪成
杨崇伊宋晋吴大激陆润庠董恂徐都王文韶
沈桂芬殷兆镛洪钧陈彝许庚身费念慈朱敏生
马建忠薛福辰薛福成黄思永唐文治冯煦彭蕴章
全庆许乃普曹毓瑛王同愈吴郁生叶昌炽俞樾
莫友芝童华孙衣言陈澧陈孚恩赵之谦陆懋宗
钱桂森宗子戴钱鼎铭
(十四)门生、门人
陆襄钺周德润徐琪文廷式李慈铭张謇丁立钧
刘若曾刘可毅孙师郑沈鹏徐兆玮俞钟颖蔡元培
夏同稣张元济梁士诒王伯恭郑孝胥汤寿潜
(十五)亲朋、家人
汤金钊汤修汤伯述国裕钱振伦季邦桢恽杏云
恽心耘恽祖翼翁同爵翁曾桂翁斌孙吴昌硕汪洵
翁同书

七、晚年在籍与去世
为求自保,删改日记
参加乡邦文献整理,以书画消遣度日
“大干世界微尘等,何事长留未了因”

附录
翁同稣生平大事简表
百年来翁同稣研究概述
翁同稣开缺、革职原因考
翁同稣日记删削改篡影印出版的真相
我与翁同稣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