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相声大师.第三部
0.00     定价 ¥ 35.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49257232
  • 作      者:
    唐四方著
  • 出 版 社 :
    长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唐四方,忠实的曲艺爱好者,资深相声听众。出于对相声艺术的喜爱,有感于传统曲艺没落现状,遂写一本相声艺术复兴的小说,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关心关注相声艺术和传统曲艺。
  作品自于起点中文网连载以来,受到多方关注,人气持续高涨,好评不断。
  写作陷入瓶颈之时也常常出门到河边垂钓,放松身心,在垂钓中思考,慢慢找回当初的创作状态。垂钓从不带鱼桶,倒不是不舍杀生,而是从来没有愿者上钩之鱼,也正因如此,也才有思考的时间。钓完收杆之后,总会去菜市鱼贩处再购一条大鱼,然后自我安慰道:“此举既照顾了鱼贩生意,又直接刺激了消费,间接拉动了内需,幸哉,善哉。”
展开
内容介绍
  《相声大师(3)》是一本长篇小说。是国内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的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中国相声的文化精品之作。是一对相声师徒的命运史诗,也是中国相声人背后的故事。有师徒情深与不可说之事儿,也有艺人江湖恩怨风和雨。
  透过一对师徒坚守相声的历程,通过他们从老派相声到新派相声的转变之路,展现了相声行几十年兴衰变迁的历史。其中融合了相声文化知识、相声门趣闻轶事、相声名师传奇等,同时还向人们演绎了近五十段相声老段子、名段子,如论捧逗、扒马褂,卖五器、满汉全席、大保镖、文章会、学聋哑、八大改行等。另外也涉及了评书、口技、京剧、京韵大鼓等传统曲艺文化。
  语言平实有趣,且具文化韵味,一代相声大师的成长史诗跃然纸上,丰富多彩的相声文化呈现其间。其故事之精彩引人入胜,其内容之丰富,不输史料文集;其干货之十足,可让每一位读者对相声路人变行家。
展开
精彩书摘
  《相声大师(3)》:
  从这一天开始,何向东正式搬入了张阔如家中。张阔如家也在丰台区,离园子也不算太远,上班方便多了,大兴那里的房子也退掉了。
  张阔如在丰台的那处房子算是比较大的,张清丰给他买了个三居室,一百多平方了。虽然也是一个旧小区,外表看起来一般,也比较破旧,但是里面装修得确实相当不错。
  各种现代化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全套红木家具,看起来很是豪华;家里面的装潢用了心的,满满的中式风格,应该很符合张阔如的审美,何向东也觉得很喜欢。
  他就住在靠东的房间里面,床上铺了席梦思的床垫,据说很贵,何向东是第一次见这种玩意儿,坐上去很软很有弹性,比棕板床舒服太多了。
  很好的一个房子。张阔如还一直跟何向东说,让他把对象带回来看看,这房子绝对不给他丢人,想要长脸,自己这边还有一个别墅备着。
  何向东憋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房间里面有两个卫生间,一个是在外面,一个在张阔如房间内,所以何向东现在也算是有个人独立卫生间的人。
  何向东问过张阔如,张清丰已经结婚了,他媳妇也是生意女强人,跟着张清丰天南海北地跑,一年到头也不怎么回来,两人到现在都没个孩子,急得老张先生头发都快掉光了。
  张先生一个人住一间房间,张清丰夫妇回来基本不太会来这边住,就算来了,那顶多算一间房子,可是张清丰却买了个三居室。算了,有钱人的思维实在是难懂。
  张清丰买的那个别墅他也去看了,连门都没敢进,就被院子里面那个大游泳池给吓回来了,里面还有好几个佣人在打扫卫生。
  一见张阔如,那些佣人齐齐跑过来鞠躬叫老爷好,何向东都看傻了,张阔如也皱着眉头,很不习惯,就直接把那些佣人打发走了。
  爷俩连门都没进,在外面看了一眼,就回去了。何向东是真不习惯这样的场景,张阔如更不习惯,又没有亲人陪他住,还有一群佣人伺候着,张阔如说他享不了这种福,根本住不下去。
