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上海城市记忆40年: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
0.00     定价 ¥ 4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67584297
  • 作      者:
    2018年上海市民写作大赛组委会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上海城市记忆40年 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收录了上海40位作家、学者、媒体人和40位普通市民书写上海的文章。他们大多长期在上海生活,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见证者,他们笔下的上海风情,林林总总,五光十色,无论是追溯历史、介绍掌故、素描人物,还是回首自己的人生道路,检索自己的文学生涯,读者都可以从他们的文字中看到上海的变化,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岁月带给他们的欢欣和沉思。
  《上海城市记忆40年 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分为“市民说上海”“名家话上海”“名家带你读懂四十年”“附录”等章节,收录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影集里的游子》《乘车记》《上海的一座桥,两条路》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1978-2018,40年来,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谱写了发展的壮丽诗篇,也储存了丰厚的城市记忆。2018年上海市民写作大赛以“上海城市记忆40年”为主题,鼓励市民朋友们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讲述上海改革开放的好故事,传播上海改革开放的新精神,抒发各自越来越充盈的幸福感。《上海城市记忆40年 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作为此次大赛的成果作品集,记录下市民对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的真情实感。
展开
精彩书摘
  《上海城市记忆40年 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
  上海不是一日建成的
  郭泽宇
  打开窗,汽车的鸣笛声纷然响起。不远处,巨型施工器械“隆隆”地响着,在通道蜿蜒交织的地下埋人一条新的轨迹。午后的阳光洒落在高层建筑的玻璃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然而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是四十年来的奋斗与发展。
  四十年前的上海究竟是怎么样,我从未亲眼见过。但从过往岁月留下的文字中,兴许可以略知端倪。1978年的上海,同样是令人欣羡的一线城市。“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诉说着那个年代的繁华。诚然,四十年前的上海是一座“大城市”,但在很多方面也就仅仅限于“大”为止了。副食品奇缺;人们住在狭窄简陋的弄堂里,大雨天常常是水漫金山;自行车的购买并不简单,而上下班,又需要“挤”电车;未开发的人民广场成了足球爱好者们的乐园;在外滩的防浪堤对岸,光秃秃的,不见人烟。这样的上海尽管居于全国的高位,却依然难望发达国家城市的项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开始了。四十年来的风风雨雨,造就了今日的上海,这样一座熠熠生辉的城市。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我出生于2002年,即便是在我有感受的十几年来,我也能明确地感受到上海的发展。小时候,看课本,看到中国的经济等各方面的指标总是在世界平均水平徘徊。那时候,“争强好胜”的我总是心有不甘。然而,未曾想到,不到十年,数据已然焕然一新,在那节节高升的排名背后,中国的发展跃然纸上。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上海,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自然不言而喻。真正的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这一点,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的身边。“人靠衣装”,小时候从未听闻的衣服品牌,如今已是司空见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依据自己的喜好,追随最新的潮流;外出就餐也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从最高端的宴请,到家常的小菜,都可以在餐厅里享受到,而这,都已显得稀松平常了;小时候,住的是外公家的公房,是单位分配的,五六十平方米的小屋子,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如今,父母的房屋的面积早已翻了一倍不止;从前的上海是“大”而“远”的,外出去好几公里外的目的地是谁也不情愿的,而今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得上海的时空距离前所未有的近,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最远不过一两个小时,你便可以到达上海的每一个角落。我特别关注的,是上海近年来的文化发展。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上海作为对外交流的前沿,外来文化潮涌般地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今,我们不仅可以轻松看到国外最新的影片,玩到最热门的游戏,各个国家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也渐渐为我们所熟知,所接受。甚至,在欧美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发展出不同的思考模式,真正地存同求异。
  上海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飞速发展的四十年,是日新月异的四十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上海更是如此,在这繁华的背后,是改革开放的号召,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与汗水。上海的明天也会是进步的明天,在2050年前,上海必将会率先实现现代化。而这宏伟的美好未来的蓝图,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
展开
目录
市民说上海
学生组
上海不是一日建成的/郭泽宇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安可心
亲切的上海/冯逸婷
小冰棍,大上海/张诺
远洋山/周听怡
我与廊下共成长/彭文玺
四十年的春风/王姝雯
尘封的记忆在改变/陆领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干一凡
鹊桥/唐秋奕
成人组
总也跟不上的教材修订/张振芝
沙的眷恋/黄玉昌
一路风景绽墙门/王伟英
啊,苏州河/陆兴安
行走的箱子/刘世洁
老物件:老屋里的板凳/贾佳
老房子/梁勇
走廊上的交响曲/李新根
最绚烂的风景在隧道深处/铁舞
河湾春秋/狄火勤
我们和他们的上海/顾学玮
漫步殷行/周彭庚
时代让我追梦/王雅军
光新路道口看火车/张林凤
爱的距离越来越短/张渊
祖孙三代的“第一次”/熊礼芬
三老太讲“吃着住”/卫家来
乘车记/徐德清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我和邬达克建筑的交集/吴时新
三进上海滩和三看上海新面貌/胡林森
一位老放映员眼中的电影放映发展史/浦兴慈
看见/疏雨梧桐
计划大米/孟繁强
新“沪上八景”诞生记/朱亚夫
不要忘记郑家宅的乡愁/翟笃钧
影集里的游子/蒋卓俪
海滩上的城/孙振明
年的街/曹瑞冬
跨界耕耘十五载,史海钩沉上海滩/周新民
上海好嗲/卞怡恒
名家话上海
上海知青的情/叶辛
在我的书房怀想上海/赵丽宏
连环画里的上海文化/孙颐
上海,上海/陈村
上海的一座桥,两条路/秦文君
师道——忆钱谷融先生/杨扬
上海人的《于无声处》/宗福先
锁匠的心愿/王小鹰
我的市西,我的梦/竹林
上海,我的宝玉/滕肖澜
大众情人淮海路/薛舒
气味,记忆的触角/殷健灵
松江的眼/于建明
老弄堂风情琐记/朱大建
一条让我想起母亲的河/孙洪康
世博会中国馆展陈方案的创意与策划/葛红兵
过去的灯光/殷慧芬
我的邻居姆嬷/王周生
那年,我上大学/赵兰英
上海吃食经验/程小莹
向往与迷茫/李伟长
抵达上海/朱蕊
我的杯盏,我的风景/南妮
最后的挥手/许平
嘉定两章/赵春华
欢笑情如旧/周立民
城市漫游和野望——几则岁时笔记/陆梅
当想象着陆/谢倩霓
秋天夜晚一个人的话剧/杨绣丽
你不知道的上海天空/蔡骏
棚户区/走走
温润之冰——上海人文风情特写/张予佳
住在上海/田兆元
武康路——城市的山林/乔争月
岁月/朱刚
虹口三题/汤惟杰
从“油墨”到“数字”:上海传媒记忆/李康化
皮黄声中忆华年/沈鸿鑫
新上海人的第十五年/张明扬
从读者到作者的四十年/姜庆共
名家带你读懂四十年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推荐书单
附录
“上海城市记忆40年”——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写作大赛百篇美文名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