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
第一章 长江里捞人
1938年2月初就立春了,然而,过了雨水节气,长江南岸依然春寒料峭。江面上水流湍急,风紧浪高;江水下暗流涌动,波谲云诡。
堤上残雪一片片的,如长满白癜风的巨人背脊。百草尽折,没有一点绿意。往年开春之后,这个中等码头就进入了繁忙期,现在却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流,如过江之鲫的货船也消失了踪影。码头已被日本人占领了,除了码头搬运工分不出颜色的破衣,再就是日本军人土黄色的军装。到处灰蒙蒙的,只有插在所有船上的膏药旗耀武扬威,刺目的红块如血团一般触目惊心。
长江如风烛残年的老人黄皮寡瘦,江水离岸很远,从岸边到趸船要搭三块跳板。趸船下面水流湍急,漩涡激涌,脚下的跳板颤颤巍巍,甲板上日本兵的刺刀闪着幽光。抬着沉重木箱的码头工人如履薄冰,无不两腿打闪。
“妈拉巴子,抬你龟儿子死尸……”江龙抬着货物,稳稳当当地走在跳板上,冲着船上的日军点头哈腰,嘴里却骂骂咧咧。
话没说完,见前杠脚没踩稳,身子飘忽,赶紧一手把住杠上绳子,一手捏住小家伙的肩膀,如大钳子一样稳住了他。
下了船舱,放下货物,小黄毛脚踝就被踢了,跟着响起急促的骂声:“你他妈掉江里了,老鬼才救得上你——”
一束阳光射进舷窗,像师傅的眼光,暖暖的,小黄毛转过头去,突然低声问:“江水里怎么有只大桶啊?”
“没听说上游被炸了吗?妈的,不知又有多少人遭殃了……”江龙堆好货,扭头望去,一个圆圆长长的东西,随着波浪沉沉浮浮,越来越清晰,他轻轻叫了一声,“稀罕!一桶葡萄酒!”
“葡萄酒?甜吗?”
听到徒弟吞唾沫的声音,江龙心一酸,扒下棉袄就往徒弟手中揣。小黄毛刚打了个寒战,就见江龙从舷窗钻了出去。
传来扑通的落水声,两个鬼子叽里呱啦地跑过来,边跑边拉枪栓。
小黄毛套上师傅的棉袄,双手捂住脸,哇哇大哭:“我师傅掉江里了——”
“该死,支那猪——”见是一个搬运工失足落水,鬼子扭过身去,哈哈大笑着走开了。
刚跳进江水,江龙如同掉进油锅里的虾子,全身如针刺,脑袋麻木了,四肢僵硬了,他赶紧划动,向酒桶靠拢,带起的波浪却将酒桶冲走,到离轮船更远的地方了。
老子不信抓不住你!他干脆埋下头,一个闷子朝酒桶方向扎过去,再从水里钻出来的时候,已经抱住了圆圆的酒桶。他喘口气,猛抬头,吓了一跳:见鬼了!酒桶另一端冒出一颗脑袋,双目紧闭,面孔惨白,湿漉漉的黄毛覆盖了半张脸。
鬼呀——江龙的心脏缩起,猛地推开酒桶,双腿并拢,像鱼尾巴一摆,扭身想游回船去。
“救……我……”酒桶那边,传来微弱的呼救声。
活人?管他丑不丑,不能见死不救啊!江龙快速折返,划到酒桶跟前。
呼救的人睁开眼睛,是灰灰的蓝色,金发散乱,眼皮低垂,嘴唇乌紫,定是在江水中泡了许久,一只手死死抱着酒桶,另一只手扣住酒桶上的铁环。他见有人来,吃力地露出脑袋,用生硬的汉语说:“我……我要……上船……”
“屁船!你他妈上去,日本人还不把你‘突突’了?”江龙冲洋人吼道。
听说是日本人的船,洋人丧失了求生的欲望,松开双手,脑袋又戳进水里了。
咦,你还想跑?江中捞人,老子还从没脱过手!江龙一手勾住那人脖子,一手勾住酒桶铁环,借着浮力,两条腿使劲一蹬,顺着江水往下游划去。
迎面漂浮来许多东西:船板、木箱、盆子、死牲口、尸体……一定是上游民船被炸了,这洋人,说不定就是从船上掉下来的!
江龙控制好酒桶与方向,看准右边的乱石滩,趁着一个浪花涌来,用力一推,先把洋鬼子送到岸边。江浪像是不甘心,哗地一下反扑过来,劈头盖脸,打得江龙睁不开眼睛,人与酒桶都被冲跑了。
好可惜!他想去捞酒桶,可是,刚刚上岸的洋人又被卷进水中。还是人命金贵呀,只能顾一头了,江龙一把捞住洋人,拖起,拉扯着爬上乱石滩。
早上只喝了点稀饭,江龙此时又冷又饿,刚刚站起,就听洋人咕噜着爬过来,抱住江龙的腿:“我的,酒桶……”
“见鬼了!”他往江中指去,洋人看到酒桶还在水中漂浮,两眼放光,像蜥蜴一般扭动着身子,跟着扑进水里。
江龙站起来破口大骂:“你他妈找死啊!喝酒重要,还是命重要?”
“酒桶……是……我的……命啊!”洋人在水中挣扎,探出脑袋,声嘶力竭地喊。
这个鬼东西,老子偏不让你死!江龙犟脾气上来,再次跳人刺骨的水中,把他拖上岸来了。
洋人像是快要渴死的鱼,大嘴一张一合:“先生,帮……帮我……捞……捞酒桶……”
看架势,若是不帮他捞回酒桶,这鬼东西还要往江里跳。救上来的人再死去,老子不是晦气吗?
江龙吐了一口江水,骂着娘,第三次扑进水中。终于,他提着酒桶上岸了。可是,乱石滩上鬼影子也没有,指望要几个酒钱也落空了,难道他又跳进江里了?
为了驱寒,他跑着跳着,叫着找着,没找到洋鬼子,却喊来了徒弟。小家伙一边把干衣服给师傅,一边笑眯了眼睛,围着酒桶转,寻思怎么把它打开。
汀龙刚换好衣服,见徒弟用一块石头尖撬桶盖,顺手就扇了他一巴掌,说:“这是西洋人的,不能动!说不定他以为没有捞上来,又扑到水里去了呢。”他讲了那洋人的模样,让小家伙在这里守着,自己先回去干活。
小黄毛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不行。日本人的大官要来码头检查,工头要大家都赶紧回去,少一个也不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