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世界的十字路口》:
埃及90%以上的国土被沙漠覆盖。在这个古老国度的西南部沙漠腹地中,隐藏着一座座在旷野中拔地而起的黑色小山与怪状嶙峋的白色石林,这片神奇的所在,便是有着“不属于地球表面的风景”美誉的黑白沙漠。
黑色撒哈拉
天色微亮,我们便乘车驶离开罗,向其西南方向约360公里的拜哈里耶绿洲进发。这里是黑白沙漠的门户,也是茫茫大漠中人类难得的“世外桃源”。补充上充足的饮用水、食物和燃料,八辆越野车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车队便飞驰驶向瑰丽的“外星球”。
广袤无垠的撒哈拉沙漠是什么颜色?黄色?至少并不完全,在这里,上帝像打碎了墨瓶,为沙漠勾勒出浓浓的黑色线条,让人类的想象完全摆脱了对于沙漠的刻板印象。
随着我们渐渐驶入沙漠腹地,除了公路上三三两两路过的汽车,已经罕见人类的活动痕迹。一望无际的黑沙漠,荒凉、死寂,小山丘犹如刚刚熄灭尚带余温的炭火堆一般。这里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留下的遗迹。当时,浓浓的岩浆化作这满是黑色玄武岩的沙地,经过时间与风沙的打磨,岩块最终风化为细小的颗粒,散落在这广袤的沙漠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黑沙漠格外闪耀,呈现着由金黄至黑色的神奇过渡。停下车子,满地的石块边缘锋利、形状不规则,仿佛被机器切割打磨过一般,黑得发亮。周围矗立着许多座圆锥形的黑沙山,攀登上其中的一座小山,举目四望,天空与沙漠如此辽阔,让人难免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喟。我心中一直在想,这应该就是最美的风景了吧,因为最美的风景一定能够震撼人的心灵。
沙漠中的“冰雪奇观”
告别了公路,越野车在沙漠上信马由缰、纵情驰骋,仿佛是突然之间,景色大变:黑色的石块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片片雪白。
与黑沙漠的大气磅礴相比,白沙漠则更多了些婉约与情趣。在一大片空旷荒漠中,白色岩石因风化而幻化成各种形状,神奇的“斯芬克斯”、有趣的鸡状石、散落四处的蘑菇石、雪白的骆驼石,让人不得不佩服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有人将这里形容成“雪原”,可以想象沙漠中的“雪原”应该是何等的神奇!天空中的云低得仿佛触手可及,置身其间,恍惚中犹如身在外星球,踏“雪”而行,更能体会这里是“不属于地球表面的风景”。向导说,亿万年前,这片沙漠原是汪洋大海,历经沧海桑田,海枯石烂,原来海底中红藻类化石形成的白垩岩都显露出来,在大漠风沙年复一年的打磨下,最终形成了这惊人的奇观。
在白色沙漠的边缘,还有着一处神奇的所在——水晶山。登上水晶山,岩石的缝隙处裸露着成片晶体,像水晶又像冰。其实,这些晶体并不是真正的水晶,而是石英石罢了。不过,想必实在太有名气了,来到水晶山的游客难免把玩一番这些鬼斧神工的杰作,地上的“水晶块”也被人们俯身拾起,留作了黑白沙漠的纪念。
沙漠露营,体验贝都因人的激情
来到黑白沙漠一定要体验一把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的沙漠生活。
我们栖身的营地就在白沙漠这片神奇的“雪原”之中。天色将暗,贝都因向导们在汽车旁搭起挂毯遮挡风沙,随后点起篝火,准备晚餐。沙漠是贝都因人的天下,我们的晚餐也颇具贝都因风味:烤鸡、土豆汤、蔬菜乱炖、埃及大饼,配上一杯香气四溢的阿拉伯红茶。在一天疲劳的催化下美食更显诱人,让人胃口大开。觥筹之间,突然冒出一只小动物,小猫般瘦小的身体,两只尖尖竖起的耳朵,蓬松的大尾巴。没错!它就是黑白沙漠中传说的小狐狸。饭香也吸引着它来参与这场特别的野外盛宴。看来,表面上的不毛之地,背后也蕴含着勃勃生机。
吃过晚饭,埃及向导们便围坐在一起,点上几支水烟,拿出手鼓和其他简单的乐器,伴着音乐哼唱起来,没有任何的约束,摆脱羁绊的灵魂,这里或许才是他们真正的乐园。被这景象吸引,很多游客也加入到这场沙漠中的大聚会来,即使没有引吭高歌,也没有手舞足蹈,单是静静坐在篝火边,就能感受到沙漠中的跃动与激情。
抬头仰望沙漠夜晚的星空,像一幅缀满钻石的无穷延伸的幕布,上帝打开了宇宙的“灯”,大大小小的“钻石”,忽明忽暗地闪烁着,远处一条银色的丝带淡淡飘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银河。夜愈深,天愈亮。皎洁的月光令人心醉,颇有些“对影成三人”的意味。这一夜,让来自远方的人们无心睡眠,因为“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这里就是黑白沙漠,这里就是“不属于地球表面的风景”,既梦幻又现实。来吧,带着好奇心与想象力走人这片神奇的土地吧,它一定会成为每一位到此的游客人生最美丽的回忆。
……
展开
——《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底色》
★“这是我们在雅法家的大门钥匙模型,你看上面写着‘我们会回去’,是的,我们会回去,我们也一定能够回去。”老人的话斩钉截铁。
——《“我们一定能够回去”》
★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伴着烤肉的香气,将马拉喀什古城带入了一个庶民的世界,一个延亘数百年的世界。这种“市井”的马拉喀什充满活力,让人激动,虽然夜幕已经降临,但我想马拉喀什的生活在此刻才真正开始。
——《马拉喀什“三城记”》
★持续的高温工作,恶劣的生活环境,考验着每一位在钻井现场的中国工人。为了安全需要,在钻井现场的所有人都必须戴上安全帽和墨镜,全身披上厚工服,脚上穿着厚工鞋,在风沙天气里还要戴上面部护巾,不用说工作了,我在现场走了10分钟,爬上钻井平台,全身已经基本湿透,脸上更是有着火辣辣的灼热感。
——《中国钻井企业助力科威特实现石油“增产梦”》
★恐怖主义的温床暂未完全铲除,地区各政治势力急于填补“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失势后的政治真空,未来的伊拉克局势恐怕仍难言乐观。
——《“死亡之城”何时能够重现生机?》
★稳定器还是催化剂?埃及大饼在这两者不太清晰的分野中存在着,等待着埃及经济的复苏抑或是下一场革命的到来,这或许就是埃及大饼的“政治经济学”吧。
——《埃及大饼的“政治经济学”》
★西方人一直想对中东进行改造,但却又缺乏有效办法,以为移植来西式民主就万事大吉,可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使一种制度与这个国家的现实匹配,这一点西方人可能从没有考虑过。
——《西方“破而不立”加剧中东动荡》
★“一无所有”的迪拜靠什么来吸引世界的目光?“世界之*”便是好理由。
——《马克图姆家族:迪拜传奇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