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太阳升起
0.00     定价 ¥ 3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21201352
  • 作      者:
    彭荆风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太阳升起》是彭荆风继创作长篇纪实文学《解放大西南》《旌旗万里》后又一部长篇小说力作。这部小说构思了60多年,写作了7年,6次修改。小说通过西盟佤族大头人窝朗牛一家在解放前的遭遇到解放后的生活,描写了佤族人怎样从原始部落末期进入新社会的艰难曲折过程。这一过程见证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历史。


展开
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年11月出生。1946年开始文学创作,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初随军进入云南,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民族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用小说、电影文学体裁描述拉祜、哈尼、佤、景颇等民族的作家,发掘并用文学作品描述滇缅铁路历史的作家,是云南边地军旅文学开拓者之一。七十余年来,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芦笙恋歌》《边寨烽火》等,出版文学作品三十二部。短篇小说《驿路梨花》选入中学课文,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获1954—1979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三等奖,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获中国作协第八届(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红指甲》1988年获首届金盾奖,长篇纪实文学《解放大西南》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桑荫街》2012年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长篇纪实文学《旌旗万里——中国远征军在缅印》2017年获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太阳升起》是彭荆风继创作长篇纪实文学《解放大西南》《旌旗万里》后又一部长篇小说力作。这部小说构思了60多年,写作了7年,6次修改。小说通过西盟佤族大头人窝朗牛一家在解放前的遭遇到解放后的生活,描写了佤族人怎样从原始部落末期进入新社会的艰难曲折过程。这一过程见证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历史。

65年前的1952年冬,彭荆风作为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的成员,进军西盟佤山,在那里剿匪战斗并开辟民族工作。他一手握枪,一手拿笔经历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是解放后走进佤族部落的作家。亲历见证了佤山从原始部落后期步入新时代,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透过这部作品,能感受到佤族人奇异的风俗、异彩的佤山风情,更加突出了西盟佤山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新气象。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西盟佤山的和平解放还是一部开启了区域民族发展的新篇章,更为世界提供了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样本。

小说分为十一个章节,叙述上世纪50年代云南西盟佤族部落社会变革中佤族人经历的痛苦与欢乐。从而形成一部既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又具有历史性,故事性,感人的长篇小说。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去蛮丙部落的路上

