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我在世界的十字路口
0.00     定价 ¥ 4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11550729
  • 作      者:
    王云松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云松,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记者、编辑。201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同年进入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工作。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担任人民日报社中东中心分社记者,赴土耳其、卡塔尔、苏丹、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阿曼、巴林、摩洛哥、阿联酋和科威特等国家采访,并曾赴伊拉克、加沙地带等战区采访。参与报道过阿拉伯国家联盟沙姆沙伊赫峰会、G20安塔利亚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马拉喀什气候大会等,并曾4次参加习近平出访报道工作。常驻中东期间采写中外文各类稿件1000余篇,拍摄照片4万多张,作品刊登于《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环球人物》《环球时报》(英文版)、埃及《金字塔报》和《埃及公报》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爆炸之都”世界监狱“千塔之城” “血与火的土地”……揭开中东的神秘面纱!
  3年多的时间中,作者王云松的足迹遍布13个中东国家,采访了上百个人物,上至总统、部长,下至一般民众。在世界这一动荡的地区之一,写下了新一千零一夜,不仅是对自己成长痕迹的记录,也表达了一个中国记者对这片充满魅力而又饱经磨难土地的由衷希冀。
  《我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内容基本都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发表过,从一位驻外记者的视角讲述了其常驻中东三年所经历的一些事,以及个人的思考和感悟。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我在世界的十字路口》有故事,同时有思考的纵深和理论的外延,带给读者一种兼具深度和广度的中东印象。
展开
精彩书评
  ★大时代的每一次斗转星移,都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改朝换代的阵痛,但伊斯坦布尔一次又一次得以凤凰涅槃。
  ——《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底色》
  
  ★“这是我们在雅法家的大门钥匙模型,你看上面写着‘我们会回去’,是的,我们会回去,我们也一定能够回去。”老人的话斩钉截铁。
  ——《“我们一定能够回去”》
  
  ★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伴着烤肉的香气,将马拉喀什古城带入了一个庶民的世界,一个延亘数百年的世界。这种“市井”的马拉喀什充满活力,让人激动,虽然夜幕已经降临,但我想马拉喀什的生活在此刻才真正开始。
  ——《马拉喀什“三城记”》
  
  ★持续的高温工作,恶劣的生活环境,考验着每一位在钻井现场的中国工人。为了安全需要,在钻井现场的所有人都必须戴上安全帽和墨镜,全身披上厚工服,脚上穿着厚工鞋,在风沙天气里还要戴上面部护巾,不用说工作了,我在现场走了10分钟,爬上钻井平台,全身已经基本湿透,脸上更是有着火辣辣的灼热感。
  ——《中国钻井企业助力科威特实现石油“增产梦”》
  
  ★恐怖主义的温床暂未完全铲除,地区各政治势力急于填补“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失势后的政治真空,未来的伊拉克局势恐怕仍难言乐观。
  ——《“死亡之城”何时能够重现生机?》
  
  ★稳定器还是催化剂?埃及大饼在这两者不太清晰的分野中存在着,等待着埃及经济的复苏抑或是下一场革命的到来,这或许就是埃及大饼的“政治经济学”吧。
  ——《埃及大饼的“政治经济学”》
  
  ★西方人一直想对中东进行改造,但却又缺乏有效办法,以为移植来西式民主就万事大吉,可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使一种制度与这个国家的现实匹配,这一点西方人可能从没有考虑过。
  ——《西方“破而不立”加剧中东动荡》
  
