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猎人笔记
0.00     定价 ¥ 3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201130927
  • 作      者:
    (俄) 屠格涅夫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奥勒尔省的贵族世家,早年丧父。十五岁入莫斯科大学学习,第二年转入彼得堡大学,毕业于一八三六年。其间思想倾向于民主,并开始诗歌创作。二十岁时赴柏林大学留学,四十年代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自然派”的代表人物,一八五二年因发表悼念果戈里的文章而被捕入狱并遭流放。一八八三年于巴黎病逝。
展开
内容介绍
  《译美文·猎人笔记》是19世纪俄罗斯杰出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这是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随着屠格涅夫充满优美笔调的叙述,俄罗斯的大自然风光、俄罗斯人民的风俗习惯、地主对农民的欺凌、农民的善良淳朴和智慧,像一首首抒情歌曲在我们面前缓缓流淌出来,汇成一部色彩斑斓、动人心魂的交响诗。对21世纪的读者来说,它仍是一部给人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和富有教益的不朽之作。
  读《译美文·猎人笔记》,你会觉得,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发生的这种种悲剧,是多么的不协调,不应该。也因此告诉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努力为明天的更美奋斗。
展开
精彩书摘
  《译美文·猎人笔记》:
  若是有人从鲍尔贺夫斯基县走到西斯群斯基县,便可以瞧出奥里尔省人和卡鲁加省人的种类间有极大的区别。奥里尔农人身材不高,并且佝偻,面上时含着不愉快的神色,低着额看人,食物恶劣,穿着草鞋住在白杨木造的小屋子里,也不经营商业。卡鲁加人却住在松木建造的大房子里,高身材,白色的脸上常常露出愉快的笑容,每逢过节便将皮鞋穿出来,作那黄油桦皮油的商人。奥里尔省的村落(指沃省东部而言)普遍位置在田野的中央,附近有好些洼地,渐渐地变为污秽的泥塘。除了些欣欣迎人的矮小灌木,间或有两三株瘦拐拐的桦树,在附近轻易看不见巨大树木的踪影。小房紧靠着小房,屋顶上放着腐朽的稻草……卡鲁加省的村落周围却丛生着森林。屋顶一律覆着木板,屋子显得大些,直些,大门永远深闭着,院内篱笆并不东横西倒,不会招引过路的猪进来做客。以行猎来说:卡鲁加省比较好些。奥里尔省,五年以后,最后的树林与灌木将见绝迹,池沼也很稀少的。卡鲁加省却和它不一样,丛林和池沼遍地皆是,可爱的山鸡还未迁移,善心的水鹬飞翔着,淘气的鹧鸪出人不意地飞来飞去,逗得猎人与猎犬又喜又惧。
  有一年,我到西斯群斯基行猎,去在旷野里结交了一位卡鲁加的小绅士,名叫泡鲁提金的。他嗜猎如命,脾气却很好。但是有些弱点显露出来。例如他有一种习性,喜欢向省里的富家小姐求婚,往往就被人家拒绝了,还和他断绝往来,但是他一面对朋友诉说自己失败愁苦的事情,一面仍旧将自己园中所产的酸杏等瓜果送给富家小姐们的父母做礼物。他爱将平淡无奇的故事重复再说许多次,见了人便夸奖诺黑莫夫的文集和《平娜》小说。但是说话的时候,吃吃地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将“阿得拿科”读成“阿得拿车”,叫自己的狗为“阿司托罗诺木”。家中实行吃法国式的大餐,这种大餐的秘密,据他的厨子所知道的,就在于能完全把每个菜的天然滋味给变更一下:肉变成鱼的滋味,鱼变成蘑菇的滋味,面变成火药的滋味,并且胡萝卜一定要切成斜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才可以放在汤里。不过泡鲁提金除去这几个小毛病外,终是个极好的人。
  第一天我和他相识的时候,他请我夜间到他那里去,说道:“这里离我的家有五俄里。步行是很远的。我们先往赫尔家里去吧。”(请读者许我不将他口吃的语气传达出来。)
  “赫尔是谁呢?”我问道。
  泡鲁提金答道:“是我的农人。他的家离这里很近。”
  我们就往赫尔家走去。丛林中央一片平坦坦的地上,矗立着赫尔家孤独的院落,他是用松木建筑的,和围墙相连。屋前用几根细木头支着一个席棚,我们走进去,有个二十岁上下、高身材、美貌的乡下少年出来迎接。
  泡鲁提金问道:“斐迪亚,赫尔在家吗?”
  少年露出白雪似的两排牙齿,一边笑着,一边答道:“不在家,赫尔去城里了,先生,吩咐驾车吗?”
  泡鲁提金说道:“驾车去,给我们些酸汽水。”
  我们进了木房子。整块木头砌成的干干净净的墙上,并没有贴过一张通俗的画片。墙角银质的圣像前面燃着一盏油灯,菩提木的饭桌新近刨光,非常干净,墙缝里和窗台上并没有咆哮的蟑螂驰骋着。年轻的乡下人不多一会儿就从里面走出来,拿着一大杯极好的酸汽水,几片小麦制作的面包,和一个盛着十二根腌胡瓜的碟子。他将这些食物摆在桌子上,反身倚在门旁,面上露出微微的笑容,眼光不住地向我们看来。我们还没有吃完点心,一辆大车已停在阶前,走出来一个头发蓬松、年纪约十五岁上下的小孩,双颊像胭脂般嫣红,用力揪着一匹肥壮的斑色马的缰绳,马车周围站着六个年幼的孩子,一个个面容都和斐迪亚相似。泡鲁提金理会道:“这大约都是赫尔的儿童!”
  斐迪亚刚从屋里出来,走到台阶上听见这话,便插言道:“都是赫尔的孩子,还有两个呢:一个鲍泰浦,往丛林中去了;那个叫细多尔,同着年老的赫尔往城里了……”说着,向车夫说道:“瓦西亚,你注意些,今天坐车的是两位贵客。应当谨慎,让车子慢慢行走。大车坏了不算,贵客是禁不起摇晃的!”赫尔的孩子们听了斐迪亚的话,都不觉微微笑了。
  ……
展开
目录
赫尔与卡林尼基
叶莫来与磨房主妇
草莓泉
县医
我的邻居雷第洛夫
国家农人奥甫斯扬尼克夫
里郭甫
白静草原
美人米也恰河的卡西扬
村吏
皮留克
经理处
两个田主
列别甸
塔第雅娜·鲍丽索芙娜和她的侄子

歌者
庇奥托·配绰维奇·卡拉塔耶夫
约会
斯齐格利县的哈姆雷特
契尔特普-汗诺夫和尼多普士金
契尔特普-汗诺夫的末途
活骸
击声
树林与旷野(跋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