      冬天大山里的黑夜来得早,还只是下午五点钟左右,天色就完全黑了下来。刚刚在夕阳里还绚丽多彩的起伏山峦,像是迅速而又悄然换上了厚重的黑色披风,沉默地仰天躺卧着,任由狂猛的山风狠力地扑打、摇撼,也难得晃动一下,只是不时发出一连串声震山谷的长啸,加重了这夜的深邃、神秘。    在这夜长天黑的山野间,除了从树林深处的洞穴里悄然钻出来觅食的大小野兽,难得有夜行人。风冷夜寒,山路窄陡,稍不小心,就可能被浓黑的夜雾裹卷,跌入悬崖峭壁下的深谷里。    但是,今天晚上却与往常不一样,有一队全副武装的人马正从深密的原始森林中艰难地向外移动。夜色黝黑,森林里那些枝叶稠密的千年老树又不断阻挡人们的行动。他们更是难辨方向,只能一步步往外摸索。    这一队人马是不久前进驻佤山的人民解放军某部的一支小分队。这天上午,他们在侦察参谋金文才率领下,从佤山的中心西盟出发,准备前往当时的“中缅未定界”时,在一座巍峨的分水岭前被浓密的大雾搅乱了视线,错走进了一片稠密的原始森林里。在既阴暗又潮湿的老树、藤条之间慌乱地转悠了几个小时,才好不容易用刀斧砍出了一条路,闯出了原始森林,然后又经过一番艰难的寻找、辨认,才循着附近山坡上牛群留下的蹄印和粪便,以及潮湿的泥土上较明显的人的脚印,找到一条可能通往蛮丙部落的山路。被两边高过人头的深密茅草遮盖的狭窄山路上,平日行人稀少。这高山大岭的冬夜正霜重露冷,那些茅草上的冰凉水珠,被走过的人一碰撞,纷纷滚落下来洒向人们的手脸,浸进了他们本就被大汗浸湿了的军棉衣。不过白天行路时的燥热,刚才在阴暗潮湿的原始森林中寻路时的郁闷、困乏,却随着冰凉的山风一阵阵吹来而消失了。    这一队人马长时间在原始森林里寻路,又不断砍伐那些阻碍前行的老树、藤条,全都很疲累了,这会儿就在一块大岩石前停下来歇息,用随身携带的红汞、碘酒涂抹手脸被蚂蟥、毒虫叮咬的伤痕,并给马喂水喂料,然后喝水、吃干粮,整理军装、武器。    已经是下半夜了,那轮皎洁的月亮才艰难地突破拥挤在天空中的厚重乌云,把水溶溶的月光从高空洒下来,刚才还一片昏茫的山野,也如同罩在一个极为明净、碧蓝的透明的巨大玻璃器皿中。人与大自然似乎都在悄然享受这安静的冬夜月光的沐浴。金文才率领的这支队伍休息够了,又在月光下继续前行。     西盟佤山属于横断山脉纵谷南段山系,山势险峻,多数是高耸云天的悬崖峭壁。    如今浓雾悄然散去,大地在月光照射下,格外清晰。远近的山崖如同被削砍过的铅灰色圆柱、扁柱、长柱,有力地顶着高而深邃、一望无际的夜空,更显得挺拔、陡险。    佤族人的大小村寨多数建于那些山岭高处。金文才率领的这一队人马要去往临近边境的蛮丙部落,也就要在这大山之间,不断地上坡下坡、穿林过涧。他们虽然都还年轻,又久经行军战斗的生活,但是如今在山岭间跋涉了十几个小时,也是很疲累。    前边传来了水流冲击礁石的纷乱响声,一条在月光下闪着银色亮光的小河横在前边。岸那边有一大片黑压压的深邃树林,栖息于树林中的夜鸟可能突然受到惊吓,正三五成群地扇动着翅膀飞进飞出。金文才他们根据出发前对蛮丙部落附近地形的了解,知道过了这条小河再攀爬一座大山,就接近蛮丙大寨了。    出于军人久经战阵和长时间做侦察工作养成的细心、谨慎的性格,金文才没有立即带着人马过河。夜这么深了,鸟儿不在树林里栖息,却突然成群地飞起,这现象使他产生了疑惑:树林里是不是有人潜伏着。    他们这支队伍有十多个人,一色的冲锋枪,还配备有一挺轻机枪,人多武器好,本来可以摆开战斗队形,强行搜索前进。但是他们从西盟出发前,团政委赵纬一再叮嘱:佤山是个特殊的民族地区,一切行动都要小心谨慎,更不能和佤族人发生刀枪相向的武力冲突。    在没有弄清楚河对面树林里是否藏有人、是什么人以前,金文才没有急于率领部队前行,而是命令这队人马,在一排枝叶稠密的大树后边停下来,自己只带着通信员康小羊、杜兵悄悄地下河,先去到河那边观察。     金文才所在的这个团,是一个月前(1952年12月)的6日凌晨以近两个营的兵力攻入西盟的。那伙盘踞在西盟佤山多年的屈洪斋部只有几百人,自知战斗力弱,不敢做过多抵抗,稍一接触,就利用山间天亮前浓厚的大雾和他们对边境地形的熟悉,逃往当时还是“中缅未定界”靠近缅甸一侧。    这一仗虽然打得轻松,但是因为没有全歼敌人的有生力量,也就留下了较多的后患。屈洪斋部经常越过“未定界”窜进来偷袭。他们还利用久在佤山,与佤族一些部落的头人有着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挑唆少数佤族人反对刚进入佤山,还没有来得及开展民族工作的人民解放军。针对初进佤山的复杂情况,这次指挥部队进驻西盟的第一一五团政委赵纬,决定邀请各大部落的头人来西盟开一次会,交代政策、联络感情,并向他们宣布,将派出几个民族工作组进驻那几个大部落。部队向西盟进军前,就在澜沧邀请了几位对佤族有了解的人士一起随军行动,其中有民国时期在西盟担任过多年区长、娶了一名佤族女子、解放后又被选为澜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张石庵。张石庵是位对澜沧江以南边境地区的地理、民情素有研究的学者型官员,解放前在西盟任职时,能清廉自守,不贪污,不欺压佤族人,在民族上层中结交了许多朋友。这次有他从中联系,许多佤族头人都能解除顾虑来西盟开会。在喝了泡酒,吃了烤肉,欢快地聚谈后,多数头人都表示,愿意支持人民解放军的民族工作组进驻他们部落。只有处于“中缅未定界”附近的蛮丙部落大头人窝朗牛没有来。张石庵派去约请他的人,他也避而不见。是对人民解放军存在怀疑还是过于敌视,一时间搞不清楚。但是蛮丙部落在佤山的战略地位很重要,因那里控制着出入边界的几条主要通道和险峻的高地,还管辖十几个佤族村寨,手下有着千余名持有步枪、明火枪、弩弓、长矛,随时可以投入搏斗的壮汉,而且他们部落临近英国入侵缅甸时炮制的所谓“中缅未定界”。如今,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也正在趁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刚进驻西盟佤山,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之时,企图把蛮丙一带也划进“未定界”范围内,以求在今后的边界谈判中,使蛮丙部落脱离中国的管辖,并利用这个大部落作为袭扰西盟佤山的桥头堡。如果这些阴谋得逞,那就后患无穷了。