  ★“一无所有”的迪拜靠什么来吸引世界的目光?“世界之*”便是好理由。
  ——《马克图姆家族:迪拜传奇的制造者》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在世界的十字路口》:
  埃及90%以上的国土被沙漠覆盖。在这个古老国度的西南部沙漠腹地中,隐藏着一座座在旷野中拔地而起的黑色小山与怪状嶙峋的白色石林,这片神奇的所在,便是有着“不属于地球表面的风景”美誉的黑白沙漠。
  黑色撒哈拉
  天色微亮,我们便乘车驶离开罗,向其西南方向约360公里的拜哈里耶绿洲进发。这里是黑白沙漠的门户,也是茫茫大漠中人类难得的“世外桃源”。补充上充足的饮用水、食物和燃料,八辆越野车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车队便飞驰驶向瑰丽的“外星球”。
  广袤无垠的撒哈拉沙漠是什么颜色?黄色?至少并不完全,在这里,上帝像打碎了墨瓶,为沙漠勾勒出浓浓的黑色线条,让人类的想象完全摆脱了对于沙漠的刻板印象。
  随着我们渐渐驶入沙漠腹地,除了公路上三三两两路过的汽车,已经罕见人类的活动痕迹。一望无际的黑沙漠,荒凉、死寂,小山丘犹如刚刚熄灭尚带余温的炭火堆一般。这里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留下的遗迹。当时,浓浓的岩浆化作这满是黑色玄武岩的沙地,经过时间与风沙的打磨,岩块最终风化为细小的颗粒,散落在这广袤的沙漠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黑沙漠格外闪耀,呈现着由金黄至黑色的神奇过渡。停下车子,满地的石块边缘锋利、形状不规则,仿佛被机器切割打磨过一般,黑得发亮。周围矗立着许多座圆锥形的黑沙山,攀登上其中的一座小山,举目四望,天空与沙漠如此辽阔,让人难免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喟。我心中一直在想,这应该就是最美的风景了吧,因为最美的风景一定能够震撼人的心灵。
  沙漠中的“冰雪奇观”
  告别了公路,越野车在沙漠上信马由缰、纵情驰骋,仿佛是突然之间,景色大变:黑色的石块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片片雪白。
  与黑沙漠的大气磅礴相比,白沙漠则更多了些婉约与情趣。在一大片空旷荒漠中,白色岩石因风化而幻化成各种形状,神奇的“斯芬克斯”、有趣的鸡状石、散落四处的蘑菇石、雪白的骆驼石,让人不得不佩服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有人将这里形容成“雪原”,可以想象沙漠中的“雪原”应该是何等的神奇!天空中的云低得仿佛触手可及,置身其间,恍惚中犹如身在外星球,踏“雪”而行,更能体会这里是“不属于地球表面的风景”。向导说,亿万年前,这片沙漠原是汪洋大海,历经沧海桑田,海枯石烂,原来海底中红藻类化石形成的白垩岩都显露出来,在大漠风沙年复一年的打磨下,最终形成了这惊人的奇观。
  在白色沙漠的边缘,还有着一处神奇的所在——水晶山。登上水晶山,岩石的缝隙处裸露着成片晶体,像水晶又像冰。其实,这些晶体并不是真正的水晶,而是石英石罢了。不过,想必实在太有名气了,来到水晶山的游客难免把玩一番这些鬼斧神工的杰作,地上的“水晶块”也被人们俯身拾起,留作了黑白沙漠的纪念。
  沙漠露营,体验贝都因人的激情
  来到黑白沙漠一定要体验一把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的沙漠生活。
  我们栖身的营地就在白沙漠这片神奇的“雪原”之中。天色将暗,贝都因向导们在汽车旁搭起挂毯遮挡风沙,随后点起篝火,准备晚餐。沙漠是贝都因人的天下,我们的晚餐也颇具贝都因风味:烤鸡、土豆汤、蔬菜乱炖、埃及大饼,配上一杯香气四溢的阿拉伯红茶。在一天疲劳的催化下美食更显诱人,让人胃口大开。觥筹之间,突然冒出一只小动物,小猫般瘦小的身体,两只尖尖竖起的耳朵,蓬松的大尾巴。没错!它就是黑白沙漠中传说的小狐狸。饭香也吸引着它来参与这场特别的野外盛宴。看来,表面上的不毛之地,背后也蕴含着勃勃生机。
  吃过晚饭,埃及向导们便围坐在一起,点上几支水烟,拿出手鼓和其他简单的乐器,伴着音乐哼唱起来,没有任何的约束,摆脱羁绊的灵魂,这里或许才是他们真正的乐园。被这景象吸引,很多游客也加入到这场沙漠中的大聚会来,即使没有引吭高歌,也没有手舞足蹈,单是静静坐在篝火边,就能感受到沙漠中的跃动与激情。
  抬头仰望沙漠夜晚的星空,像一幅缀满钻石的无穷延伸的幕布,上帝打开了宇宙的“灯”,大大小小的“钻石”,忽明忽暗地闪烁着,远处一条银色的丝带淡淡飘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银河。夜愈深,天愈亮。皎洁的月光令人心醉,颇有些“对影成三人”的意味。这一夜,让来自远方的人们无心睡眠,因为“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这里就是黑白沙漠,这里就是“不属于地球表面的风景”,既梦幻又现实。来吧,带着好奇心与想象力走人这片神奇的土地吧,它一定会成为每一位到此的游客人生最美丽的回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穿行中东十万里
“Democracy or money,which one do you prefer?”
我和埃及总统塞西面对面
赎罪日战争”的辉煌与荣誉
大漠寻鲸
阿布米那遗址怀古
开罗城中的两个世界
慢生活的埃及:被“10分钟”忽悠
不属于地球表面的风景
阿拉曼人说:“二战”尚未结束
“垃圾山”中隐藏中东最大教堂
信仰上帝的埃及人
新苏伊士运河,续写埃及现代史
一条老街,串起时光
苏菲舞,让人一见倾心
埃及好人黑塞姆
动荡中也要拥抱春天
安曼历史的“开篇章”
从开罗到安曼到耶路撒冷
偶遇“中国制造”
第一次见到隔离墙
进出加沙不容易
我们一定能够回去”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
不忘历史,为了未来更美好
在基布兹听幸存者讲述大屠杀的故事
穿行于战争与和平间
勇于挑战,以色列成就“创新传奇”
九分美与哀愁的耶路撒冷
土耳其地方选举见闻
土耳其安伊高铁开通背后的故事
一次临危受命的采访
埃尔多安终于还是赢了
土耳其人愿为国家投上一票
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底色
醉心收藏“中国蓝”
每一块角落都是梦幻之地
伊拉克人的梦想
在伊拉克反思美式民主
提尔、赛达“双城记”
黎巴嫩的“太阳神之城”
在“乳香之国”重走“乳香之路”
阿拉伯剑舞的魅力
气候大会感受中国力量
马拉喀什“三城记”
中国建设者,让摩洛哥从能源匮乏走向富足
中国钻井企业助力科威特实现石油“增产梦”
“海湾明珠”有座中国“龙城”
小国也有大梦:卡塔尔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回家之日遥遥无期”
危难时刻,祖国带你回家
“保障每一位同胞的安全”