  一路上,张阔如还在喋喋不休地跟何向东说这破房子有多么多么不好,他自己有多么多么不习惯,还说何向东很像他自己,都是穷命,受不了这种富人的待遇。
  何向东一直都没说话,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他是纯粹被吓得,他知道张清丰挣了些钱,但也没有想到居然这么有钱。一大堆佣人伺候的生活,他只在古装剧里面见过啊。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当年那个有些憨憨的纯真青年,现在居然变成一个这么厉害的商业巨擘。
  太吓人了。
  然后,何向东也正式住进了老房子里面,开始照顾起张阔如的起居。张阔如不愿意外人来照顾他的生活,家里保姆都没有请,之前都是自己做家务的,现在有何向东,他轻松多了。
  何向东也把田佳妮带过来和张阔如见过面吃过饭了,张阔如表示很满意,还给田佳妮包了一个大红包。
  现在何向东除了在园子里面说相声,还跟着张阔如学习评书,当年他只学了半年,真正只是学了一点皮毛。这些年也跟一些评书艺人问过艺,方文岐也教了他一些。
  但是张氏一脉的评书功夫他掌握不深,那些不外传的道口活儿他一个也不会,趁现在有时问张阔如准备系统地开始教他。
  正如张阔如说的那样,何向东现在还没有艺满出师呢,还是在学艺期间,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他学艺也是照着以前的老规矩学的,是弟子到师父家里学艺。
  给师父家里帮忙打扫卫生,帮师娘做饭看孩子,给师父端茶送水,师父教你本事。
  学艺有学徒和儿徒之分,学徒是跟着师父学艺几年,学艺期间师父管吃管住,偶尔还给点零花钱,学完之后,给师父效力几年,就可以艺满出师闯荡江湖了。以后三节两寿的时候,来看看师父就好了。
  还有一种叫儿徒,就是当儿子养的,跟亲儿子没有两样,师父管吃管住,工作就业、结婚生子,师父都管你,等师父老了,做徒弟的也有赡养的义务。
  虽是师徒,但其实跟父子已经没有两样了。何向东跟张阔如还有方文岐就是这种关系,可以这么说,张阔如对何向东绝对不会比对自己儿子差,他真是把何向东当成亲儿子一样看待的。
  也有很多人看不惯这种传统的师承关系,认为是封建糟粕,其实凡事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在旧社会是有很多做师父的把徒弟当作自己的挣钱工具,在徒弟学艺期间极尽苛刻,几乎都不把徒弟当人对待了,给吃的喝的也只给不至于让徒弟饿死的那一口,而且还给徒弟派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再加上传艺时候的虐待——因为学艺期间很短,只有两三年时间,很多师父为了让徒弟尽快学出本事来,好给自己挣钱,都采取了很多非人的手段。
  所以在徒弟拜师写门生帖的时候,帖子上面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徒弟投河溺井、上吊服毒,皆是其咎由自取,与师无关”。所以旧社会很多艺人学艺就像是闯鬼门关一样。
  但是艺人的师父也并不全是这种毫无人性的,还有很大一批像张阔如、方文岐这样的艺人,他们收徒是真正为了给祖师爷传道,为自己这一支传承衣钵,把徒弟是当自己亲儿子一样看待的。
  张寿臣先生有个徒弟叫于世德,是从小跟着他长大的,张寿臣先生每次见到于世德都喊我的儿啊,我的儿。
  我的儿子啊。
  传手艺教本事的时候师父会很严格,但是在生活上他们对徒弟可以说是有无微不至的照顾,还要教徒弟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待人接物,这跟儿子已经没有两样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段 师徒父子
第二段 欢喜虫儿
第三段 杂学唱
第四段 揭瓦
第五段 顾柏墨
第六段 八扇屏
第七段 论捧逗
第八段 慰问演出
第九段 学叫卖
第十段 铡美案
第十一段 托妻献子
第十二段 水围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