赵政委召集在西盟的张石庵副县长和指挥作战的林副团长以及几位作战参谋开了几次会。年轻气盛的参谋们力主赶在逃往境外的敌军喘息未定,还来不及把蛮丙部落纳入他们的据点之前,尽快派出一两个连去占领那些战略要地。但是张石庵副县长根据他多年来对蛮丙部落大头人窝朗牛的了解,认为窝朗牛过去没有和盘踞于西盟的敌军勾结过,如今也不会有意与解放大军作对。他只是世代居住在封闭的佤山,从来没有走出去过,是个有着狭隘民族情结的人,多年来对外民族心存戒备。所以他认为,对窝朗牛还是要耐心说服、真心团结。    但年轻的作战参谋们却是从战略时机的不可久待来考虑,认为蛮丙部落地势特殊,对那里的控制,敌人比我们还要急迫,我们如果拖延,错过了时机,将来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    经过几次商议,张石庵副县长还是主张,如果一定要进驻蛮丙部落,最好先派出一个由两三个人组成的小组进去,心平气和地做窝朗牛的说服工作。急于派大部队是不行的,那会激怒脾气暴躁的窝朗牛。双方一打起来,流了血,死了人,以后就不好办了。佤族人是很记仇的。    赵政委思考再三,又去电向中共普洱地委和陆军第三十九师领导请示,那边也认为,张石庵副县长的意见很好。但是派谁去蛮丙部落呢?只有精明、干练、勇敢的人才能胜任。赵纬一再盘算,想起了团部的侦察参谋金文才。    金文才是个参加过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军人。粤桂边战役时,他带着几个侦察员外出活动,恰巧与溃退中的敌军一个营相遇。敌众我寡,如果是别的人可能就急忙闪开了,金文才却看出敌军在走投无路时军无战心,大胆深入敌营说服了敌营长带着军队起义。如今虽然是在民族地区,对象完全不同,但还是需要像金文才这样既勇敢又心细,而且能言善辩的人去完成任务。    一年前,部队还在为进军西盟佤山做准备时,金文才就和一批干部、战士开始学习佤语。在佤语较熟练后,他又说服了一个经常去西盟走村串寨售卖针线、布匹等小商品的货郎,同意他们装扮成这个商人的小伙计,多次随同商人进入西盟周围的部落观察地形,了解敌情和民族习俗。这几个侦察员也就比别人更了解佤山的情况。    这天,赵纬政委把金文才招来,详细交代了准备进入蛮丙部落开展工作的情况后,问他敢不敢只带两三个人进入蛮丙部落。金文才仔细听完领导交代的任务后,也深感这“单刀赴会”的蛮丙之行是很危险的,能否成功很难说。但作为军人,可不能推诿。他只是沉吟了一会儿,就坚定地表示:“首长,我坚决完成任务。”    赵纬很喜欢金文才这样敢于承担艰巨任务的爽快态度。军人嘛,就是要这样干脆、利落,但还是提醒他:“金文才同志,这可不同于从前的在战场上作战,蛮丙部落的窝朗牛也不是敌人,他只是个一向自以为是、专横跋扈的大头人,目前只是对我们还不了解而采取不合作态度;我们要尽力争取他、团结他。你也知道‘通过上层,发动群众’是我们党在民族地区,特别是在佤族地区的政策。他不了解我们,怀疑我们,我们就更要耐心地去工作……”    金文才也深知其中的艰辛,领导才会这样提醒他。但他不愿在困难前畏缩,也就坚定地表示:“首长,你放心,我会全力以赴。”    参与谈话的张石庵副县长也特意告诉他:“窝朗牛先后娶有八九个老婆,从前还有个老婆是汉人,所以他也能听懂一些汉话。”金文才笑了,这是什么头人,会有这么多老婆?前些日子,他在西盟周围佤族村寨进行侦察活动时,见过不少大小头人,都和那些佤族群众一样,赤着脚、披件破毯子,很是贫穷。这次召集各个部落头人开会时,来的头人也是衣裳破烂。