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荣光(朱务平烈士传)/雨花忠魂雨花英烈系列纪实文学》:
这个大家庭四世同堂,院落略成方形,坐南朝北。
在朱小楼,人人皆知这个大家庭由朱学伦当家做主。
朱学伦是一位彪形大汉,力大无穷,打麦场上的石磙,能搬起来举过头顶。参加捻军时,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受人尊重。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他敢站出来说公道话。在村民心里,朱小楼没有朱学伦不行。
朱务平的父亲则不同,正好和朱学伦相反,话语不多,老实巴交,遇事谨慎,怕出风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好人。他不欺负别人,别人也不敢欺负他,因为他身后站着父亲朱学伦。
都说“隔辈传”,这话一点不假。朱务平天资聪慧,胆大心雄,遇事敢往前冲,是朱小楼的孩子王。
朱学伦就喜欢孙子这性格,所以对朱务平宠爱有加。
时间如流水,一年又一年,朱务平渐渐地长大懂事。
闻名遐迩的临涣古城,是淮北平原的人文象征。朱务平从小就喜欢跟着爷爷到这里登土城看风景——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的宋国曾在这里设钰邑。战国晚期,由于各国争战兼并,钰邑成为宋国的边陲,是通往楚国的门户。宋国为防范楚国,修筑了土城。当时,临涣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绕临涣城南而过的浍河,常年可以通航;夹浍河设有南北码头,可以把宿县西南和永城、涡阳、蒙城地区的农副产品运销各地。临涣东南角,拦浍河建有大石桥,是沟通宿县、涡阳、蒙城、萧县、永城的陆路交通的咽喉。
临涣在历史上曾为邑、县、郡治地,特别是方便的水陆交通,故为兵家必争之地。临涣古城,环临涣集一周,呈东西等长的正方形。临涣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等建筑,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和各种建筑。北面和东面有护城河,南面有浍河,西面有壕沟。完好时期的临涣古城,其作用是便于观察敌情,作战时能三面杀敌。
有一次,朱务平跟着爷爷朱学伦登上临涣土城,小小的他打开了话匣子:
“爷爷,为什么要修土城?”
“为了防范敌人呀。”
“敌人是谁?”
“敌人就是当年的坏人,想到临涣来抢老百姓的东西。”
“坏人到俺家抢过东西吗?”
“没有,有爷爷和你大呢,他们不敢来。”
“那时候有大吗?他有那么勇敢吗?”
朱学伦答不上来,便应付道:“有,有,他勇敢着呢。”
朱务平仰着脸,朝爷爷笑笑。
朱学伦抚摸着孙子的头,既喜出望外也挺难为情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