第二章 “一千零一夜”的思考
“小金人”与“政治”
埃及大饼的“政治经济学”
“电力危机”的政治发酵
穆巴拉克被判无罪令埃及革命重回原点?
中埃关系迎来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
穆尔西判刑背后的政治博弈
528个死刑,为穆兄会陪斩
埃及在困境中寻求经济振兴
历史的魔力
埃尔多安的反恐盘算
未遂政变折射埃尔多安困局
西方积极寻求与土耳其关系转圜
谋求建立安全区凸显土耳其地区政治野心
西方“破而不立”加剧中东动荡
“黄金国”的安全困境
中东“安全绿洲”不再安全
利比亚政治重建进程路途漫漫
大国角力,叙利亚局势更加复杂
从阿萨德的感激说起
美国中东政策转向难见成效
“死亡之城”何时能够重现生机?

第三章 人物风云再回首
埃尔多安,想当“土耳其普京”
土耳其末代总理一切为了自己“下岗”
“幸福沙漠”里的百年王室
沙特国王的三张面孔
新王储上位,沙特王位回归“父传子”
马克图姆家族:迪拜传奇的制造者
简洁之处见本真光影摇曳皆成诗
别了,“和平老人”佩雷斯
利夫尼,带刺的以色列玫瑰
阿联酋王储,是个“环保控”
伊拉克总理,玩命搞改革
从“恐怖皇太子”到“基地”组织新领袖
专杀IS的中东“女人花”
叙老总统,30年前已被中情局盯上
卡塔尔埃米尔,夹缝中的小国雄心
库尔德主席,决战“伊斯兰国”的“神秘硬汉”

后记 做不了“阿拉伯的王云松”也要尝尝尼罗河的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