这蛮丙部落的窝朗牛枪支多、老婆多,看来不是一般的头人呢!    他对这次奉命进蛮丙部落开展工作,也就不敢大意了。应该怎么应对,因为情况不明而难以做出计划。他心里想,只能到时候随机应变了。    临行前,张副县长交给金文才一个用牛角精心雕刻的牛头。许多年前,他在西盟当区长时,窝朗牛病重,他特意从澜沧请了一名老中医去蛮丙部落医好了窝朗牛的病,窝朗牛很是感激,特意送给他这件具有特殊意义的护身物。持有这“牛头”,在蛮丙部落所属的大小村寨,人们都会明白,他是窝朗牛的尊贵客人,受到保护、尊重,任何人不得伤害。    这是一件把牛的眉、眼、弯角都雕刻得很是精巧传神的艺术品。他珍藏多年,又经常擦拭,角质纹理都很闪亮。    赵政委和金文才都很奇怪,在这莽野深山中,怎么还会有这样的能工巧匠。    张副县长告诉他们,佤族人天资聪颖,虽然没有文化,却极其有悟性,手也巧,竹木雕刻都极具特色。    金文才抚摸着这件雕刻品高兴地说:“这算是去蛮丙部落的通行证吧!”    张副县长说:“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你不是贸然闯入他们部落。他们会看我的情面,以礼接待。”    他还提醒金文才要带些佤族人缺少的布衣裤、小物件做礼物,佤山没有商店,购物困难,一把小刀、一面小镜子、一串玻璃珠项链,佤族人都很喜欢。    赵政委特意派出了一个加强班随同金文才他们上路,以防在山深林密的路途受到敌人的袭击,只是这个班在接近蛮丙部落那条小河时,就要停下,只让金文才和通信员小康、小杜前往,以免窝朗牛错以为是不经过他的同意,就强硬地派军队进驻。     如今,过了小河就是蛮丙部落的地界了,金文才考虑了一下,应该让这个班回去。已经是夜晚,再带着这么多人往前走,如果蛮丙部落的人错以为解放军趁黑夜偷袭他们,可能会进行拦截,一旦打起来,可就麻烦了。    他对护送他们的班长丁勇说:“快到蛮丙部落了。你们就在这里停下吧!”    丁勇是个责任心很强的老兵,他环顾了一下周围这黝黑、寂静得令人起疑的夜的山野,不放心地说:“参谋,在这里和你们分手?”    “这是团首长的部署,你们执行吧!”金文才握了握丁勇的手,催促他们就此停止前进。    丁勇想了想,又说:“我们在这附近等你们三天,三天后还没有你们的讯息,我就带着部队打进去援救你们!”    金文才说:“不能性急。不过我会在三天内想办法与你们取得联系。”    丁勇只好把全班集拢,一字排开,向金文才立正、敬礼告别,才转身向来路折返回去。但是他们走到后边那高坡上又不放心地停下了。他也担心河那边有埋伏,要看看金文才他们过了河后能否顺利地往前走。    这条小河的河床比较宽,水也比较深。夏秋多雨的季节,大雨倾泻,更是浊浪翻滚,难以涉足。冬天山里干旱少雨,水并不深,卷起裤脚就可以涉水过去,但是河水是从长年不见天日、冷如冰窖的原始森林深处流淌出来的,也就如冰雪般奇冷。金文才他们被硌得腿脚作痛,就连那匹驮着行李和物件的白马,也冻得嘶鸣着蹦跳起来。


展开
目录

目录

一、去蛮丙部落的路上/001

二、在蛮丙部落外边/024 

三、求助于神灵/050 

四、初见窝朗牛/071 

五、不幸的叶妙/101 

六、解救叶妙/136 

七、岩浆在永恩部落/185

八、叶妙回到了小寨/214 

九、去寻找岩浆/237

十、被岩浆偷走的信/254

十一、山谷里的激战/271

尾声/297

后记/30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